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全反式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 2篇维甲酸
  • 2篇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血象
  • 1篇随访
  • 1篇随访报告

机构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张凤
  • 2篇王俊和
  • 2篇纪淑仪
  • 2篇杨艳丽
  • 1篇王信琪
  • 1篇郭佑彬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0 .1 6mg·kg- 1 ·d- 1 ,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ATRA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 ,直至CR ,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不良反应等调整As2 O3和ATRA用量。结果  38例患者中 ,35例CR ,CR率 92 .1 %。其中初治 2 9例 ,2 8例患者CR ,CR率 96 .6 % ;复发 9例中 7例CR ,CR率 77.8%。取得CR所需时间初治患者为 (2 5 .4± 5 .2 )d(1 8~ 39)d ;复发患者为 (32 .4± 7.3)d(2 3~ 56)d。结论 As2 O3联合ATRA治疗APL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达CR时间短。
王俊和张凤杨艳丽纪淑仪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骨髓象
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及胃镜下形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19例。结果 :多为青壮年男性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纳差、恶心、黑便、发热、体重下降。本病术前误诊率高 ,本组误诊率为 84 .2 %。胃镜下主要形态特点是 :多发性结节或肿块 ;粗大的黏膜皱襞 ;多发性溃疡或巨大溃疡。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胃镜下形态特点的认识 ,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张凤王信琪
关键词:胃镜术GPL病例分析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5例10年随访报告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总结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及不同维持治疗方法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使用ATRA至完全缓解后 ,分维甲酸组和交替组强化维持治疗 ,采用门诊随访和信访相结合的方法临床观察、随访 10年以上。结果 :采用ATRA与化疗交替维持治疗者 ,1年存活率 94% ,2年存活率 76 5 % ,3年存活率 70 6% ,5年和 10年生存率均为 64 7% ,3 6个月后患者生存曲线呈平坦期。单用ATRA维持治疗者 ,1年存活率 5 0 % ,2年生存率 3 7 5 % ,18个月后呈患者生存曲线平坦期。结论 :维持治疗以ATRA与化疗交替为宜 ,单用ATRA维持治疗效果不佳 ,维持治疗时间以 3年为宜 ,复发者可采用联合化疗或三氧化二砷治疗。
王俊和张凤杨艳丽纪淑仪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随访三氧化二砷
累及腹部的淋巴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的腹部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对确诊为淋巴瘤的400例患者中,累及腹部的12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淋巴瘤的腹部累及率为30.0%,主要累及腹腔淋巴结、肝、脾,腹部B超阳性率95.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腹部包块。结论:淋巴瘤累及腹部时,腹部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对初诊淋巴瘤患者,常规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张凤郭佑彬王信琪
关键词:淋巴瘤超声波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