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冬

作品数:2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诗歌
  • 5篇戏剧
  • 4篇文学
  • 2篇叙事
  • 2篇欲望
  • 2篇哲学
  • 2篇山姆
  • 2篇社会
  • 2篇诗集
  • 2篇史蒂文斯
  • 2篇小说
  • 2篇写作
  • 2篇美国文学
  • 2篇酷儿
  • 2篇华莱士·史蒂...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坛
  • 1篇当代小说
  • 1篇当下

机构

  • 25篇南京财经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2篇麦克马斯特大...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28篇孙冬
  • 2篇程爽
  • 1篇刘浩
  • 1篇范兆娟
  • 1篇杨继军

传媒

  • 5篇学海
  • 3篇扬子江(诗刊...
  • 3篇戏剧与影视评...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诗歌月刊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钟山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译林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财政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讲一个中国故事──从当下百老汇和外百老汇的中国叙事谈朱宜的《杂音》
2018年
整个20世纪,纽约百老汇、外百老汇对于中国和华人的刻画,既罕见又充满负面与刻板的形象。进入新千年,随着中美外交和贸易联系的增加,百老汇和外百老汇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2015―2017年间,除了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和《功夫》(Kung Fu)之外,百老汇和外百老汇上演了四部关于中国的戏剧──《极乐世界》(The World of Extreme Happiness)、《抓个现行》(Caught).
孙冬
关键词:中国叙事中国故事杂音贸易联系《功夫》
对社会与人的追问——读育邦诗集《伐桐》
2021年
诗人弗罗斯特认为,诗歌是通过喉咙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诗歌创作就是对表达的探索。何为完整的诗歌?那便是情感找到了思想,思想找到了表达。育邦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方式正是如此。育邦在诗意的世界里表达自己,怀旧追思,证明田园的乐趣,品味历代诗人所称赞的沉思之静美,同时呈现通过现代意识感受到的人类存在的荒诞和精神性的衰弱。
林莉孙冬
关键词:诗歌形式诗歌创作荒诞田园精神性
逆转时间之箭,再现历史之重——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小说《时间之箭》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2007年
在《时间之箭》中,马丁.艾米斯试图利用倒错的时间,分裂的主体等后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段来逆向书写一个纳粹分子的一生和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段种族灭绝的故事,并探讨后现代文学作为一种重组和虚构现实的话语在何种意义上会对社会产生作用,并借此指出后现代文本不是要抹煞和废除历史,而是应借助后现代的差异、不确定等逻辑去寻求对社会和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新的表达方式。
孙冬
关键词:戏仿大屠杀
孙冬的诗
2020年
孙冬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被引量:8
2005年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他诗歌突出的一个特点。一些主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它们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诗歌近乎惟一的主题──想像和现实的关系。这些对立二分的意象包括:南方和北方,大海和音乐,雕像和荒野,颜色和黑暗等。他们代表人性的两重性,其中南方、大海、荒野、绿色等是代表自然、感性、激情和物质生活的意象,而北方、音乐、蓝色等则代表人的想像、创造性行为和理性的力量。这些意象彼此冲突而又互相渗透,既矛盾对立,又彼此依托,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两种力量。
孙冬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意象艺术
等待克拉普——试论戏剧《最后的磁带》对自我的追寻
2008年
主体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大多数急迫问题的核心。自弗洛伊德以来,很多理论家都阐述了主体的分裂和虚构性。戏剧无疑是最适合表现这一主题的艺术形式。相比之下,爱尔兰剧作家赛缪尔.贝克特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更加执著和持久。贝克特塑造的分裂的人物不仅对传统的戏剧审美观提出了挑战,而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展现现实世界。在《最后的磁带》中,贝克特运用录音机,以39岁的这盘磁带作为一个交汇点,让29岁、39岁和69岁的克拉普通过录音机讲述自己,以克拉普的三段人生并置和相互参照,来探索自我的稳定性、真实性和进步性。
孙冬
关键词:自我虚构
幻象与逾越:赵刚小说中的欲望和他者
2012年
本文结合拉康和列维纳斯关于"他者"和"无限"的理论来分析南京作家赵刚小说中不可言明的欲望以及主体和他者之间冲突和紧张关系。拉康意义的"他者"在赵刚的小说中可以分为想象他者、象征他者和真实他者以及作为真实界残余的小他物。他们是提示主体内在匮乏的欲望客体、是无法穿透之晦暗之物、是他人和秩序符号等。赵刚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异变,这种异变也同样体现在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上面。
孙冬
向物敞开——黄梵诗歌读札
2020年
多数时候,我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物件并不格外关注。除非是刚刚入手,我们会觉得新奇,以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费心修理或干脆扔掉。其他时间,它们都被尽其所用,放在该放的地方,成为我们生活的背景。这些不起眼的物体,如果从它们庸常的属性里抽离,进入哲学话语和诗歌之中,发出自身的光亮,我们将如何去看、如何考量诗歌中所想象的物质的现象学?
孙冬
关键词:哲学话语诗歌现象学
开放的戏剧:论山姆·谢泼德戏剧意义的不确定性
在斑驳庞杂、光怪陆离的当代舞台上,美国剧作家山姆·谢泼德的戏剧独树一帜。其间,各种话语杂糅喧嚣,各种经验偶发混乱,各种形式兼容并蓄,各种观念相生相悖。这种独特的风格在谢泼德的戏剧中造成大量的“空白”、“断裂”、“歧义”和...
孙冬
关键词:美国文学戏剧创作叙事风格
酷儿母亲的自白——女同单人秀与《求子迷狂》
2018年
向来以社会关怀和关注边缘群体而著称的"文化工程"(Culture Project)是纽约东村布力克街的琳恩·雷德格瑞夫剧院(Lynn Redgrave Theater)的一部分。由于基金削减和其他原因,该剧院在2015年下半年经历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不得不取消了原定于9月24日开始的女同单人秀《求子迷狂》(Motherstruck!)。到了年底,经多方努力,情况好转。
孙冬马兰花
关键词:迷狂自白母亲酷儿社会关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