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氧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2篇航天医学
  • 2篇防护装备
  • 2篇飞行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技术
  • 1篇动脉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氧气
  • 1篇氧气面罩
  • 1篇失重
  • 1篇适体
  • 1篇舒适性
  • 1篇缺氧反应
  • 1篇缺氧耐力
  • 1篇缺氧症
  • 1篇综合评价
  • 1篇面罩
  • 1篇模糊综合评价...

机构

  • 7篇空军航空医学...

作者

  • 7篇张建伟
  • 2篇周亚军
  • 2篇王瑛
  • 2篇刘保钢
  • 2篇李良明
  • 2篇马雪松
  • 2篇曹步平
  • 2篇朱健
  • 1篇王相林
  • 1篇肖华军
  • 1篇郑晓惠
  • 1篇贾玉兰
  • 1篇闰汝泉
  • 1篇贺登焰
  • 1篇傅丽珊
  • 1篇金中正
  • 1篇高瑞霞
  • 1篇王琼
  • 1篇万长宏

传媒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学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航空军医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89
  • 1篇198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YM—10加压供氧面罩飞行中的性能评价
贺登焰张建伟
关键词:供氧系统航空航天医学氧气面罩飞行品质加压呼吸器
加压呼吸时呼吸功的变化
周亚军朱健张建伟
关键词:加压呼吸耐力肺活量航空环境呼吸功
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筛选飞行保护头盔、供氧面罩、高空代偿服和抗荷服等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探讨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飞行员个体防护装备适体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7名飞行员、10名防护装备专家和5名航空医学专家进行了3轮函询调查,以确定4种防护装备适体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选用3种数学模型对76名歼击机飞行员试穿4种现役防护装备时的评价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出3种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值并与实际总体综合评价值比较,选定偏离程度最小的模型作为最适宜的数学模型。结果确定了上述4种防护装备的适体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3种数学模型中以加权平均模型的综合评价值与实际总体综合评价值最接近。结论初步建立了防护装备适体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刘保钢李良明张建伟荆茂岭马雪松慕肃成莫振飞曹步平
关键词:防护装置德尔菲技术飞行员
第32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航空航天医学论文综述被引量:6
1998年
第32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于1998年4月19~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共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249篇学术论文,涉及军事医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有关航空航天医学方面的论文有25篇。现就航空航天医学领域的论文综述如下:一、高空生理...
张建伟
关键词:航空航天医学加速度失重
航空加压供氧面罩适合体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探讨了鼻面部外形尺寸对航空加压供氧面罩舒适性和气密性的影响,分析了产生鼻面部压痛和渗漏气的原因及其与鼻面部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鼻面部压痛与鼻中高大小关系密切(p<0.05),压痛者的鼻中高显著大于无压痛者(p<0.01)。因此,鼻中高在决定面罩舒适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面罩外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体尺寸。
刘保钢李良明张建伟马雪松曹步平
关键词:舒适性
颈部防护对高值加压呼吸的代偿效应
1995年
8名被试者穿着侧管背心-抗G服-加压面罩,分别进行了不同余压值(7.8kPa,9.8kPa)和不同余压增长率(0.3kPa/s,5.0kPa/s)的高值加压呼吸(PPB)实验,对心率、平均动脉压、每搏指数、心输指数、总外周阻力和TⅡ幅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在颈部防护状态下进行PPB,各分析指标与颈部未防护状态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余压值越高,余压增长率越快,颈部代偿效应就越好。其主要原因与颈部防护有效地限制PPB时气管的扩张,相对平衡了颈动脉内外压差,减轻了对颈动脉窦的刺激,降低了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张建伟万长宏高瑞霞王瑛贾玉兰王维山金中正
关键词:防护装备颈动脉窦缺氧
缺氧耐力检查防止急进高原缺氧反应的可行性观察
2000年
目的 检验缺氧耐力检查法预测急进高原后缺氧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在平原对46名初次进藏者进行低压舱缺氧耐力检查,选耐力良好或尚好者急进高原,观察高原缺氧反应程度。结果 46名受检者中42人5000m、2名4000m缺氧耐力良好,判定可以急进高原。进驻高度:11人5374~4500m,34人3700m。进驻2天内42人出现以头痛、头晕、心悸和疲劳为主的缺氧症状,持续5~10天。41人低氧适应程度良好,4人较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最高者4分,分度为基本无反应。无一人出现严重高原适应不全症。结论 缺氧耐力检查结果良好者急进高原不会出现严重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周亚军郑晓惠傅丽珊王琼王瑛闰汝泉朱健张建伟肖华军王相林
关键词:缺氧症缺氧耐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