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安世

作品数:68 被引量:310H指数:9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生物学
  • 31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植物
  • 15篇苔藓
  • 15篇苔藓植物
  • 13篇遗传多样性分...
  • 12篇SRAP
  • 11篇指纹
  • 11篇指纹图
  • 11篇指纹图谱
  • 10篇亲缘
  • 10篇亲缘关系
  • 9篇DNA指纹
  • 9篇DNA指纹图...
  • 8篇基因
  • 7篇指纹图谱构建
  • 6篇DNA条形码
  • 5篇亲缘关系分析
  • 5篇猕猴桃
  • 4篇脂酶
  • 4篇葡萄
  • 4篇种质

机构

  • 59篇焦作师范高等...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焦作市农林科...
  • 5篇焦作教育学院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林业科...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北京农业生物...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8篇张安世
  • 18篇刘莹
  • 13篇邢智峰
  • 11篇张为民
  • 11篇刘永英
  • 9篇张中海
  • 7篇韦慧彦
  • 7篇王育水
  • 5篇刘占才
  • 5篇陈娟
  • 4篇齐秀娟
  • 4篇高登涛
  • 4篇骆扬
  • 3篇魏志峰
  • 3篇辛泽华
  • 3篇司清亮
  • 3篇牛景彦
  • 2篇夏虹
  • 2篇王美丽
  • 2篇庞坤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河南农业科学
  • 6篇焦作师范高等...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生物技术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焦作教育学院...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落叶果树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血清和脾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015年
为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生理代谢的影响,将供试草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质量浓度为0、0.5、1.0、3.0、5.0μg/L的高效氯氰菊酯中,于1、5、12 d时取样,测定血清和脾脏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暴露1、5 d时,0.5μg/L高效氯氰菊酯组血清和脾脏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暴露12 d时,血清AKP活性极显著上升,脾脏AKP活性无显著变化。暴露1 d时,1.0μg/L高效氯氰菊酯组血清AKP活性无显著变化,脾脏AKP活性极显著下降;暴露5 d时,血清AKP活性极显著升高,脾脏AKP活性显著极下降;暴露12 d,血清AKP活性无显著变化,脾脏AKP活性显著极下降。暴露1、5、12 d时,3.0μg/L、5.0μg/L高效氯氰菊酯组血清、脾脏中AKP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综上,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血清和脾脏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牛景彦刘占才王育水张安世
关键词:高效氯氰菊酯碱性磷酸酶血清脾脏草鱼
猕猴桃SC-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SC-SSR标记对32份猕猴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对SC-SSR引物中筛选了1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0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4个,多态性比率为97.00%。各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2 6,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20 7。供试材料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460 0~0.980 0之间,平均值为0.677 0,变幅为0.520 0,说明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处可将32份猕猴桃材料分为3组:第一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第二组毛花猕猴桃、第三组软枣猕猴桃,聚类所得与猕猴桃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利用6对引物扩增的1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2份猕猴桃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它们区分并准确鉴定。
张安世张中海齐秀娟方金豹林苗苗骆扬
关键词:猕猴桃DNA指纹图谱
白灵菇焦科1号菌株选育
2007年
白灵菇(Pleurolus nebrodetrsis)是一种名贵食用菌,原产于我国新疆沙漠干旱地区,是我国特有的食用菌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为了加快白灵菇的研究开发,焦作农科所于2000年开始进行白灵菇新菌株的选育工作,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了优质白灵菇新菌株——焦科1号。该菌株具有耐CO2、耐弱光、菌丝后熟期短、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现将其选育过程介绍如下:
宋爱青张安世吴放刘学朝张利民张晓州
关键词:菌株选育白灵菇食用菌资源干旱地区保健价值选育工作
师专生物教学如何服务于初中职业技术教育
1998年
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我院生物系在初中职教中的作用,加快我市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的步伐,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分析了我市目前初中职教的发展状况,论证了我院生物系在开展这方面工作中所具有的优势,探讨了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
韦慧彦张安世刘占才夏虹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师资教育改革
部分苔藓植物叶绿体DNArbcL-a序列的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利用rbcL-a序列对13种苔藓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以毛地钱为外类群,利用ClustalX2.0和MEGA4.1软件对13种苔藓植物的rbcL-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13种苔藓植物的rbcL-a序列长度在643bp~656bp之间,排序后总长度为661bp,其中变异位点54个,信息位点91个。遗传距离在0.019~0.14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3。利用MP法建立的系统树显示,13种苔藓植物分为3组。结论: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rbcL-a序列可用于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张利民张安世陈娟刘永英
关键词:苔藓DNA条形码亲缘关系
RAPD和SRAP标记技术在苔藓植物亲缘关系研究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RAPD和SRAP标记技术研究11种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APD扩增的多态性比率达100%,SRAP扩增的多态性比率达96.9%,2种标记结果均显示了很高的多态性比率。利用SPSS11.5软件对RAPD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两者均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但与形态学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科以上植物种类之间。同时,2种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对大叶凤尾藓和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划分。因此,RAPD和SRAP都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多种标记方法相互结合、相互印证,才能得出客观的结果。
张安世张为民邢智峰刘永英韦慧彦辛泽华
关键词:苔藓RAPD亲缘关系
毛白杨4CL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4CL(4-coumarate:CoA ligase,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在植物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催化羟基香豆酸生成羟基肉桂酰CoA,主要在木质部中表达,对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具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4CL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特性,探索其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利用PCR方法从毛白杨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4CL启动子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美洲山杨(P.tremuloids)的4CL启动子同源性为95%.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序列进行分析.与GUS基因融合构建双元表达载体,转化烟草的瞬时表达检测可见明显GUS活性.
邢智峰张安世徐存栓魏建华
关键词:毛白杨GUS基因
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太行山特有濒危物种太行菊11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10对引物对11个居群的151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90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1.11%。POPGENE分析显示,太行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205 9,I=0.325 6)。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1个自然居群间出现了较高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Gst=0.274 9,基因流Nm=1.318 8)。生境的片段化和基因流障碍可能是导致太行菊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太行菊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为有效保护太行菊提供理论依据。
张安世司清亮刘莹赵利新
关键词:SRAP遗传分化
皂荚种质资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的构建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SCoT标记分析了18个皂荚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法对18个皂荚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出的多态性条带构建了18个皂荚种质的SCoT指纹图谱。扩增结果表明:从51个SCoT引物中筛选了15个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2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6条,多态性比率为96.61%。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75 9、1.964 9、1.440 1、0.272 6、0.426 1。18个皂荚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91 4~0.938 1之间,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0处可将18个皂荚种质分为3组,其中野皂荚单独为一组,山皂荚和皂荚-T聚为一组,其它皂荚材料聚为一组。利用3个引物扩增的8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18份皂荚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其区分并精准鉴定。该研究结果为皂荚种质的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安世骆扬范定臣张中海
关键词:皂荚DNA指纹图谱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徐九文张安世郭俊红夏志伟崔海玲王桂风
关键词:粳稻大穗型豫粳6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