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生

作品数:81 被引量:1,014H指数:18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8篇教育
  • 11篇学术
  • 11篇高校
  • 10篇高等教育
  • 8篇学科
  • 8篇媒体
  • 8篇媒体融合
  • 7篇工科
  • 6篇人工智能
  • 6篇出版
  • 5篇学科建设
  • 5篇逻辑
  • 4篇知识
  • 4篇破五
  • 4篇教育学
  • 4篇科技期刊
  • 4篇教师
  • 4篇教学
  • 3篇第三方平台
  • 3篇智能技术

机构

  • 64篇重庆文理学院
  • 2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9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徽省教育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机电职业...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0篇张海生
  • 21篇蔡宗模
  • 19篇吴朝平
  • 17篇杨慷慨
  • 4篇张晶
  • 2篇储常连
  • 2篇许园
  • 1篇潘雪
  • 1篇果磊
  • 1篇张瑜
  • 1篇兰刚
  • 1篇胡德海
  • 1篇王超
  • 1篇顾明远
  • 1篇魏芳芳
  • 1篇秦逊
  • 1篇郜丹丹
  • 1篇范颖

传媒

  • 13篇重庆高教研究
  • 4篇编辑学报
  • 3篇高教研究与实...
  • 3篇煤炭高等教育
  • 3篇大学教育科学
  • 3篇高校教育管理
  • 3篇教师教育学报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江苏高教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编辑
  • 2篇池州学院学报
  • 2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传媒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0篇2019
  • 16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究竟是什么?——彼得斯《伦理学与教育》书评被引量:1
2020年
关于教育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理查德•斯坦利•彼得斯(Richard Stanley Peters)作为20世纪英国分析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领军人物,在其著作《伦理学与教育》(Ethics and Education)―书中,对“我们关注的教育究竟是什么”等问题,从伦理学和社会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释,所提出的教育和伦理学理论观点鲜明独特,耐人寻味。
张海生
关键词:分析教育哲学书评斯坦利伦理学理论伦敦学派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编辑的角色与修炼被引量:32
2019年
在媒体融合发展和专业化办刊等理念的影响下,学术编辑职业遵循"传统型编辑—学者型编辑—复合型编辑"的演进逻辑,编辑的角色定位也由单一身份向多重身份转变——由纯粹的文字编辑向融合出版业、学术圈、新闻传播业等多领域的学术编辑转变。实际上,学术编辑角色向复合型转变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科知识走向专业化和期刊专业化办刊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媒体时代学术信息传播范式走向网络化、数字化和碎片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媒体融合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术编辑角色的形塑策略也应从其角色的多重定位来着手,具体策略是:加强编辑出版基础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学习,促进编辑专业化,做一个称职的好编辑;注重编辑的学术训练和能力培养,促进编辑学者化或做学者型编辑;提高编辑的技术素养与服务用户的能力,探索新型学术文本的多媒体传播形式,推动学术编辑向复合型编辑转变。
吴朝平张海生蔡宗模杨慷慨
关键词:媒体融合编辑角色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如何存在
2020年
根据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可将未来就业岗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安全区、慢变区、危险区和结合区,并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强调弱社交、结构化和低技能的危险区;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创造效应则主要发生在强调强社交、非结构化和高技能的安全区;而在慢变区和结合区内,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兼具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是发生替代效应还是发生创造效应,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内的劳动者是否具备人工智能商数,以及是否能实现人机共舞。
张海生
关键词:安全区非结构化高等教育危险区未来就业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权合理配置与运行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为背景被引量:8
2014年
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安徽省地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还存在着政府权力过分膨胀、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日渐式微、社会参与度底、与市场贴近度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专业的设置应合理配置政府权力,逐步建立省级政府统筹规划机制;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逐步形成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竞争机制;要面向社会,逐步形成社会参与机制,使学科专业设置权力的运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制约。
张海生
关键词:产业结构地方高校
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形塑过程及养成策略——基于情境领导理论的模型建构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独立研究能力作为博士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培养。基于情境领导理论,从任务难度设置、导生关系状态和博士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导师指导行为与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养成的交互分析框架,并由此形成了指示型、劝导型、参与型和赋权型等四种博士生指导方式的理想类型。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导生关系的动态调试过程。博士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在导师选择适切的指导方式、师生个体不断转换角色与互动方式的过程中得以形塑的。为此,一方面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学会识别学生的成长变化,并及时调整指导行为、任务难度和人际关系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的主体意识,摆脱依赖心理,自觉保持与导师之间的张力空间。
赵阔张海生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
“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基于十九大报告的文本解读被引量:17
2018年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研究十九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通过局部、关系和整体三个层次的解读,结果表明:在局部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与需求;在关系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教育要首先做到本系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高质量,做好"教育引导"和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整体意义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就是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涵盖政治、文化、经济乃至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因而,在处理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的关系上,教育应首先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加强能力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兼顾发展的适应性和超越性,在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协同互动中共同推进强国目标建设。
蔡宗模张海生吴朝平杨慷慨
关键词:质量强国教育服务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模式与实践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张海生吴朝平蔡宗模杨慷慨
关键词:媒体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阐释及其矛盾审视被引量:8
2018年
从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系统、目标和高等学校职能等多个视角考察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不仅要关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要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教育的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还要体现工作、信念和权力的动态制衡。从时空上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又有空间上的均衡关系,还有技术上的交互关系;从建设标准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通用的国际标准,又有民族的本土特色;从建设目标来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目标,又是教育发展愿景。但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优先建设与均衡发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软件引领与硬件支持、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等七大矛盾。因此,要综合审视这七大矛盾并努力寻找解决途径:要认真学习领会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促进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协调统一;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和均衡发展。
张海生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内涵式发展
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点建设: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被引量:3
2017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新建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点建设的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来说是受高深知识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特征驱动,受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驱动。从高深知识的特性出发,构建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大高等教育系统,明确应用导向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际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在应用转型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双重背景下,新建本科高校理应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强大生力军。当下,新建本科高校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从转变学校领导教育观念、注重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加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多管齐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专业学位点建设,逐渐构筑起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建设世界一流应用学科和应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
张海生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解释模型与逻辑解构被引量:3
2023年
根据托尼·比彻和保罗·特罗勒尔关于学科分类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阶段特征,本研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解释框架,并借助此分析框架深度解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多重发展逻辑。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的逻辑有分类发展逻辑、双重价值逻辑和技术正当逻辑。其中,分类发展逻辑强调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学科建设将衍生更多的新文科和新工科类型,推动学科建设方向变革和研究范式革新,总的趋势是推动学科建设转向智能化、应用性和交叉融合,学科研究范式转向科学主义。双重价值逻辑强调人工智能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新动能,赋予学科建设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更加突出新工科建设和研究的战略效应和经济效益以及新文科建设和研究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益。技术正当逻辑强调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学科建设必须融通技术逻辑和学科逻辑,实现技术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双向赋能和深度融合。为此,学科建设必须主动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特色发展。
张海生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