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盐胁迫
  • 2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人工林
  • 2篇胁迫
  • 1篇地表
  • 1篇地貌
  • 1篇盐量
  • 1篇养分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沼泽
  • 1篇植被生态
  • 1篇沙棘
  • 1篇生长与生理特...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阈值
  • 1篇湿地恢复
  • 1篇湿地演变

机构

  • 10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家庄学院

作者

  • 10篇张雪
  • 4篇贺康宁
  • 3篇张学霞
  • 3篇王冬梅
  • 3篇温文杰
  • 3篇王辉
  • 3篇徐特
  • 2篇史常青
  • 1篇余新晓
  • 1篇李文叶
  • 1篇肖萌
  • 1篇高广磊
  • 1篇王翔宇
  • 1篇张鹏
  • 1篇张琳琳
  • 1篇刘颖
  • 1篇吕仁猛
  • 1篇丁国栋
  • 1篇孙丽文
  • 1篇杨海龙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被引量:3
2020年
以若尔盖县湿地为研究对象,在Google Earth影像和野外调查基础上获取若尔盖县人工沟渠的空间分布数据,并计算结构特征指数。从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两个方面选择6项指标,利用熵值法筛选出对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指标并厘定生态阈值,包括理想值和临界值,通过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识别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区,最终基于乡镇尺度确定生态阈值调控范围,划分各乡镇湿地恢复优先性。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存在四类湿地稳态转换区,其中稳态平衡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湿地面积的47.56%,退化转化区次之,占全县湿地面积的35.88%。(2)对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影响最大的两项水文地貌生态指标为网络联通度和沟渠密度,权重分别为0.162和0.161。若尔盖县网络联通度的理想值为0.033、临界值为0.054;沟渠密度的理想值为0.011 km/km^(2)、临界值为0.360 km/km^(2)。(3)在若尔盖县需要进行湿地恢复的10个乡镇中,按湿地恢复优先性划分出3个三级恢复区、4个二级恢复区、3个一级恢复区,其中一级恢复区应优先恢复。
崔燚张学霞张雪张雪郭长庆
关键词:生态阈值湿地恢复
基于图谱的4个时期若尔盖县湿地演变分区被引量:6
2019年
以若尔盖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解译出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信息;根据合成的若尔盖县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划分出4类湿地演变区;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4个时期若尔盖县的沼泽在持续退化,4个时期湿地稳定区的面积合计为1477.97 km^2,湿地变化区面积合计为1843.75 km^2;若尔盖县的湿地按照"水域→沼泽→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发生退化演变或相反方向的演变,高寒草甸与沼泽化草甸间的互相演变是湿地波动变化区、趋水演变区和退化演变区最常见的湿地演变现象;人类活动是驱动若尔盖县湿地退化的关键因素。
张雪张学霞余新晓余新晓崔燚
关键词:沼泽湿地
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高寒区选择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典型人工纯林,2019年5—10月采集0~60 cm土层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生物量及其C、N、P含量,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季节、树种和土层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养分储量的影响。【结果】白桦、青杨、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4种人工林0~6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7.63、6.89、6.11和19.31 t·hm^(-2),青海云杉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占比超过68%,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降低。阔叶林细根的养分含量高于针叶林,阔叶林生长表现出较高的养分需求。各林分细根C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N、P含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P<0.05)。细根C、N和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减小。青海云杉林细根C、N、P储量在各季节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秋季细根C、N和P储量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P<0.05)。【结论】青海高寒区4种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秋季细根生物量最高,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并随土层加深呈指数型减少趋势;细根的C、N、P储量时空变化规律与细根生物量一致,在4种人工林中以青海云杉林最高。青海高寒区人工林经营应结合季节特征,在生长季初期通过合理经营措施促进细根生长发育,并注重保护表层细根资源以提高植被恢复力。
张雪王冬梅温文杰刘若莎
关键词:人工林细根细根生物量
人工混交林的林分可视化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图形学的快速发展,林分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数字林业和精准林业的重要支撑。以林分可视化系统(stand visualization system,SVS)基本原理为切入点,利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森林植被调查数据,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展示了研究区内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lla)单木树形设计与人工混交林林分可视化的基本流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可视化系统可生成直观、立体、精美的林分可视化效果图,并可提供林分树种分布、胸径分布、垂直结构、郁闭度等大量林分基础数据信息;可在虚拟森林环境中设计或调整森林经营方案,模拟森林经营的全过程,是实现森林经营可视化的理想工具;最后,讨论了林分可视化系统现阶段应用的局限性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广磊丁国栋肖萌张琳琳吕仁猛张雪李文叶刘昀东
关键词:混交林
柴达木地区沙棘冠层导度特征及模拟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揭示沙棘冠层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评价Jarvis模型在沙棘冠层尺度上的适用性,利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连续测定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实验站内的沙棘灌丛树干液流,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反推方法,获得了长期连续的冠层导度。在分析沙棘冠层导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十字交叉法对Jarvis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棘冠层导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冠层导度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加呈负指数关系下降,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基于饱和水汽压差、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这3个环境变量的Jarvis模型可解释gc变化的81%,且最低相对误差仅11.01%。环境因子对冠层导度(gc)模型精度的影响依次为饱和水汽压差(VPD)>太阳辐射强度(Rs)>气温(T)。
王辉贺康宁徐特刘玉娟刘颖张雪
关键词:沙棘
青海黄土高寒区植被生态功能评价及优化措施被引量:7
2021年
为定量分析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植被生态功能,探讨该区植被优化措施。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退耕植被进行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植被健康状况和退化原因,提出植被优化措施。结果表明:1)中位阴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青杨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态功能综合得分最高,为0.637 2;低位阳坡平缓坡的青海云杉和青杨混交林综合得分最低,为0.189 8。2)研究区68种退耕植被中7种阴坡植被为健康等级,8种阳坡植被和18种阴坡植被为亚健康等级,13种阳坡植被和22种阴坡植被为不健康等级。3)阳坡植被生长缓慢、林分密度大、结构单一,主要优势种为祁连圆柏、油松、柠条、山杏;阴坡植被林分密度大、群落稳定性差、有病虫害,主要优势种为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青杨、沙棘。建议对林分密度过大的植被类型进行间伐,对有病虫害的植被类型间伐与补植结合实现逐步更替,对林分结构单一的植被类型进行补植。
刘若莎王冬梅杨海龙贺康宁张雪温文杰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青海柴达木地区2种植物的耐盐性,为青海地区更加合理地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各幼苗在不同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对照),0.40%,0.50%,0.60%,0.70%,0.80%)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2种幼苗的生长,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全株鲜质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生长的影响大于柽柳;2种幼苗干质量下降率在盐胁迫的影响下基本无明显差异。(2)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叶片Na+、K+含量及Na+/K+值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叶片Na+、K+含量的影响大于柽柳。(3)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柽柳。【结论】盐胁迫对白刺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大于柽柳,柽柳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在青海柴达木地区,柽柳更适合在更高(>0.60%)含盐量的盐渍土中生长。
张雪贺康宁史常青徐特王辉唐达
关键词:土壤含盐量柽柳白刺耐盐性
1990—2020年地表物候时空变化对高寒湿地景观演变过程的响应
2023年
地表物候是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为探讨物候时空变化和湿地景观生态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关系,论文以若尔盖高寒湿地为例,基于1990—2020年GIMMS3g NDVI和MODIS NDVI数据集、7期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阈值法提取地表物候参数,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解译出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覆盖转换指数模型(PNTI)刻画高寒湿地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地表物候时空变化与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呈现前期湿地面积减少后期趋于稳定的特征,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演变路径和强度分为动态平衡区、退化演变区和恢复演变区,面积占比分别56.84%、 28.14%和15.02%。(2)植被返青期(SOS)、生长盛期(POS)呈南早北晚,枯黄期(EOS)呈中间早周边晚,生长期长度(LOS)呈中间短周边长、西北短东南长的空间分布特征。SOS分布在第96—149天,EOS分布在第249—284天,LOS持续125—173d, POS分布在第179—209天。SOS、POS先推迟后提前、EOS先提前后推迟,LOS呈现先缩短后延长的规律,1990—2005年变化率为-10.8d/10a,而2000—2020年为2.4d/10a。(3) SOS、EOS对高寒湿地恢复/退化演变路径响应敏感,对演变路径方向相同但演变强度等级不同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响应则不敏感。SOS、EOS在退化演变区的变化率整体上高于SOS、EOS在恢复演变区及动态平衡区的变化率。SOS提前和EOS推迟可作为高寒湿地退化的指示指标,具有生态预警作用。
胡喆媛张学霞张雪张雪王翔宇
关键词:阈值法
盐胁迫对银水牛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人为加入NaCl的方法以控制土壤含盐量(0.40%,0.60%,0.80%),研究盐胁迫对2年生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幼苗叶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银水牛果幼苗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株高、生物积累量降低,单株总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2)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银水牛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含盐量低于0.60%的土壤中先降低后升高,表明植物幼苗已适应了该盐分的土壤,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耐盐性,本试验条件下以净光合速率下降50%为标准求得银水牛果的耐盐阈值为0.63%;(3)在相同含盐量的土壤中,与对照相比,Ca^(2+)的降幅小于K^+,表明银水牛果幼苗叶片以维持较高的Ca^(2+)含量,保证自身代谢的正常进行,通过提高Mg^(2+)含量以维持自身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适应盐胁迫。
张雪贺康宁史常青徐特王辉孙丽文
关键词:盐胁迫生理特性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带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选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带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华北落叶轮、青杨、白桦6种人工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荒草地作为对照,探究人工林土壤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种人工林土壤C、N和P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1.34~20.86、1.16~1.74和0.51~0.72 g/kg,人工林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均高于荒草地,表明植被对研究区土壤养分有一定改良作用。林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一定影响。6种人工林土壤C/N和C/P范围分别为9.30~11.60和16.56~41.98,阔叶林土壤C/N和C/P大于针叶林,其中青杨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P<0.05),表现为较强的固磷潜力。土壤C/N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变异系数较小,C和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具有趋同性;不同林型C/P和N/P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N/P值在1.71~3.64之间,N素是该区域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元素。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碱解氮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具有改良作用,且阔叶林优于针叶林,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植被恢复建设及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张雪王冬梅温文杰刘若莎李平张鹏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养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