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库溴铵联合麻黄素行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麻黄素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循环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素组(E组,17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8例)。E组病人诱导后给予麻黄素70μg/kg,30s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麻黄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诱导前、插管即时、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插管后5min的血压及心率。结果:E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81.7±38.7)s,短于S组病人的(106.1±42.6)s,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87)。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病人在诱导插管过程中血压波动不大(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插管过程中使血压更趋平稳。
- 向桂芳罗放张铁军张咸伟田玉科
-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罗库溴铵起效时间
- 术后镇痛对神经外科病人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对神经外科病人血浆内皮素 1 (ET 1)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三组:TL组(曲马多 10mg·ml-1 +利多卡因 10mg·ml-1 );T组(曲马多 10mg·ml-1 );C组(未行镇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 6h、术后 18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ET 1的水平。结果:TL组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 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T组和C组病人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1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 01),TL组和T组病人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 1水平显著低于C组(P<0. 01)。结论:曲马多伍用利多卡因术后镇痛更能抑制术后应激导致的血浆ET 1水平增高,有利于防止继发性颅脑损伤。
- 张咸伟张铁军田玉科
- 关键词:术后镇痛神经外科病人ET-1水平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继发性颅脑损伤血浆ET-1
- 曲马多、利多卡因用于神经外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曲马多、利多卡因用于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 4 8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 3组 :(1)曲马多 10mg ml+利多卡因 10mg ml。 (2 )曲马多 10mg ml。 (3)未行镇痛组。记录术前及术后 6、18、2 4h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呼吸频率 (RR)和瞳孔大小 ,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CA泵参数。结果 术后 6h 1、2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未镇痛组(P <0 .0 1及P <0 .0 5 ) ,术后 18h 1组VAS评分较 2、3两组显著为低 (P <0 .0 5 ) ,但 2 4h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各组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瞳孔大小、MAP及R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3两组病人术后 6、18h的HR较术前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伍用利多卡因用于神经外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 张铁军张咸伟田玉科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曲马多利多卡因
- 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5年
- 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大部分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存在着术后疼痛。疼痛可引起体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释放增多,促进继发性颅脑损伤并可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多通过全身药物治疗和局部神经阻滞两种途径进行治疗。理想的镇痛可以避免疼痛应激造成的颅脑损害,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张铁军张咸伟
- 关键词:药物镇痛神经外科疾病术后疼痛
- 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对大鼠的麻醉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脂质体鞘内注入后对大鼠的麻醉作用。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0.02mg·s^-1的速度于腰3.4间隙鞘内注入2%利多卡因磷酸盐溶液和2%利多卡因脂质体溶液各0.8mg。采用行为学观察及机械测痛法相结合,检测药物对大鼠双后肢作用的起效时间、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以及Bromage分级的各级运动阻滞时间。结果两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运动和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显示,对照组Ⅲ级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Ⅰ、Ⅱ级作用时间则明显短于实验组(P〈0.01)。结论脂质体延缓了利多卡因的释放;利多卡因脂质体延长了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时间,具有长效作用。
- 吴世民张咸伟丁汉琳张铁军陈林田玉科
- 关键词:利多卡因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