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会芬

作品数:106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金属学及工艺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电气工程
  • 12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合金
  • 13篇离子
  • 12篇铁氧体
  • 11篇电解质
  • 11篇掺杂
  • 10篇锌铁氧体
  • 10篇锰锌铁氧体
  • 10篇纳米
  • 9篇电池
  • 8篇因瓦合金
  • 8篇金属
  • 7篇相变
  • 7篇马氏体
  • 6篇粘结剂
  • 6篇金元素
  • 6篇固体电解质
  • 6篇合金元素
  • 6篇粉体
  • 6篇PO4
  • 5篇电化学

机构

  • 102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河北工学院
  • 3篇天津轻工职业...
  • 2篇邯郸学院
  • 2篇宣化钢铁集团...
  • 2篇天津银龙预应...
  • 2篇成都赛普瑞兴...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天津中德应用...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长城汽车股份...
  • 1篇通化钢铁股份...
  • 1篇承德荣茂铸钢...
  • 1篇天津市津能电...

作者

  • 106篇彭会芬
  • 29篇马晓莉
  • 24篇王新
  • 20篇陈翠欣
  • 11篇何珺
  • 10篇王宝奇
  • 10篇胡琳娜
  • 10篇谷南驹
  • 10篇王恭凯
  • 9篇张昕
  • 8篇姜延飞
  • 8篇王桂新
  • 7篇丁玮
  • 6篇宋晓艳
  • 6篇冯建航
  • 6篇华菲
  • 5篇张建军
  • 5篇陈学广
  • 5篇范志新
  • 4篇何军花

传媒

  • 7篇金属热处理
  • 6篇人工晶体学报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3篇钢铁研究学报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工学院学...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特殊钢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河北冶金
  • 1篇有色金属加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制备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制备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首次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在碳材料表面首先制备用于后续合成钛酸锂材料的前驱体二氧化钛,之后再通过水热合成和低温煅烧方法...
王恭凯张昕鲁成兴王新彭会芬
文献传递
60钢C曲线的重新测定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Formaster全自动相变膨胀仪对60钢的CCT曲线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仅测到很窄的贝氏体形成范围,且是上贝氏体,没有发现韧性良好的下贝氏体析出,新测定的曲线与已报道的数据在贝氏体形成区域有较大差距。
马晓莉陈翠欣冯建航彭会芬
关键词:60钢CCT曲线
一种基于DIC测量技术的材料热膨胀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IC测量技术的材料热膨胀测量装置,包括热电偶、外加热场、试样托、石英顶杆、反光镜、支点、光源、成像屏、激光测距仪、CCD相机、上位机和温度采集放大模块;热电偶置于外加热场中,且不与外加热场接触;测试...
何珺陈学广徐庆坤彭会芬王思翔张昌
文献传递
合金元素对热轧Fe-36Ni因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热膨胀仪等手段,分别研究了Ti、Nb、Mo、Cr对热轧Fe-36Ni因瓦合金显微组织、碳化物析出相特征、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发现Ti和Mo的碳化物容易以圆形颗粒形式析出,Nb和Cr的碳化物则以短棒状形式析出。碳化物析出相的存在状态以及物理性质显著影响因瓦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其中,Mo合金化的因瓦合金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而Cr合金化的因瓦合金则具有最大的热膨胀系数。
孙中华孙道柱刘洁佟琛张雲飞彭会芬
关键词:因瓦合金碳化物显微组织
硫化物非晶快离子导体的机械化学合成与表征
彭会芬范志新陈翠欣胡琳娜马晓莉王海飞梁艳峰张伟红
该课题组针对目前现有的二次高能电池等电化学器件几乎全部使用易燃有机液体为电解质,存在着漏液腐蚀、易燃易爆、安全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试验用原材料的优选及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与开发高性能固体电解质材料是解决这...
关键词:
关键词:固体电解质
Cr^(3+)掺杂LiSn_2(PO_4)_3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9年
利用Cr^(3+)离子对LiSn_2(PO_4)_3化合物中的Sn^(4+)进行掺杂。对所制备的材料Li1+xCrxSn2-x(PO4)3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在x=0.1~0.3时可得到单一的α-LiSn_2(PO_4)_3相,掺杂浓度进一步增加则会导致少量SnO_2第二相的析出。尽管引入Cr不能抑制LiSn_2(PO_4)_3在首次放电过程中分解,但x=0.3的样品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电池在100和800 mA/g电流密度下25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分别为403.1和241.9 mAh/g,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Li_3PO_4和Cr复合基体的空间效应,有效避免了Sn颗粒在充放电循环中的团聚,改善了电化学反应环境,从而提高了Sn颗粒的利用效率。
冯晓晶王恭凯王恭凯王晓然何珺王新
关键词:锡基材料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界面无碳化物低碳马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研究及应用
彭会芬林晓娉陈翠欣马晓莉董允王宝奇
该项目通过对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23MnCrNiMo54国产圆环链钢及高强度马氏体耐磨钢强韧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通过合金化和后续处理获得具有理想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的新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高抗拉强度以及良好延伸率和冲...
关键词:
关键词:强韧化机理合金元素
一种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次电池,其正极材料由质量百分比为65~90%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CuFeS<Sub>2</Sub>和质量百分比为35~10%的含碳导电剂混合组成,负极材料为金属锂,电解质为混合溶剂型有机...
彭会芬王新丁玮陈翠欣胡琳娜马晓莉
高银离子浓度非晶质快离子导体的合成
2003年
高能球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合成非晶质材料、纳米材料的方法,本研究利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Ag_2S含量为80%的非晶质快离子导电材料,研究表明:当研磨时间为12~20h可导致非晶质相的形成.这种非晶质材料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其中20h研磨样品的室温电导率最高,为296×10~0Sm^(-1).进一步研磨致使部分Ag_8SiS_6晶体相析出,材料的电导率有所下降.利用直流极化技术对这些样品电子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非晶质样品、(研磨时间长于27h的)复相样品以及Ag_8SiS_6晶体的银离子迁移率为1.
彭会芬谷南驹町田信也重松利彦
关键词:机械研磨
35CrMo钢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的测定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Formaster-Ⅱ全自动相变膨胀仪对传统35CrMo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CCT曲线重新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35CrMo钢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5CrMo钢CCT曲线具有很宽的贝氏体形成范围,并且铁素体和珠光体区域与贝氏体区域分离。35CrMo钢经920℃×20 min奥氏体化后以4.60~1.53℃/s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可以得到100%的粒状贝氏体组织,显微硬度达到330~439 HV0.1。
何珺张辉刘哲马晓莉彭会芬
关键词:35CRMO钢CCT曲线贝氏体显微硬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