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英

作品数:45 被引量:405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蚂蚁
  • 9篇潜蝇
  • 9篇斑潜蝇
  • 7篇实蝇
  • 7篇拉美斑潜蝇
  • 6篇种群
  • 6篇害虫
  • 4篇舞草
  • 3篇生境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物学
  • 3篇蔬菜
  • 3篇种子
  • 3篇种子传播
  • 3篇南美斑潜蝇
  • 2篇地理种群
  • 2篇多样性
  • 2篇亚热带
  • 2篇蚁巢
  • 2篇幼虫

机构

  • 24篇云南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云南师范大学
  • 6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国土资源...

作者

  • 44篇张智英
  • 13篇佘宇平
  • 8篇李玉辉
  • 7篇王剑文
  • 6篇赵志模
  • 5篇何大愚
  • 5篇张亮
  • 4篇陶滔
  • 4篇叶辉
  • 3篇杨效东
  • 3篇欧晓昆
  • 3篇王磊
  • 3篇曹敏
  • 2篇朱振华
  • 2篇蔡传涛
  • 2篇张劲峰
  • 2篇景跃波
  • 1篇施伟
  • 1篇王剑文
  • 1篇马赛宇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学报
  • 2篇Zoolog...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检疫
  • 2篇第三届海峡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医生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明地区拉美斑潜蝇田间种群发生与危害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昆明地区蔬菜地拉美斑潜蝇幼虫危害和成虫活动主峰在4~5月,次高峰在10~11月。满天星花卉大棚内斑潜蝇种群主高峰在7~8月,次高峰在4~5月。蚕豆从11月到翌年4月,拉美斑潜蝇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0~11月和2~4月为害较重。该虫在蔬菜地不转移危害,但在蔬菜与蚕豆地之间却转移危害。植株幼苗期和成苗期受害轻重依品种而异,植株中部叶片受害较重。
张智英王剑文佘宇平陶滔
关键词:拉美斑潜蝇种群天敌
象甲虫生真菌对剪枝栎实象幼虫的毒力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用从病变象甲幼虫上分离得到的14种真菌,对剪枝栎实象幼虫作毒力试验,并筛选出2株有较强致病性的菌株进行浓度梯度测试。结果表明:6号被孢霉科被孢霉属菌和7号丛梗孢科青霉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中时分别为22.03 d和29.41 d,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03×105、2.84×105个/mL。
白雪艾景阳李冬冬张智英苏文华王旭
关键词:剪枝栎实象虫生真菌毒力
滇青冈和高山栲种子昆虫寄生及其对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对昆明西山地区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种子(坚果)虫蛀率在两个年份、整个落种期和山坡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寄生于滇青冈种子内的象甲为青冈象(Curculio megadens)和Curculio sp.,寄生于高山栲种子内的象甲是Curculio sp.和剪枝象(crltorhrnchites sp.);②滇青冈样地的虫蛀率为24.84%一27.60%,样地间无显著差异,两年间的平均虫蛀率亦无显著差异;高山栲样地间虫蛀率为17.94%-26.55%.有显著差异性,两年间的平均虫蛀率也有显著差异。③高山栲的下落种子虫蛀率随时间逐步下降,9月和10月中下旬出现两个虫蛀率的高峰期;高山栲种子内寄生的昆虫落地后即入土化蛹,滇青冈落地种子内的寄生昆虫在初期会滞留一段时间:④虫蛀率与林下实生苗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实生苗多集中在大树周围以及草本层植物较丰富的小生境。
王崇云朱峰张智英和兆荣李小双欧光龙向伶
关键词:高山栲象甲
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藏文化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王磊张劲峰欧晓昆周鸿张智英
关键词:滇西北藏文化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
云南热带亚热带退耕山地中蚂蚁对舞草种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舞草为云南热带、亚热带山区刀耕火种轮歇地的一种常见多年生先锋植物。野外调查表明蚂蚁与舞草具有互惠共生关系。在舞草群落地 ,蚂蚁会将舞草种子搬运到蚁巢。本文研究了刀耕火种过程中蚂蚁对舞草种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表面的舞草种子火烧 5min后 ,已完全丧失了生活力 ,而埋在地下 5、1 0cm的种子 ,经 5、30、6 0、90、1 2 0min火烧处理后与对照相比 ,都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离地表 5cm处的种子其萌发率明显高于 1 0cm处的种子 ,萌发时间则短于 1 0cm处的种子。蚂蚁搬运舞草种子能使其免遭于火烧毁伤 ,使舞草种群得以恢复与扩散 ,从而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演替。
张智英李玉辉赵志模
关键词:热带亚热带蚂蚁影响因素种子萌发率
温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 Butler)是为害茉莉花的重要害虫。本文于室内就温度、湿度及极端高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双纹须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0℃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卵、蛹在温度持续高于35℃时不能存活。40℃高温处理4~8h能显著缩短卵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提高产卵量。在适宜的温度下(23-25℃),湿度对双纹须歧角螟各虫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大。
杨雯张智英王文心
关键词:温度发育繁殖
西双版纳外来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的初步调查
2012年
Pontoscolex corethrurus是一种入侵型中等大小的食土蚯蚓,现已遍布大多数热带地区。本文分别在西双版纳的橡胶茶树混交林、橡胶咖啡混交林和原始热带雨林调查了Pontoscolex corethrurus分布、密度和生物量,来探讨其生物习性以及对其他本地物种,包括本地蚯蚓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Pontoscolex corethrurus在橡胶茶树混交林及橡胶咖啡混交林有大量分布,在原始林中则未发现;其高种群密度会导致其他大型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调查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外来蚓入侵的主要原因,外来蚓的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刘路王彦彬张一云王天乐张智英
关键词:本地种混交林热带雨林入侵
蚂蚁在舞草种子传播及避免其被啮齿类取食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选择云南思茅地区景谷县和西双版纳勐仑镇,研究蚂蚁传播舞草种子及避免啮齿类取食种子的影响,以探讨蚂蚁在舞草种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蚂蚁传播舞草种子的距离一般较近,但均超过种子自身的扩散距离。几种主要蚂蚁的传播曲线显示:传播的距离各自都有一高峰,平均传播距离为0.93~2.53m。阻止蚂蚁搬运,景谷和勐仑实验点啮齿类对舞草种子的取食率分别为28.3%和16.5%;而阻止啮齿类取食,蚂蚁搬运的舞草种子率白天可达77%,晚上为35.7%。成熟的舞草种子日释放时间与蚂蚁活动的时间吻合,蚂蚁可先于啮齿类将种子搬走。这表明舞草与蚂蚁互惠共生,使其种子既得以扩散,又减少了啮齿类的取食,从而促进种群的繁衍。
张智英
关键词:舞草蚂蚁互惠共生种子传播啮齿类
喀斯特地质生态系统退化景观恢复机理与应用研究
李玉辉沈有信梁永宁刘文耀周林春王云龙张智英俞筱押杨光荣
喀斯特地质生态系统退化景观是指因人文原因造成景观要素的退化过程与现象,而恢复就是逆转其退化过程与现象。云南石林是世界典范:1890s后期退化严重,1931年因“独特石林地貌景观”建石林公园;1982成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云南粘虫的预测预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是云南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内有4次危害:a.1~2月在海拔1600m以下,越冬代粘虫危害玉米、小麦、黄豆和绿肥;b.4~5月,海拔1300~2000m范围内,1代粘虫危害小麦;c.6~7月,海拔1000~3200m地区,2代粘虫危害水稻、玉米、陆稻、小麦、青棵和燕麦等;d.8~9月,海拔1000m以下,3代粘虫危害晚稻。一般来说,4~5月麦子正处于成熟期,故云南对1代粘虫往往不予防治。因此,仅对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粘虫的预测预报水平和适时防治其危害,试将越冬代、2代和3代粘虫发生趋势的回归统计预测预报研究予以总结。为方便有关生产单位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所有的回归预测式均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何大愚张智英陈兆林
关键词:粘虫作物害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