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坚

作品数:55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浙江省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粳稻
  • 28篇晚粳
  • 24篇晚粳稻
  • 17篇水稻
  • 15篇栽培
  • 13篇栽培技术
  • 11篇选育
  • 10篇杂交
  • 8篇栽培要点
  • 6篇高产
  • 5篇性状
  • 5篇育种
  • 5篇花药
  • 5篇花药培养
  • 5篇基因
  • 5篇分子标记
  • 5篇常规粳稻
  • 4篇杂交粳稻
  • 4篇杂交晚粳
  • 4篇特征特

机构

  • 49篇嘉兴市农业科...
  • 6篇嘉兴市农科院
  • 5篇嘉兴市种子公...
  • 2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嘉兴职业技术...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嘉兴市农业经...
  • 1篇金华市农业科...

作者

  • 55篇姚坚
  • 31篇姚海根
  • 5篇蔡之军
  • 4篇于凤池
  • 4篇李白
  • 3篇殷跃军
  • 3篇吴剑
  • 3篇王淑珍
  • 3篇张根祥
  • 2篇吴伟
  • 2篇储成才
  • 2篇刘鑫
  • 2篇王晖
  • 1篇黄荣华
  • 1篇戴承恩
  • 1篇董海涛
  • 1篇虞振先
  • 1篇杨仁崔
  • 1篇王炎钦
  • 1篇盛建

传媒

  • 18篇浙江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稻米
  • 4篇上海农业科技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嘉兴农业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Plant ...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组织培养用的幼苗冲洗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用的幼苗冲洗系统,包括漏网、废液收集瓶和酒精喷壶。通过使用漏网来放置待冲洗幼苗,避免直接用镊子夹住幼苗时夹的太重对幼苗有损伤而夹的太松可能又有掉落而造成污染的风险。通过废液收集瓶来收集从漏网漏...
张世玺种高军姚坚杨海龙李白王金凤
浙江省籼粳杂交稻新品系表现型性状综合分析及评价
2023年
为筛选良好的籼粳杂交稻评价指标,从而对籼粳交组合的特性进行科学评价,明确籼粳交高产配组的方向。通过变异系数及变异范围、表型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二维排序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方程分析等方法对24份单季籼粳杂交稻试验品种9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籼粳杂交稻在株型性状方面表现出有效穗数少(176.31~227.44个/m2)、高秆(113.8~132.2 cm)、产量高(6 941.85~12 015.15 kg/hm2)的特点,小粒、多穗、多粒对籼粳杂交稻的产量影响较大;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91%(生育期)~14.78%(每穗实粒数)之间,多样性指数在4.568 3(每穗实粒数)~4.584 4(基本苗数)之间;基于二维排序结果,Y优9367、春优137和甬优1540是在二维排序重叠材料中重叠次数最多的籼粳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产量性状。根据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综合性状排名前5的材料是浙粳优2111、甬优1540、华中优469、浙粳优34和Y优9367;筛选到生育期、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等6个表型性状作为籼粳杂交稻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在籼粳杂交稻组配过程中,除去注意平衡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外,多穗的籼粳杂交稻相较于大粒少穗株型更有高产潜力。
张世玺杨海龙王剑功姚坚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表型多样性性状分析综合评价
优质晚粳稻品种当禾7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2年
当禾715系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高产优质晚粳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与稳产性较好、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粳稻区及相似生态稻区作双季晚粳稻种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当禾7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张世玺任功平姚坚
关键词:晚粳稻栽培技术
晚粳稻秀水03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2006年
秀水03(原名丙02-03)是嘉兴市农科院采用常规与花培技术相结合选育的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表现丰产优质,熟期早,茬口适应性广,株型紧凑,叶片挺拔,茎秆坚韧,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熟色好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北稻区作单、双季晚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姚坚姚海根王淑珍边永高张根祥
关键词:晚粳稻秀水03栽培技术
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株距与丛苗数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提高单季晚粳稻机插秧的生产水平。[方法]以中熟晚粳秀水134为试材,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机插秧的株距(X1)、丛苗数(X2)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作用效应。[结果]株距因子显著影响分蘖、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丛苗数因子主要对最高苗、有效穗、株高、每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的效应显著。因子间的互作对分蘖、有效穂、成穂率、每穗总粒数影响显著。[结论]模拟筛选单产≥10 200 kg/hm2的优化措施为:株距12.9~15.9 cm,丛苗数2.4~3.6本/丛。
姚海根姚坚李瑾孙达边永高
关键词:机插秧株距
杂交粳稻甬优538直播产量因素的生产函数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杂交晚粳甬优538单季直播栽培的7个产量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弹性系数值为结实率(X6)>有效穗(X4)>千粒重(X7)>每穗总粒(X5)>株高(X3)>最高茎蘖数(X2)>基本苗(X1);弹性系数中,01,即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结实率4个因素量处于不合理阶段;有效穗、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等4个因素的边际生产力较高,是栽培措施上应重点调控的因子。直播高产优化水平为基本苗、最高苗应控制在37.5万·hm^-2和552.5万·hm^-2以下,株高应在111.4 cm略上,有效穗应控制在292.5万·hm^-2以上,穗总粒在261.8粒、结实率在83.9%、千粒重在21.7 g以上。
张世玺姚坚李瑾孙达龚晓春边永高
关键词:直播生产函数
香型粳稻三系不育系禾香1A的选育与应用
2023年
禾香1A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嘉58与秀水134杂交,后代与秀水134A测交、回交育成的BT型三系粳稻不育系,具有抗稻瘟病、抗倒伏、配合力较高、稻米有香味等特点,201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与恢复系TD47配组育成的禾香优1号于2020年分别通过了国家及浙江省品种审定。
张世玺唐昌华姚坚
关键词: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香味选育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SR标记的筛选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设计和筛选新的SSR引物,以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回交育种中。[方法]以高抗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502,高感条纹叶枯病晚粳品种秀水09等常规晚粳品种及其衍生株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和SARP标记对高抗条纹叶枯病RSV1基因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3对(M-11-1,M-11-2,M-11-3)SSR标记。通过筛选和分析,选择M-11-3作为检测RSV1基因的标记基因用于追踪RSV1基因,从而实现将RSV1基因导入秀水09等晚粳品种的回交育种中,鉴定各个株系的抗性表现。[结果]改良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明显高于秀水09,绝大部分的抗性接近供体水平,而且在不同年份间抗性表现稳定,因此试验中利用的RSV1基因抗性效应十分明显,与RSV1基因连锁标记M-11-3辅助选择准确。[结论]研究证明了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优化和发展新的标记基因能够有效提高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
蔡之军姚海根姚坚殷跃军李守俊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嘉兴市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科技进步及产量因素的函数效应分析
2020年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12个晚粳稻主栽品种的7个产量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影响晚粳稻产量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千粒重>每穗粒数>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结实率>齐穗期;弹性系数中,0
姚坚姚海根张世玺李瑾范文俊孙达冯金祥
关键词:晚粳稻生产函数
杂交晚粳稻与常规晚粳稻主要性状及生理的差异
2018年
试验结果表明,籼/粳型杂交水稻组合甬优538产量优势极显著,比粳/粳型组合嘉优5号和常规粳稻秀水134增产40.8%和55.2%,主要因素是穂大粒多,根系活力强,光合效率高,这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籼/粳型组合在秧苗分蘖期已具有极显著的生长优势,其植株高,茎基粗,群体繁茂性等生长优势亦极显著,表现为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大;与常规粳稻比,根系伤流量齐穂期提高46.0%、灌浆后期提高12.5%;成熟期光合速率提高21.6%,叶绿素含量提高30.8%。
姚坚姚海根龚晓春孔燕边永高
关键词:杂交晚粳稻常规粳稻性状生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