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洪宇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酿酒
  • 8篇葡萄
  • 6篇酿酒葡萄
  • 6篇酒葡萄
  • 4篇楸树
  • 4篇抗氧化
  • 4篇活性
  • 4篇红葡萄
  • 3篇葡萄酒
  • 3篇抗氧化活性
  • 2篇种子
  • 2篇总酚
  • 2篇聚类分析
  • 2篇活性成分
  • 2篇红葡萄酒
  • 2篇干红
  • 2篇干红葡萄酒
  • 1篇单宁含量
  • 1篇多酚
  • 1篇多酚含量

机构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吉林化工学院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垦职...

作者

  • 16篇徐洪宇
  • 9篇张京芳
  • 8篇侯力璇
  • 6篇成冰
  • 5篇王月晖
  • 3篇雷鸣
  • 3篇董娟娥
  • 3篇黄晓华
  • 3篇尉芹
  • 3篇隋新
  • 2篇张颜
  • 2篇卢春生
  • 2篇王军辉
  • 2篇王成
  • 2篇崔浩
  • 1篇王经民
  • 1篇崔灵绸
  • 1篇张晓茹
  • 1篇封玲
  • 1篇王月辉

传媒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安全导刊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楸树种子油中活性成分及其粕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楸树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楸树种子油中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组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种子油中生育酚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对脱脂种粕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楸树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以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37%;含有菜油甾醇(21·52%)、豆甾醇(4.43%)和β-谷甾醇(74.05%);含有132.58 mg/100 g的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88·84 mg/100g)比α-生育酚(43.74 mg/100g)含量高近2倍。种粕中含有4种黄酮类成分,其总黄酮含量为9.39 mg/g DW,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充分利用楸树种子资源,提高楸树的经济价值和开发高效植物源类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徐洪宇朱丽蓉董娟娥雷鸣黄晓华尉芹
关键词:植物甾醇生育酚黄酮类成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酿酒葡萄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12年
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测定程序以及该分析方法中的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判别法,综述了国内外采用该技术评价酿酒葡萄品质指标,鉴定酿酒葡萄品种以及检测酿酒葡萄成熟度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检测酿酒葡萄品质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徐洪宇张京芳卢春生侯力璇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酿酒葡萄
基于香气成分含量对酿酒红葡萄品种的分类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了26种酿酒红葡萄的香气成分以及部分重要组分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利用香气成分含量对酿酒红葡萄品种的分类。结果显示:(1)在26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共检测到49种香气成分并分为6大类,分别为C6-醇和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除C6-醇类)、酯类化合物、醛类(除C6-醛类)和酮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种酿酒红葡萄分成了三大类,其中:第Ⅰ类有赤霞珠等11个品种,香气成分以C6-醇和醛类化合物为主,其总含量高达66.4%;第Ⅱ类有宝石解百纳等6个品种,香气成分以C6-醇和醛类化合物以及醇类化合物(除C6-醇类)为主,分别为40.73%和30.21%;第Ⅲ类有梅鹿辄等9个品种,香气成分以酯类化合物为主,占总香气成分的71.06%;而且三类酿酒红葡萄中有机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为0.18%、0.08%和0.005%。(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类酿酒红葡萄中可以用前6个主成分代表原有的变量信息,第Ⅱ类和第Ⅲ类均可以用前4个主成分代表原有的变量信息。(4)利用判别分析创建了酿酒红葡萄香气成分判别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其准确率达85.7%。研究表明,利用香气成分建立的判别模型可以对酿酒红葡萄进行分类,可为酿酒红葡萄品种改良及葡萄酒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侯力璇张京芳徐洪宇
关键词:HS-SPME-GC-MS香气成分聚类分析
一种酿酒葡萄的加工品质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酿酒葡萄的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其以酿酒红葡萄原料的理化指标构建酿酒葡萄的加工品质评价模型,成本低,耗时少,可操作性强,在生产实践中方便易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由以下理化指标构成:总黄酮、苹果酸、花...
张京芳王月晖徐洪宇侯力璇成冰王经民
文献传递
黑色杂粮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黑米、黑豆、黑芝麻是主要的黑色杂粮,本文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包括色素、多肽、功能成分等的提取、开发和利用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功能成分的研究,注重保健产品的开发,加强加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促进保健产品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偏爱食用精细粮,导致饮食结构失衡,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才逐渐意识到食用杂粮的益处。随着人们“以黑为补”消费观念的转变,黑色杂粮更受喜爱。
董瑶静巍徐洪宇张京京崔浩隋新
关键词:杂粮保健产品
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色泽及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分析了27种干红葡萄酒的CIELAB参数(L*,a*,b*,C*,h)、总酚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Fe3+还原能力。利用CIELAB参数及总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对所选干红葡萄酒进行系统聚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CIELAB参数存在差异,干红葡萄酒总酚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Fe3+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该4项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4项指标均与L*呈极显著性负相关。CIELAB参数(L*,C*,h)与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将27种干红葡萄酒划分成4大类,以RW2,RW3,RW9,RW8,RW23,RW21干红葡萄酒的色泽及抗氧化活性俱佳。
王月晖崔灵绸徐洪宇张京芳侯力璇成冰
关键词:干红葡萄酒色泽抗氧化活性聚类分析
酿酒白葡萄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4种酿酒白葡萄17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分析氨基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酿酒白葡萄氨基酸总量范围为1128.550(灰雷司令)~4967.779mg/100g(白比诺),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2283.873mg/100g;不同品种及不同产地酿酒白葡萄中Pro、Arg、Ser、Thr及Glu为主要氨基酸,且Pro含量最高,占17种有机酸含量的48%,Met、Phe及Tyr等含量较低。酿酒白葡萄中Pro含量均高于Arg,且不同品种Pro含量和Pro含量与Arg含量之比值(δ)变化范围较大。不同品种酿酒白葡萄中与葡萄酒香气成分相关的氨基酸含量有差异,霞多丽中此类氨基酸总量最大,其次是白比诺,灰雷司令中最少。
成冰张京芳王月晖徐洪宇张颜王成
关键词:酿酒葡萄氨基酸含量
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2017年
以蛹虫草残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碱法提取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Na OH质量分数7.24%,料液比1﹕11,温度60.10℃,时间60.3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蛹虫草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5.07%,持油力为5.83 g/g,持水力为4.22 g/g,膨胀性为7.32 m L/g。
徐洪宇封玲许子刚隋新
关键词:可溶性膳食纤维碱法提取响应面法优化
浅谈在高校推广营养餐的必要性及措施被引量:2
2017年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佼佼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目前,大学生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日三餐是学生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营养餐的推广和实施,确保学生的饮食更加营养、健康。
董瑶崔浩静巍徐洪宇张京京隋新解慧
关键词:营养餐高校身心健康饮食习惯社会进步综合国力
楸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2
2014年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和芹菜素(2)。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BHT和化合物2;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3.89,29.77和43.47μg!mL-1;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化合物2,主要因其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的B环上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个化合物首次从楸树叶中分离得到。
徐洪宇张晓茹王军辉黄晓华雷鸣董娟娥尉芹
关键词:楸树抗氧化木犀草素芹菜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