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艳贞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急性
  • 9篇骨髓
  • 6篇粒细胞
  • 4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维甲酸
  • 3篇淋巴
  • 3篇慢性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核细胞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凋亡
  • 2篇亚群

机构

  • 14篇福建省漳州市...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漳州市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23篇周艳贞
  • 10篇游慧萍
  • 8篇杨素美
  • 8篇叶宝国
  • 6篇郑源海
  • 5篇林骥
  • 3篇周艺华
  • 3篇梅序桥
  • 3篇游旭闽
  • 3篇马旭东
  • 3篇林元峰
  • 2篇林聪猛
  • 2篇郭孟贤
  • 2篇吴文乔
  • 2篇浦权
  • 2篇刘薏芝
  • 2篇杨梅如
  • 2篇李晓
  • 2篇陶英
  • 1篇林福安

传媒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白血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癌症
  • 1篇山西白血病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3篇1998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8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微量清蛋白与空腹血糖在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对照者空腹血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各mAlb组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Alb<30mg/L组相比,mAlb在30~150mg/L组的空腹血糖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mAlb对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结合空腹血糖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梅序桥王小婷周艳贞周艺华
关键词:尿微量清蛋白糖尿病肾病空腹血糖
孪生姐妹同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2002年
周艳贞游慧萍郑惠红
关键词:孪生姐妹急性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游慧萍,叶宝国,马旭东,林骥,游旭闽,杨素美,周艳贞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漳州·363000)我们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86.7%的完全缓解(CR)宰,疗效较满意。...
游慧萍叶宝国马旭东林骥游旭闽杨素美周艳贞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全反式
血液肿瘤致骨髓坏死26例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林聪猛叶宝国郭孟贤周艳贞
关键词:血液肿瘤骨髓坏死
血浆置换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尿毒症1例被引量:2
2002年
叶宝国林聪猛郭孟贤周艳贞
关键词:血浆置换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尿毒症
高白细胞症对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影响的探讨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4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析治疗中白细胞数量对ATRA治疗APL的影响。结果显示:33例出现高白细胞症,发生率为73.3%。其中WBC<20×109/L者完全缓解率100%。加用化疗可延长获CR时间;>20×109/L者完全缓解率随WBC高峰值的升高而下降。提示粒细胞清除后给予小剂量ATRA、细胞毒药物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是治疗高白细胞症的一种有效措施。
叶宝国游慧萍林骥杨素美周艳贞
关键词:急性白血症全反式维甲酸高白细胞症APL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T、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者及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ITP患者CD3+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19+、CD3-CD16+CD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林元峰郑源海周艳贞周艺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的检查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骨髓细胞涂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的关系。方法对60例初次确诊为DLBCL患者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分析,并对比骨髓组织活检、血象结果,并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的关系。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4例骨髓取材欠佳,56例中有11例出现骨髓浸润,其中骨髓涂片检出7例,骨髓活检检出10例,6例涂片及活检均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1例骨髓涂片检出,骨髓活检未检出,Kappa检验二者在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65,P=0.141),灵敏度为85.7%。11例骨髓浸润中仅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贫血。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相关(χ2=6.373,P<0.05)。结论化疗效果与骨髓浸润有关,淋巴瘤化疗前需重视骨髓浸润的检查和诊断。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相辅相成,二者相互补充。
周艳贞郑源海方小丽林福安
关键词:骨髓活检骨髓浸润化疗效果
因双眼突出误诊为绿色瘤的肝癌1例
1998年
周艳贞叶宝图
关键词:绿色瘤双眼球突出肝癌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肝脏占位性病变骨髓象
铜针通电治疗血管瘤并发急性溶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讨铜针通电治疗血管瘤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方法 ①临床观察 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两次铜针通电治疗均并发严重溶血的全过程。②体外实验分别将铜针、铁针和不锈钢针置于健康人枸橼酸抗凝血中 ,接 3~ 6V直流电 30min ,在通电前、中、后检测各标本血浆游离Hb值 ;推血片光镜下观察RBC形态。结果 临床病例两次铜针通电治疗均发生严重血管内溶血 ;体外实验通电后RBC变形破碎 ,血浆游离Hb明显升高。电压越高 ,通电时间越长 ,RBC破坏越严重。结论 铜针通电治疗巨大血管瘤可能并发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电流对RBC的直接损伤是导致溶血的主要因素。
许和平肖耀明周艳贞
关键词:血管瘤溶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