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蔼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转归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Fugl-Meyer量表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和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并于入院后第1周、12周完成核磁共振DTI检查和Fugl-Meyer量表评估,对比分析治疗前后DTI参数和FMA与运动功能转归的情况。结果 (1)入院不同部位DT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第1周和第12周感兴趣区(ROI)患健侧各向异性分数比值(rFA)和FMA量表评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1,p=0.01;r=0.46,p=0.03)。(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大脑脚FA值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26.5%。内囊后肢FA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22.4%。感兴趣区FA值联合FMA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40.6%。结论 DTI联合Fugl-Meyer量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转归优于单独使用Fugl-Meyer量表,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姜蔼玲胡才友庞国防李嫦何丽艳秦娇琴周苗陈梓斌李宁虎黎祖越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缺血性脑卒中
- 桥本脑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分析
- 2010年
- 姜蔼玲林航
- 关键词:误诊
- 血脂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脂代谢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关系,为有效防治HT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录患者入院血压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梗死面积、是否皮质梗死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T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低,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较高,与非脑梗死后出血转化(not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H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脂水平百分位数分组后经统计分析得出空腹TC、LDL-C水平和HT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清TC、LDL-C水平下降,HT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梗死面积、空腹血糖、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急性脑梗死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低TC、低LDL-C与HT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清TC、LDL-C水平降低,HT发生率呈升高趋势。
- 周苗庞国防姜蔼玲李宁虎陈梓斌秦娇琴黄澄黎祖越李嫦黄一鲜
- 关键词:出血转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全面收集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合计1944例患者。经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20,95%CI 2.32~4.42),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OR=-3.86,95%CI-5.16^-2.56),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 8.58~16.64),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OR=4.67,95%CI-7.89^-1.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1,95%CI 0.74~2.3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
- 陈梓斌李宁虎姜蔼玲
- 关键词:丁苯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展性脑梗死
- 壮族人群缺血性卒中与染色体12p13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 2019年
- 目的研究染色体12p13 rs1183357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在壮族人群的分布,进一步分析该位点与壮族人群缺血性卒中易感风险关联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178例壮族缺血性卒中患者和179例壮族健康对照者rs11833579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壮族人群缺血性卒中与SNP位点rs11833579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12p13上rs11833579可能不是壮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易感风险因素。
- 秦娇琴秦美琴庞国防黄一鲜姜蔼玲何丽艳何本进方增焜杨泽胡才友
- 关键词:SNP缺血性卒中壮族
-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结核病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及目前血清学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不稳定等原因,结核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结核分枝杆菌(MTB)分泌蛋白是目前发现的对MTB感染保护性最好的一组蛋白,对结核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结核病诊断及新疫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发现的主要结核杆菌分泌蛋白及其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姜蔼玲林航
- 关键词:结核病
- 脑外伤后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PTS),又称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yndrome,PCS),指患者经历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3个月后出现的认知、躯体、情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等[1],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常见后遗症。PTS最常见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也可发生在中度和重度TBI、挥鞭伤(whiplash injury)后。约90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在发生脑外伤后10~14天内自行缓解,部分可持续到数周。mTBI后出现PTS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脑外伤急性期治疗不同的是,目前PTS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现行的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改善PTS的临床症状。为了提高人们对PTS的认识,本文对PTS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诊断和评估及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有效治疗PTS提供新思路。
- 姜蔼玲李嫦庞国防陈秀琼黄澄周苗秦娇琴何丽艳胡才友
- 关键词:脑外伤后综合征创伤性脑损伤
- 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1例
- 2011年
-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以血管壁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内弹力板分裂、中层弹力纤维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病变呈节段性,可引起全身中小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形成,临床较为罕见[1]。目前FMD治疗仍很棘手。我院近期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治疗FMD颈动脉狭窄1例,现报告如下。
- 姜蔼玲林航
- 关键词: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