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肝癌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5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原发性
  • 3篇外科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3篇肝肿瘤
  • 2篇胆外科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脂...
  • 2篇阳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脂肪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机构

  • 1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9篇张小峰
  • 16篇施乐华
  • 8篇王葵
  • 6篇殷正丰
  • 5篇沈锋
  • 4篇闫振林
  • 4篇李锡锋
  • 4篇艾莉
  • 3篇吴孟超
  • 3篇钱海华
  • 3篇张宗勤
  • 3篇王文超
  • 3篇汪宇
  • 2篇夏勇
  • 2篇陈磊
  • 2篇康晓燕
  • 2篇李俊
  • 2篇李鹏鹏
  • 1篇董辉
  • 1篇张妤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质量控制若干问题被引量:24
2016年
肝切除术是目前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病人大多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和存在肝硬化背景,以及肝脏复杂的血管和胆道解剖结构,这些因素依然影响肝癌肝切除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除个体所患肝癌的分期、部位和侵袭性不同,有效提高手术切除质量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联合多种肝功能检测技术和现代影像学准确评估病人肝脏储备功能,以及不同肝切除方式对肝脏代偿能力的影响,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和术后应遵循精准医疗和损伤控制原则,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入路、肝切除范围、肝门阻断方式和断肝设备,充分考虑术后加速康复手段,为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奠定基础。术后辅以合适的综合治疗以巩固外科疗效。
沈锋张小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手术质量
寡克隆肝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及其对自体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寡克隆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分离培养方法,获得具有更强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的TIL。方法:以新鲜切除的人肝癌组织标本为材料,分别采用酶消化结合整块肝癌组织机械处理的传统方法和微小肝癌组织块培养的方法分离制备常规TIL和寡克隆TIL,培养2周后,将靶细胞毒活性较高的寡克隆TIL合并进一步培养扩增,采用MTT法分析不同寡克隆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不同寡克隆TIL之间、常规TIL和寡克隆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在含有IL-2的培养体系中,TIL可自行从微小肝癌组织块中逐渐浸润出来并增殖。各个寡克隆TIL对自体肝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是不同寡克隆TIL对于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有明显差异(P<0.01),寡克隆肝癌TIL对于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常规肝癌TIL[(72.56±6.69)%vs(46.24±4.03)%,P<0.01]。结论:寡克隆TIL分离培养方法制备的寡克隆肝癌TIL较常规TIL具有更强的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
张宗勤陈磊李鹏鹏张小峰孙斌钱海华施乐华殷正丰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毒活性
137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切除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远期疗效以及影响患者早期肿瘤复发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37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依据术前检查结果制订手术方案。观察指标:(1)患者术前检查结果: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2)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肝门阻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TNM分期。(4)患者随访结果:肿瘤复发情况、术后生存情况。(5)影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6)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7)列线图评分及亚组分析,依据患者的列线图评分对患者生存风险分层,取列线图评分的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以及高分组3个亚组,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采用门诊、电话和信件方式随访。术后前2年内每2-3个月随访1次,2年之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CA19-9、CEA、AFP、肝功能、血常规,胸部X线片和腹部超声等检查。每6个月进行1次CT或MRI检查,若怀疑有复发转移可提前行该检查。复发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15日。连续性变量以M(范围)表示,应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采用,检验或Fisher检验。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以及总体生存率,以Kaplan-Meier法绘制肿瘤复发和患者�
沈锋王葵阎振林李俊夏勇施乐华张小峰项红军吴孟超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切除术预后
多种教学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教学查房中应用的体会被引量:3
2015年
现代的教学查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际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我们以原发性肝癌的教学查房为例,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对本科生采用临床路径为主的教学法,对硕士研究生采用循证医学为主的教学法,对博士研究生采用Seminar为主的教学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小峰闫振林施乐华夏勇王葵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医学生教学查房教学方法
IL-2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2006年
应用增生活跃和诱导终末分化的人类HO-1黑素瘤细胞产生的cDNA文库进行减数杂交,获得了一组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其中mda-7/IL-24被证明具有抑制黑素瘤增生和促进终末分化的能力。IL-24基因作为目前被发现的唯一的既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血管形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又刺激表达次级细胞因子免疫调理而日益受到关注。正常表达的IL- 24通过配体-受体介导的JAK/STAT通路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过表达IL-24通过内部的(线粒体介导或内质网应激)和外部的(死亡受体介导)通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抗血管发生的作用。
张小峰施乐华殷正丰
关键词:肿瘤白细胞介素24细胞凋亡信号转导
微血管侵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7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仍是治疗肝癌最佳方式,但其恶性程度高,易侵犯血管引起肝内播散和隐匿性转移。
张小峰汪宇王文超沈锋
关键词:肝细胞癌
恶性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被引量:5
2008年
患者男,30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半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未见其他异常。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10.1cm×23.7cm强回声区,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提示为肝占位。实验室检查:AFP、CEA和CA1909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血生化及血、尿、粪常规均正常。术前诊断:肝血管瘤(左)。择期行左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肝脏标本20cm×18cm×7cm,切面可见灰白、灰黄或暗红肿块18cm×15cm,紧贴肝切缘,无明显包膜和出血,余肝无明显硬化;病灶由成熟脂肪细胞、小血管和上皮样平滑肌细胞构成,伴有多灶性出血,平滑肌细胞无明显异型,瘤组织与肝组织交界处边界较清楚,无明显包膜形成,但局部有浸润,而且周边肝组织血管内可见瘤细胞,余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病理诊断:(肝左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考虑为恶性。患者术后14个月死于肝内复发。
张小峰施乐华吴孟超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症状病例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肝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及其糖链异质体AFP-L3含量的变化,了解和评价AFP-L3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判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12月接受首次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67例,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同步连续测定手术前后患者血清AFP和AFP-L3含量,并进行长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全组1、2、3年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3.9%(16/67)、38.8%(26/67)和50.7%(34/67)。患者术前血清AFP-L3含量与血清AF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76,P=0.155)。患者术前血清AFP-L3含量与肿瘤复发之间呈正相关(rs=0.327,P=0.007),而AFP含量与肿瘤复发之间相关性尚不明确(rs=0.240,P=0.051)。结论 AFP-L3与肝癌的复发有关联,对肝癌的复发判断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判断肝癌疗效提供有用的信息。
张宗勤艾莉张小峰钱海华殷正丰施乐华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肝肿瘤复发
浅谈在肝胆专科教学查房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被引量:10
2015年
教学查房是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查房存在随意性、灌输性的弊端,近年来我们针对不同学员因人、因材施教,对本科生采用临床路径为主的教学法,对研究生采用循证医学为主的教学法,对留学生采用Seminar为主的教学法,对进修生采用PBL为主的教学法。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行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查房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张小峰闫振林施乐华王葵杨美华
关键词:肝胆外科教学查房教学方法
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首次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108例,术前未行抗肿瘤治疗;术前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TCs,术中取病理HE染色判断是否发生MV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发生MVI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各独立因素术前预测肝癌MVI的价值。结果 108例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检出CTC 51例,术后病理证实发生MVI 44例,且发生MVI者外周血检CTC阳性检出率高于未发生MVI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TC阳性(OR=5.218,95%CI 1.700~16.011,P=0.004)、AFP>400μg/L(OR=4.803,95%CI 1.714~13.568,P=0.003)、DCP>40 m AU/mL(OR=3.046,95%CI 1.055~8.797,P=0.040)和肿瘤直径(OR=4.332,95%CI 1.544~12.1521,P=0.005)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CTC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及灵敏性、特异性均高于其他3种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术前外周血CTC检测能较好地预测MVI的发生,可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汪宇李锡锋张小峰王文超别雅琴施乐华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循环肿瘤细胞术前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