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亚桐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皮肤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上皮
  • 2篇素性
  • 2篇皮损
  • 2篇毛发
  • 2篇面部
  • 2篇结缔组织
  • 2篇角化病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分布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性
  • 1篇雄激素性秃发
  • 1篇抑素
  • 1篇银屑病患者
  • 1篇银屑病皮损
  • 1篇银屑病样皮损

机构

  • 10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北京医院
  • 2篇卫生部
  • 2篇北京大学中日...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吴亚桐
  • 5篇张晓艳
  • 4篇常建民
  • 2篇杨顶权
  • 2篇王英
  • 2篇王磊
  • 2篇白彦萍
  • 2篇常建民
  • 1篇宋佩华
  • 1篇谭煌英
  • 1篇刘琬
  • 1篇鲍迎秋
  • 1篇郑占才
  • 1篇高小曼
  • 1篇于瑞星
  • 1篇李锘
  • 1篇杨敏
  • 1篇杨敏
  • 1篇傅裕
  • 1篇崔勇

传媒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2021年
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好发于四肢,本文报道1例。患者,女,56岁,左前臂无痛性皮下肿物4年,组织病理示境界清楚的单发性圆形皮下肿物,约1.8 cm×1.3 cm×0.6 cm,周围有纤维性假包膜,肿瘤细胞丰富,呈梭形或类圆形,编织状致密排列,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CD34(+),αSMA(部分+),Desmin(-),Stat6(-),KP-1(-),Ki-67(2%+)。诊断: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
李思彤吴亚桐王英白彦萍
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伴发SAPHO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性,54岁,因“胃胀不适”就诊于外院。2010年10月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多发息肉样病变,病理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图1)。行胃镜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因反复复发,先后在外院行短效奥曲肽(0.1 mg,ih.qd,间断3个月)、长效奥曲肽(20 mg,im.q28 d,共22次)等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治疗。期间复查胃镜示:局灶内分泌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示:CgA(1+),NSE(±),CD56(1+),Ki-67(+〈2%)。
窦豆吴亚桐谭煌英
关键词:脓疱型银屑病SAPHO综合征生长抑素类似物
色素性克隆型脂溢性角化病一例
2019年
患者男,26岁,因右膝部扁平斑块10年于2017年12月11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右膝部出现一甲盖大小的褐色扁平丘疹,无痛痒,未予处理。之后皮损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斑块,黑褐色,表面粗糙,无破溃出血,无触压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膝部可见1.5cm×2.0cm黑褐色扁平斑块,中等硬度,境界清楚,表面粗糙,可见细小白色鳞屑(图1)。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表皮肥厚呈球状向真皮内增生,增生的细胞为上皮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并形成巢状,巢中的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富含色素,真皮浅层可见噬黑素细胞及少量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图2)。皮肤CT检查:表皮内可见明亮的角质形成细胞巢,排列紧密(图3)。
李颖吴亚桐杨顶权张晓艳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克隆型组织病理检查上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结缔组织病的面部表现
2012年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3、Ds)是一组与免疫相关,侵犯全身多系统的绀织器官中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基质的疾病,主要包括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炎节炎、风湿热、
常建民吴亚桐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面部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类风湿性皮肌炎
古老型神经鞘瘤1例
2018年
1病历资料 患者男,30岁。右侧大腿外侧结节10年。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大腿外侧一米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10年来丘疹缓慢增大至黄豆大,无自觉症状,于2016年7月4日就诊我院门诊。既往身体健康,无肿瘤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患者,无放射线、化学物质及有毒物质接触史。
邓维吴亚桐张晓艳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误诊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46岁男性患者,下颏肤色丘疹3年伴搔抓后破溃、出血1年。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楚,肿瘤团块由瘤细胞束、角囊肿和结缔组织基质组成。初步诊断:微囊性附属器癌。肿物完整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重新阅片后修正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李颖苗朝阳吴亚桐张晓艳
关键词:毛发上皮瘤结缔组织增生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评估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单独或联合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黑素细胞痣的患者37例,对皮损先进行皮肤镜、RCM检查,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总结黑素细胞痣的影像学特征,计算不同检查诊断黑素细胞痣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析皮肤影像技术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皮肤镜和RCM检查结果示真皮内痣细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两种:(a)真皮乳头层不融合、高折光、圆形的痣细胞,皮肤镜下表现为褐色或浅褐色均质模式,见于5处皮损;(b)真皮乳头内不规则、高折光的痣细胞团块,皮肤镜表现为鹅卵石模式或球状模式,见于31处皮损。在诊断黑素细胞痣方面,RCM结合皮肤镜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7.5%、90.9%、97.1%、70%,RCM为86.1%、75%、84%、93.9%、54.5%,皮肤镜为77.8%、87.5%、75%、96.3%、41.2%。除特异度与皮肤镜相同外,RCM结合皮肤镜的其他指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RCM敏感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皮肤镜,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皮肤镜。RCM结合皮肤镜或单用RCM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5、0.57,P值分别为0.63、0.45),Kappa值分别为0.72、0.53;皮肤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P = 0.012)。结论 RCM联合皮肤镜较二者单独使用能更准确地诊断黑素细胞痣。
郑亚杰沈雪竞艳吴亚桐于瑞星王磊薛珂崔勇
非诺贝特致光敏性皮炎1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29岁。因四肢和颈部红斑伴瘙痒9d,加重6d.于2016年8月11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15d前因体检发现三酰甘油升高3.06mmol/L(正常值〈1.70mmol/L,以下同),予非诺贝特2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服药6d后双小腿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未予诊治,
吴亚桐王菲菲臧小慧郑占才宋佩华白彦萍
关键词:非诺贝特皮炎光敏性
面部及躯干同发Becker痣一例
2014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主因左面部及右胸部色素斑30余年,于2013年4月11日就诊。患者7岁起左面部及右胸部同时出现不规则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面积逐渐增大,皮损上毛发增多、增粗,未诊治。体格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智力正常,未见肢体发育不良和脊柱发育畸形。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不规则棕色色素沉着斑,边界清,色素斑上毛发增多、增粗,有散在的毛囊性丘疹;
吴亚桐常建民
关键词:BECKER痣
乳头状汗腺腺瘤被引量:4
2014年
患者女.34岁。主诉:右腋窝丘疹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窝出现一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经任何治疗。2年来皮疹缓慢增大,未出现破溃、出血,为明确诊断于2013年7月9日来我院就诊。
吴亚桐杨敏常建民
关键词:乳头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