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太成

作品数:94 被引量:44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8篇腹腔
  • 27篇修补术
  • 22篇疝修补
  • 21篇疝修补术
  • 21篇腹腔镜
  • 20篇腹股沟
  • 15篇食管
  • 15篇腹股沟疝
  • 14篇外科
  • 13篇切口
  • 12篇食管裂孔
  • 12篇食管裂孔疝
  • 12篇手术
  • 12篇切口疝
  • 12篇裂孔
  • 10篇腹膜
  • 10篇补片
  • 9篇造口
  • 8篇造口旁疝
  • 8篇气腹

机构

  • 70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万安县人民医...

作者

  • 90篇周太成
  • 70篇陈双
  • 46篇马宁
  • 32篇李英儒
  • 31篇江志鹏
  • 20篇甘文昌
  • 13篇于洪燕
  • 7篇章立
  • 7篇赖东明
  • 6篇杨斌
  • 5篇刘伟
  • 4篇罗宏图
  • 4篇杨劭宇
  • 4篇陈国星
  • 3篇宗振
  • 3篇黄颖烽
  • 2篇周军
  • 2篇张育超
  • 2篇蔡琼
  • 2篇陈文豪

传媒

  • 13篇岭南现代临床...
  • 1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中华胃食管反...
  • 4篇中华疝和腹壁...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1篇2022
  • 12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 容积评估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容积评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2—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7~75岁。患者均行仰卧位和侧卧位全腹部CT扫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测量不同体位时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与腹腔容积比。观察指标:(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结果(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侧卧位CT检查结果与仰卧位CT检查结果比较,侧卧位时疝内容物增多,腹壁变形,主要表现为腹腔横径变短,纵径变长。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容积分别为(623±293)mL和(869±425)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9,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腹腔容积分别为(6445±1438)mL和(6283±1348)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分别为0.096±0.040和0.138±0.0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3,P<0.05)。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平均值较仰卧位增加了0.042,增加率为43.8%。23例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均<20%,而4例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20%。(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与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呈正相关(r=0.742,P<0.05)。结论腹壁切口疝
侯泽辉江志鹏李雯莉刘伟李英儒周太成甘文昌陈双
关键词:切口疝体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已证实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食管裂孔疝作为人群中的高发疾病,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势下,应该予以特别关注。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对食管裂孔疝患者应采取分类管理的临床策略,指导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及日常生活管理,制定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入院诊疗护理流程,诊疗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注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随访。在当前医疗资源有限的状况下,使患者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
马宁汤福鑫于洪燕周太成陈双
人工智能在疝与腹壁外科中应用的思考被引量:1
2023年
以不同子领域应用为层次,人工智能可分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和计算机视觉4个部分。机器学习可提高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效果。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使用电子病历系统的自然语言所构建的模型在术后早期具有优秀的吻合口漏预测能力。在人工神经网络方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检查的9个参数可以良好预测术后结局,横向对比其他算法后发现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预后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陈双黄恩民周太成马涛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致胃食管反流病一例
2020年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syndrome,SMAS)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夹角变窄进而压迫十二指肠第3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餐后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特征[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病理性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或疼痛、咳嗽、哮喘及咽喉炎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亦包括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导致的功能紊乱[2,3]。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1例以胃食管反流为主要表现的SMAS患者,本例患者是由消化内科入院,入院诊断为GERD,为提高大家对SMAS及GERD的认识,现回顾分析其临床经过如下。
马宁汤福鑫周太成陈双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食管下括约肌临床综合征GERD腹主动脉
腹股沟斜疝患者腹内压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观察对比腹股沟斜疝与非疝患者不同状态下的腹内压力(IAP)及其变化,为探寻腹股沟斜疝的病因提供线索。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9例腹股沟斜疝及20例非疝疾病患者,采用膀胱测压法测定 IAP;分别测量斜疝组和非疝组患者的平卧静息时、平卧做腹部加压(Valsava 动作)时、直立时、直立做加压时的 IAP,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平卧与直立静息 IAP 差、平卧加压前后 IAP 差、直立加压前后 IAP 差及平卧与直立腹部加压时 IAP 差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无论平卧还是直立时 IAP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加压动作后,平卧位两组患者腹内压力也无明显差异(P>0.05),而直立位腹部加压动作时斜疝组腹内压力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两组患者平卧时做加压动作、平卧与直立静息状态下的 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直立位做加压动作或做加压动作时直立较平卧位的 IAP 差,斜疝组与非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疝的形成与直立、增加腹内压力的因素及解剖改变相关;斜疝患者的 IAP 可因腹腔或腹壁的改变较正常人更易升高。
周太成杨斌张育超章立陈双
关键词:腹股沟病因学腹内压
“对位对线”补片放置法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应用:单中心120例分析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HH)补片修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已成为治疗HH的主要手术方法。腹腔镜下的补片放置及固定技术仍然是一个难点。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式的HH补片放置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HH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采用“对位对线”的补片放置方法。结果:全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27)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2.2)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7例,其中5例2周后缓解,2例手术后4周仍诉有吞咽困难,予以胃镜下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手术后尿潴留2例,予以留置尿管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腹腔出血1例,予以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后肠梗阻2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中位时间为26个月,其中14例(11.7%)失访。随访患者中有5例诉临床症状与手术前相比未得到明显改善,其余患者诉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改善或部分改善。所有随访病例均无确切依据的解剖学复发。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补片相关并发症如补片移位、感染、补片侵蚀食管以及大血管等。结论:腹腔镜HH补片修补术中采用“对位对线”的补片放置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此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马宁汤福鑫黄恩民马涛杨伟胜刘创雄黄浩男周太成周太成
关键词:疝修补术外科网腹腔镜
经子宫阔韧带疝致肠梗阻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1%的小肠机械性肠梗阻是由腹内疝引起的。若子宫阔韧带存在缺口,盆腔内脏器可经其疝出,称为经子宫阔韧带疝,占全部腹内疝的4%~5%。多为回肠疝入(约占90%),少见结肠、卵巢、输尿管疝入。经子宫阔韧带疝致肠梗阻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为提高临床对本疾病的认识,笔者结合自己对病例的诊治体验,并分析文献,现报告如下。
余卓敏马宁陈嘉林江志鹏李英儒侯泽辉甘文昌周太成陈双
关键词:子宫阔韧带机械性肠梗阻腹内疝肠疝诊治体验
“立体缝合”法在腹腔镜造口旁疝Sugarbaker修补术中的应用
2023年
背景与目的: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而如何缝合关闭筋膜缺损是手术最大的难点。常规的缝合关闭技术存在闭合或缩小缺损困难、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腹壁塑形效果差等不足。笔者中心在前期应用“立体缝合”技术缝合关闭缺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造口旁疝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中应用“立体缝合”技术和常规缝合技术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立体缝合”技术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的造口旁疝患者资料,其中44例采用“立体缝合”关闭缺损(研究组),29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关闭缺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均实现了筋膜缺损的完全关闭,对照组无法完全关闭缺损9例(31.0%);研究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47.45±10.44)min,平均手术时间(132.14±13.72)min,对照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为(33.72±8.64)min,平均手术时间(113.97±18.30)min,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vs.27.6%,P=0.036),两组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vs.3.4%,P=0.640)。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20.7%,P=0.027)。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998.79±15352.46)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998.79±11542.77)元,两组间该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708)。结论:立体缝合技术应用于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可有效关闭筋膜缺损,减少术后血清肿和复发的发生率。
侯泽辉余卓敏梁志强李英儒曾兵陈双陈双周太成
关键词:切口疝疝修补术腹腔镜
MMP-9介导结肠癌细胞sMICA蛋白脱落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在结肠癌细胞膜型MICA(mMICA)脱落为可溶型MICA(sMIC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29细胞转染MMP-9siRNA质粒沉默48小时后,检测MMP-9、MICAmRNA表达以及MMP-9、mMICA及sMICA蛋白生成情况。结果 MMP-9siRNA质粒转染HT-29细胞后显著降低MMP-9mRNA,不影响MICAmRNA;细胞膜表面mMICA蛋白显著增加同时sMICA蛋白生成明显减少。结论抑制MMP-9表达,可减少结肠癌细胞mMICA蛋白降解,同时下调sMICA蛋白生成。
周太成杨劭宇罗宏图黄颖烽曾秀仪赖东明
关键词:结肠癌MMP-9SMICA
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江志鹏侯泽辉甘文昌马宁李英儒曾兵周太成陈双
关键词:生物补片肠造口造口旁疝切口疝并发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