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成科

作品数:199 被引量:527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52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31篇经济管理
  • 10篇生物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6篇养殖
  • 32篇水产
  • 27篇鱼类
  • 24篇饲料
  • 16篇水产品
  • 16篇水产养殖
  • 15篇单胞菌
  • 15篇淡水
  • 15篇气单胞菌
  • 14篇产销
  • 13篇产销形势
  • 13篇产销形势分析
  • 11篇裂腹鱼
  • 11篇疾病
  • 10篇繁殖
  • 9篇大鳍鳠
  • 9篇药敏
  • 9篇诊治
  • 8篇幼鱼
  • 8篇水鱼

机构

  • 197篇西南大学
  • 30篇重庆市水产技...
  • 11篇暨南大学
  • 6篇西藏自治区农...
  • 4篇宁德师范高等...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水产科学重庆...
  • 2篇内江市农业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197篇朱成科
  • 45篇郑宗林
  • 37篇吕光俊
  • 35篇周朝伟
  • 28篇王建
  • 18篇周燕
  • 15篇郑永华
  • 12篇张其中
  • 10篇李永菊
  • 9篇高元彧
  • 8篇李春涛
  • 8篇叶华
  • 8篇吴青
  • 8篇朱龙
  • 7篇蒋礼
  • 7篇郑曙明
  • 7篇李超
  • 6篇陈霞
  • 6篇向枭
  • 5篇杨莹莹

传媒

  • 40篇重庆水产
  • 24篇科学养鱼
  • 9篇淡水渔业
  • 6篇水产学报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中国水产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水产养殖
  • 3篇水产科学
  • 3篇饲料与畜牧(...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水利渔业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营养学报
  • 2篇农家科技
  • 2篇中国饲料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1篇2023
  • 18篇2022
  • 22篇2021
  • 30篇2020
  • 13篇2019
  • 18篇2018
  • 2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3篇2007
  • 1篇2006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颡鱼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鳞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黄颡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无肌间刺、滋补价值高等特点而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
胡若雨姚利娟黄美齐朱成科
关键词:黄颡鱼病原菌腹水病营养物质含量经济鱼类
双须叶须鱼驯养过程中小瓜虫病的防治被引量:3
2016年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别名双须重唇鱼,西藏本地又称白甲鱼、花鱼。双须叶须鱼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尼洋河、拉萨河中,主要栖息于海拔2900~4700米砂石底质的洄水及缓流处,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兼食藻类和有机碎屑,是西藏自治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期以来,因过度捕捞,双须叶须鱼资源量逐年下降。
王强朱龙吴青朱成科黎学练
关键词:小瓜虫病有机碎屑白甲鱼过度捕捞裂腹鱼亚科鲤形目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4
2010年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研究长江中上游野生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特征,从9个采样点共获得100尾铜鱼,用于分析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片段序列为946bp。在100个序列中,共检测出变异位点47个(其中增添/缺失位点8个),单倍型41种。9个地理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257±0.0162和0.004178±0.002337,表现出较贫乏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值)、平均基因流(Nm)、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2-P遗传距离均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未明显发生群体遗传分化。另外,共享单倍型比例较高,约为34%(14/41)。单倍型的UPGMA分子系统树和简约网络图显示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群没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
袁娟张其中李飞朱成科罗芬
关键词:铜鱼线粒体控制区
一例黑斑侧褶蛙“歪脖子”病的诊治
2020年
黑斑侧褶蛙主要以稻田、池塘、水渠等作为栖息、繁殖和捕食场所,因其营养价值丰富、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的喜爱。目前野生黑斑侧褶蛙的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随着水域环境污染及人为捕捞的影响,野生黑斑侧褶蛙的数量再次大幅减少,其种质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
邱玉林赵嘉琪杨成年陈胜江陈树煌任朝颖朱成科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种质资源抗病力池塘稻田捕捞
吴青参与牵头的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启动朱成科带队赴藏开展首期科学考察
2014年
2014年4月17至27日,来自国内了家科研院所的16位科研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在西藏开展了2014年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首期科学考察。朱成科副教授等2人赴藏参与了本次科考,标志着我校吴青副教授参与牵头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 “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是2014年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题渔业领域获得资助的两个项目之一,项目总经费为1473万元,实施期5年。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四川水产研究所和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等了家科研院所承担,首席专家为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研究员。
朱成科吴青
关键词:公益性农业部渔业资源保护
华鲮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维隆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表明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用22种抗菌类药物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菌对头孢曲松、硫酸庆大霉素等9种抗菌类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敏,对氨苄青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
唐毅郑凯迪朱成科李云丁诗华孙瀚昌
关键词:烂尾病BIOVAR
重庆地区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能力,在重庆地区选取一处建有尾水处理系统的养殖基地,使用现行有效的水质检测标准对其养殖尾水和各级处理单元出水进行水质测定分析,根据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尾水处理系统全年平均悬浮物含量(T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总磷(TP)去除效率分别为67.30%、77.13%、39.31%、48.39%、52.62%,去除效果较为明显;经系统处理的养殖尾水水质指标均优于一级标准,尾水可直接排放或循环利用。研究表明,该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的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对养殖尾水中各项污染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和降低水产养殖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阳龙江唐征县韩璐璐彭小倩梅会清翟旭亮薛洋任朝颖朱成科
关键词:淡水养殖
一种生物发酵改性的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
一种生物发酵改性的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育肥饲料的基础日粮配方中包括27%~30%的植物油粕,16%~20%的鱼粉,4%~6%的虾粉,4%~8%的乌贼粉、2%~4%的植物油、1.5%~2.2%的磷酸二氢钙,4%...
朱成科吕光俊王建黄莉萍
文献传递
拉萨裂腹鱼仔鱼适宜养殖密度初步研究
2022年
本实验设置5个拉萨裂腹鱼鱼苗密度梯度(5尾/L、10尾/L、15尾/L、20尾/L、25尾/L),养殖42 d,统计各组完全开口摄食所需时间,存活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增大,拉萨裂腹鱼鱼苗完全开口所需时间逐渐缩短,通过线性回归得出,养殖密度(y)同完全开口摄食所需时间(x)回归方程为y=-1.2x+8.8,R^(2)=0.973.随着养殖密度增加,拉萨裂腹鱼鱼苗终末体长和体长增长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5尾/升组、10尾/升组、15尾/升组、20尾/升组鱼苗全长在第35 d以后,不再显著增加,25尾/升组鱼苗全长在第28 d以后,不再显著增加。随着养殖密度增加,鱼苗存活率逐渐降低。5尾/L组鱼苗死亡主要集中在开口0〜15 d,10尾/L组主要集中在开口15〜22 d,15尾/L组主要集中在开口30 d以后,20尾/L组主要集中在开口27 d〜32 d,25尾/L组主要集中在开口21d〜26d。开口18天以内,25尾/L组鱼苗死亡率最低,随着鱼苗密度增大,鱼苗死亡率依次降低。因此,开口阶段适当增加鱼苗密度,能促进鱼苗开口摄食,缩短鱼苗完全开口摄食所需时间,同时降低鱼苗死亡率;但随着鱼苗生长,鱼苗密度过高,可导致死亡率显著提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鱼苗开口摄食、生长和成活率,在开口18 d内,鱼苗适宜放养密度为20〜25尾/L;18〜45 d,鱼苗适宜放养密度为5〜15尾/L。
王强曾本和朱成科
关键词:仔鱼养殖密度摄食存活率
泉水鱼鱼鳞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泉水鱼鱼鳞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方法]采用生化成分分析方法对泉水鱼鱼鳞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泉水鱼鳞蛋白质含量为82.10%(干重),17种氨基酸总量为76.11%(干重),其中甘氨酸含量(17.47%)最高,脯氨酸(11.93%)次之,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6.48%,3种支链氨基酸总量为6.19%,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5.46%,占氨基酸总量的20.31%。AAS和CS分别为0.36和0.24,必需氨基指数为32.92,其构成比例不符合FAO/WHO标准。[结论]泉水鱼鳞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不高,但可作为制备鱼鳞胶和食品鲜味剂的原料,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行业。
陈江峰朱成科黄辉杨绍卿张建中
关键词:鱼鳞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