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慢性
  • 4篇慢性精神分裂...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演法
  • 3篇药物
  • 3篇慢性精神分裂...
  • 3篇精神病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角色
  • 3篇角色扮演
  • 3篇角色扮演法
  • 2篇住院
  • 2篇精神病患者
  • 2篇精神病药物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2篇抗精神病药物
  • 2篇病患
  • 2篇病药物

机构

  • 6篇上海市民政第...

作者

  • 6篇孔令芳
  • 4篇沈怡
  • 3篇黄耀华
  • 1篇顾燕
  • 1篇刘焱
  • 1篇张忆军
  • 1篇杨玉清

传媒

  • 3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的停药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是否可以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方法: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70例,逐步停服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分2~3次逐步减量,最终完全停药;对停药过程中病情不稳者暂缓减量,分步逐年减量,一般在每年的夏天进行药物减量,共进行4年临床观察。用自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服药观察表》每年对每位患者进行服药等一般情况的登记;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于入组前、入组后的每一年、结束时,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4年间,成功停药14人(占总人数21%),而大部分患者(53人,占79%)在药物减量过程中因病情有波动,故没有完成停药,仍需药物维持治疗。在停药的种类中氯氮平和利培酮没有成功停用,只完成减量。入组前后精神症状无明显恶化,PANSS量表的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一般病理因子分均呈减分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功能(SSPI)在减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有小部分人可以停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大多数仍需小剂量维持治疗。服氯氮平者多不适应停药。
沈怡杨玉清孔令芳盛嘉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
角色扮演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训练中的应用
盛嘉玲孔令芳沈怡黄耀华
抗精神病药物在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影响的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孔令芳盛嘉玲顾燕吕珍苏张忆军刘焱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心电图异常慢性精神病患者
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本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日法对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住院精神疾病种类前3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482人,占总人数76.3%)、精神发育迟滞(110人,占总人数17.4%)、器质性精神障碍(21人,占总人数3.3%)。2、药物使用最多的前3种药物分别是氯丙嗪(252人,占38.59%),氯氮平(174人,占26.65%),奋乃静53人(占8.12%)。3、以单一用药最多有419例(86.0%),联合使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者68例(14.0%),联合3种以上药物者无,不用药的127例。4、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我院在药物选择上以氯丙嗪和氯氮平为主,维持剂量相对较小,以单一用药为主,比较适合民政对象患者实际。
孔令芳盛嘉玲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
角色扮演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认知和情绪,提高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名随机分为扮演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扮演组分别在人际交往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医患关系处理技术、扮演残疾人生活、家庭雕塑等5个主题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录像、交流等方法进行10周的角色扮演训练。用SCL-90、SST和SSPI 3种量表,分别于训练前后对每个患者各评定1次。结果:训练10周后,扮演组SST和SSPI评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SCL-90评分仅抑郁症状因子分明显低于训练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作用于第4周起效,效果随时间继续提升。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色扮演法在提高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盛嘉玲孔令芳沈怡黄耀华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慢性精神分裂症
角色扮演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认知和情绪,提高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方法符合条件的80名恢复期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角色扮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扮演组分别在人际交往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医...
盛嘉玲孔令芳沈怡黄耀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