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宝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肝炎
  • 8篇慢性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乙肝
  • 4篇细胞
  • 4篇病毒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因子
  • 3篇慢性乙肝
  • 3篇干扰素
  • 2篇乙肝核心抗原
  • 2篇乙肝患者
  • 2篇生化
  • 2篇重型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慢性乙肝患者

机构

  • 24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24篇张宝华
  • 7篇马卫闽
  • 7篇王少扬
  • 5篇林玉梅
  • 4篇黄婷
  • 4篇兰凤华
  • 3篇戚少然
  • 3篇林秀清
  • 2篇林娟娟
  • 2篇徐元斌
  • 2篇陈宇
  • 1篇李淑兰
  • 1篇胡锡林
  • 1篇王开宇
  • 1篇倪二茹
  • 1篇姚振华
  • 1篇兰风华
  • 1篇胡望平
  • 1篇刘华
  • 1篇陈坤

传媒

  • 9篇现代检验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yer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及故障排除
2008年
张宝华林秀清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结核病化疗期间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及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结核病化疗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致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和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96例,剔除复治者,均为初治病例。住院期间采用2HRZS(E)/4-10HR化疗方案,分析药物的副作用致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及对化疗的影响。结果 196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96例(48.98%),伴有肝功能异常的44例(22.45%),血糖升高38例(19.39%)。结论抗结核化疗药物导致的血尿酸升高逐年增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除应保护肝功能和控制血糖外,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血尿酸水平,科学指导患者合理使用化疗药物,确保肺结核病人的化疗效果。
张宝华陈宇
关键词:结核病血尿酸肝功能血糖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炎过程中IL-12对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影响
目的:IL-12是目前研究的很活跃的细胞因子,许多研究证明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也作了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然而干扰素和IL-12的联合治疗目前还没见报道,本实验通过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
王少扬林玉梅马卫闽张宝华戚少然
文献传递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0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动态观察干扰素 α(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的IL 1 0水平 ,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 α的治疗反应。方法 用ELISA分别检测 5 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 α 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 (PHA ,1 0 0 μg/ml)诱导下培养 4 8h后培养上清液IL 1 0的水平 ,2 0例健康人做对照。 结果  2 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IL 1 0水平在治疗 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2 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 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 ,PBMC产生IL 1 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用IFN α治疗后 ,高水平IL 1 0持续不降低 ,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
张宝华王少扬马卫闽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IL-10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预性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肝功能、血凝检测结果指标变化,评估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8~2010年期间收治的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实施血浆置换术患者血清肝功能、血凝检测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72h),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清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钾离子(K^+)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结果 108例实施血浆置换术的患者治疗后(72h)TBIL,ALT,AST,GGT,LDH,HBDH,PT,APTT和INR比治疗前低(P〈0.01),TP,CHOL,TG治疗后比治疗前高(P〈0.01),TBA治疗后比治疗前低(P〈0.05),CHE,ALB,K^+治疗后比治疗前高(P〈0.05),以上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对血浆置换术疗效更具临床检测意义的项目是TBIL,ALT,AST,TBA,CHOL,PT(s)和INR等,而其余检测项目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尚待进一步证实.10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术治疗共222次,其中1次的有39例,2次的有36例,3次的有21例,4次的有12例,观察发现,早期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存活率较高,而在晚期患者即使给予多次血浆置换,存活率往往较低.因此,应强调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术能够改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水平,为肝功能的恢复和肝细胞的再生创造条件,是缓解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等待肝移植手术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张宝华林秀清陈宇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
ApoB/ApoA—I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中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 A(ApoA-I)、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探讨 ApoB/ApoA-I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统计2013年1-10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3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轻型80例、中型46例和重型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1例和正常对照59例,并对其 CHOL,TG,HDL,LDL,ApoA-I 和ApoB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的 CHOL,TG,HDL,LDL, ApoA-I和 ApoB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和肝炎后肝硬化组降幅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除 CHOL,LDL和 ApoB外,慢性乙型肝炎轻型组及中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HDL, ApoA-I等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的 ApoB/ApoA-I比值为2.10±1.44,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炎后肝硬化组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的轻型和中型组,且分别与这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poB/ApoA-I比值可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可能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的指标之一,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林秀清杨新江艳张宝华
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对乙肝核心抗原和e抗原应答和白介素12的调节
王少扬马卫闽林玉梅张宝华兰风华
该项目探讨乙型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理,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肝核心抗原诱导下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7)量明显增高,e抗原诱导TH2类细胞因子(IL-4、IL-...
关键词:
关键词:核心抗原E抗原白介素12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IFAM)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双抗体夹心法(ELISA)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监测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复制程度和用药治疗监测的目的.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乙肝病毒前S1蛋白抗原(PreS1-Ag),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IFAM)法定量HBsAg.结果 102例血清标本中,IFAM法定量HBsAg阳性标本77例(75.49%)、HBV-DNA阳性标本57例(55.88%),Pre-S1阳性标本36例(35.29%),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标本21例(20.59%),经统计学数据分析IFAM法检测HBsAg含量与HBV-DNA水平呈显著相关,TRF法定量HBsAg,HBV-DNA,PreS1-Ag与HBsAg,HBeAg,抗-HBc(1.3.5)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结论 IFMA法定量HBsAg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内乙肝病毒含量及其复制程度,IFMA法定量HBsAg含量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DNA联合使用在临床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复制程度及其抗病毒治疗和肝移植术后的患者疗效观察、术后的用药监测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张宝华黄婷
关键词:乙肝病毒HBV-DNAPRES1-AG
IL—12对干扰素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2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 IFN γ和 IL—10的动态影响。方法 用 ELISA法分别检测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α2b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时 PBMC在 PHA(100μg/ml)、HBcAg(1μg/ml)、HBeAg(1μg/ml)单独或联合 IL—12(10ng/ml)体外培养48h后培养上清液INFγ和IL—10的水平。结累 12例干扰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同治疗前比较,IFN 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 IL—12诱导相比,联台诱导组 IFN γ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时,IL一12对IL-10 的产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HBcAg诱导组例外)。8例干扰素无应答患者联合IL—12诱导,同一诱导组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同治疗前相比,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一治疗阶段,单独抗原诱导和联合IL-12诱导相比,联合诱导组IFN γ水平明显增高,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协同效应更为明显。结论 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IL—12对乙?
王少扬林玉梅马卫闽张宝华戚少然兰凤华
关键词: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12细胞因子
抗凝剂类型、标本存放的时间及温度对B型钠尿肽检测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抗凝剂类型、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实验前影响因素对B型钠尿肽(BN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清晨空腹抽血,采用SIEMENS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ADVIACentaur-XP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分别用肝素与EDTA抗凝,血标本放置在室温与4℃条件下保存,于1h内、2、3、4h同时测试BNP结果。结果通过对肝素与EDTA抗凝剂抗凝的血标本检测的BNP结果进行比较,肝素抗凝标本的BNP检测结果明显高于EDTA抗凝标本(P<0.05)。标本室温与4℃放置和不同时间检测显示,室温存放4h后与1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后检测结果开始降低。4℃保存标本4h内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不同的抗凝剂获取的标本结果有差异,室温条件下存放标本对检验结果有影响,随时间的延长BNP测定结果呈下降趋势。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建议BNP检测需选择固定的抗凝剂,留取的标本尽快送检,运送存放随温度的升高结果呈下降趋势,不能立即送检的应放置于2~8℃保存。
黄婷张宝华
关键词:抗凝剂温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