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咏梅

作品数:81 被引量:562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肿瘤
  • 23篇中医
  • 22篇晚期
  • 21篇细胞
  • 18篇中药
  • 18篇化疗
  • 17篇肺癌
  • 14篇细胞肺癌
  • 14篇小细胞
  • 14篇小细胞肺癌
  • 14篇非小细胞
  • 14篇非小细胞肺癌
  • 10篇晚期非小细胞
  • 8篇药组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中药组
  • 8篇中药组合物
  • 8篇晚期非小细胞...
  • 8篇腺癌

机构

  • 81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市中医研...

作者

  • 81篇徐咏梅
  • 66篇杨国旺
  • 64篇王笑民
  • 29篇张青
  • 23篇于洁
  • 21篇富琦
  • 18篇唐武军
  • 14篇赵文硕
  • 12篇韩冬
  • 12篇杨中
  • 11篇于明薇
  • 11篇韩燕
  • 10篇郁仁存
  • 8篇刘声
  • 8篇魏秀玲
  • 8篇肖凤红
  • 8篇胡凤山
  • 8篇史瑞君
  • 8篇关丽
  • 7篇张甘霖

传媒

  • 7篇北京中医药
  • 5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癌症进展
  • 2篇家庭医药(快...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北京中医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2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瘀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化瘀丸联合TC方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瘀丸联合TC方案化疗)30例、对照组(TC方案化疗)30例,观察2组血瘀证候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生活质量、化疗毒副反应、近期疗效以及血凝指标。结果2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46.7%、37.9%(P>0.05),临床获益率(CR+PR+SD)分别为86.7%、68.9%(P<0.05);治疗组化疗前后卡氏评分未见明显下降,对照组化疗后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肉关节痛轻微,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瘀证积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瘀丸联合化疗可减低血液高凝状态,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中徐咏梅张青杨国旺唐武军王笑民
关键词:化瘀丸化疗晚期卵巢癌
针刺治疗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对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72例经Piper疲乏量表评价符合中度以上疲乏的康复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假穴浅刺组,每组36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内关、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方案,假穴浅刺组采用浅刺非经非穴,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随访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评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睡眠、情绪、体力状况,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功能状态评分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期两组整体疲乏和疲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期整体疲乏评分和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PSQI、HADS、E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不能证实针刺对于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整体疲乏有效,其部分疗效主要体现在对疲乏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以及抑郁状态的改善,可能与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因素相关的机制以及安慰剂效应有关。
于明薇李道睿杨国旺徐咏梅王笑民
关键词:针刺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焦虑抑郁
补肾活中药改善乳腺癌化疗后认知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药治疗化疗后认知功能下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化疗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为主的方药,对照组给予对应的安慰剂,均为每日两次,共治...
薛娜徐咏梅李琦炜翟孟浩韩冬许炜茹刘声于明薇张青杨国旺
关键词:补肾活血乳腺癌
文献传递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与肿瘤本身和治疗相关,具有发生快、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和不可预知等特点,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学认为,CRF可归属于“虚劳”范畴,脏腑功能不足、气血阴阳虚损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病位多在肝、脾、肾,病性属虚实夹杂;而癌毒、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因素均可诱发乳腺癌CRF,可采用中药、针刺、灸法等中医疗法治疗。
高宠杨国旺张佳慧陈信义徐咏梅
关键词: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中医药
血余蛋黄油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被引量:4
2010年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并发症,随着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应用的增加,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放射性直肠炎分为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期多在放射治疗后数周出现,可见腹泻、里急后重、下腹痛或肛门痛、便血等症状;
唐武军王笑民杨国旺赵文硕富琦徐咏梅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灌肠治疗蛋黄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血余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分布特点及与患者预后、中医证型和远期血栓性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凝血指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非晚期组患者出现1项和1项以上凝血指标异常的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而晚期组NSCLC患者分别为95例(71.4%)和77例(5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在晚期组和非晚期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别。凝血指标中FIB和D-dimer的数值与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成负相关(P<0.05)。FIB水平和气虚证关系密切(P<0.05)。血瘀证、气滞证与血凝状态关系密切,但只有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血栓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晚期组为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并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初步提示益气活血法可以作为中医药对凝血功能异常状态进行有效干预的方向之一。
杨国旺富琦徐咏梅高珊张青赵文硕王笑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凝血指标中医证型
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升血汤联合Xelox方案,对照组仅采用Xelox方案化疗。连用2周期后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疗后近期疗效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后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优于疗前及疗后的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疗后KPS评分高于疗前及疗后的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汤能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改善生活质量。
许炜茹张青富琦徐咏梅于洁杨国旺王笑民许金王皓
关键词:升血汤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骨髓抑制免疫功能
健脾补肾法治疗脾肾亏虚型化疗相关性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化疗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临床辨证择取6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化疗前1天开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给药1周后,分别评价2组便秘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便秘主要症状总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补肾法能有效防治化疗后便秘的发生率,减轻临床症状。
李颖徐咏梅葛楠孔令彪
关键词:便秘健脾补肾法中药化疗
对中医教与学过程中“知行观”的思考被引量:2
2017年
阐述了中医在教学中"知行观"的内涵,认为中医学自产生之初,就处处透漏和遵循着知行并举的观念,在中医教学中值得探讨和弘扬;但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和历史条件,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和弊端,应加以认识和避免。因此,使学生在把握中医传统的单纯朴素思维方式基础上,结合现实发展的具体内容,形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作到"行中获知,行中求知"。
刘声赵文硕吴洁王笑民孙书贤杨霖杨国旺徐咏梅
关键词:中医知行合一教学
从肿瘤转移相关因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中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随机抽取ⅡB~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将入选患者,严格按照中医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分别归入气虚血瘀证组(40例)和非气虚血瘀证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黏附分子CD44(CD44)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证组患者的外周血CD44(136.65±29.60)、血清VEGF[(1002.78±312.08)ng/L]、Endostatin[(120.88±20.00)μg/L]、sICAM-1[(531.78±213.37)μg/L]表达均高于非气虚血瘀证组[分别为98.46±20.64、(653.18±318.99)ng/L、(98.29±23.92)μg/L及(409.36±167.65)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因子存在客观的内在联系;外周血CD44、血清VEGF、Endostatin、sICAM-1的检测可作为气虚血瘀证的微观辨证依据。
罗晓琴徐咏梅唐勇杨国旺王笑民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转移相关因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