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书林

作品数:406 被引量:2,837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8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8篇消融
  • 123篇心房
  • 107篇房颤
  • 98篇心房颤动
  • 94篇射频消融
  • 89篇心动过速
  • 81篇心律
  • 78篇射频
  • 77篇心律失常
  • 72篇导管消融
  • 64篇消融治疗
  • 61篇心肌
  • 53篇导管
  • 46篇心脏
  • 42篇肌细胞
  • 41篇室性
  • 40篇射频消融治疗
  • 39篇房性
  • 37篇血管
  • 35篇消融术

机构

  • 349篇广东省人民医...
  • 48篇广东省心血管...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1篇武汉大学
  • 1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4篇广东省医学科...
  • 1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上海市胸科医...
  • 10篇上海市第一人...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南华大学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04篇吴书林
  • 149篇薛玉梅
  • 145篇詹贤章
  • 111篇方咸宏
  • 110篇杨平珍
  • 90篇廖洪涛
  • 70篇李海杰
  • 64篇邓春玉
  • 59篇陈泗林
  • 48篇魏薇
  • 46篇钱卫民
  • 31篇梁远红
  • 29篇单志新
  • 29篇冯建章
  • 29篇邓海
  • 28篇饶芳
  • 26篇余细勇
  • 26篇邝素娟
  • 24篇林秋雄
  • 23篇张澍

传媒

  • 52篇中华心律失常...
  • 49篇岭南心血管病...
  • 3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6篇中国实用内科...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1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8篇广东医学
  • 8篇第15届中国...
  • 8篇中华医学会心...
  • 7篇循证医学
  • 6篇中国药理学通...
  • 6篇临床心电学杂...
  • 6篇第16届中国...
  • 5篇第二十五届长...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8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12篇2015
  • 22篇2014
  • 29篇2013
  • 29篇2012
  • 17篇2011
  • 16篇2010
  • 25篇2009
  • 22篇2008
  • 19篇2007
  • 29篇2006
  • 22篇2005
  • 13篇2004
4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RNA-23b-3p通过靶向TGFBR3促进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23b-3p(mi R-23b-3p)对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靶基因。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房颤患者心耳中原代心房肌成纤维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鉴定;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 R-23b-3p与潜在靶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3(TGFBR3) 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 CCK-8、Ed U染色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BR3及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 R-23b-3p不影响细胞的活力、增殖及迁移能力,但可显著增强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3A1和ACTA2的表达(P <0. 05或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 R-23b-3p与TGFBR3 3'-UTR有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mi R-23b-3p可在转录水平抑制TGFBR3表达。过表达mi R-23b-3p和沉默TGFBR3均能显著促进人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Smad3激活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P <0. 05或P <0. 01)。结论:TGFBR3是mi R-23b-3p的作用靶基因,并介导mi R-23b-3p促进心房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
杨真祯朱文思肖珍朱杰宁符永恒林秋雄谭虹虹单志新单志新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成纤维细胞
环状电极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被引量:1
2003年
背景 常规方法标测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常导致较长的手术时间及较低的成功率。环状电极标测指导射频消融能够克服这些缺点。目的 评价在 10极环状电极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组研究包括 16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5 1± 14 5 )岁 ]。 10极的环状标测电极在窦性心律或者冠状窦远端 (CSd)起搏的情况下标测肺静脉 ,确定房性早搏发生的起源 ;一旦确定靶肺静脉 ,肺静脉电位的分布及其激动顺序进行评价 ,射频消融在肺静脉口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消失 ;②肺静脉电位与心房电位无关 ;③房早消失。结果 本组研究总共消融了 36条肺静脉 ,包括 16条左上肺静脉 ,12条右上肺静脉 ,7条左下肺静脉 ,1条右下肺静脉。有 2例消融了 1条肺静脉 ;8例消融了 2条肺静脉 ;5例消融了 3条肺静脉 ;消融 4条肺静脉者 1例。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 (186 7± 6 3 8)min及 (5 1 5± 15 0 )min。在随访的 1~ 12月 ,11例 (6 8 7% )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药没有房颤发作 ,其中 2例为再次手术 ,有效者 3例 (18 7% ) ,2例未成功 (12 6 % )。初次术后有 2例发作房早 ,其中 1例服用胺碘酮 ,另外 1?
刘震吴书林杨平珍方咸宏李海杰陈泗林詹贤章薛玉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重塑及缬沙坦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9
2004年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塑机制并探讨缬沙坦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经典两步酶解法分离单个心房肌细胞 ,膜片钳全细胞法记录离子电流 ,并分别观察缬沙坦 (10 μmol/L)对房颤组和窦性心律 (窦律 )组心房肌细胞各离子电流的影响。结果 (1)与窦律组比较 :房颤组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 (ICa L)密度降低 (P <0 0 0 1) ,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1)密度降低 (P <0 0 0 1) ,内向整流性钾电流 (IK1)在超极化状态密度增加 (P <0 0 5 )。两组超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 (IKur)和快速内向钠电流 (INa)差异无显著性。 (2 )缬沙坦灌流前后两组心房肌细胞各离子电流自身前后对比 :以 10 μmol/L缬沙坦灌流后 ,房颤组心房肌细胞INa密度峰值减少 6 5 6 8%(P <0 0 0 1) ,膜电位 +5 0mV时IKur密度减少 30 70 % (P <0 0 5 ) ,膜电位 - 12 0mV时IK1密度减少2 3 32 % (P <0 0 5 ) ;窦律组心房肌细胞仅INa密度峰值减少 5 9 4 9% (P <0 0 0 1) ,IKur和IK1无显著改变。缬沙坦对房颤和窦律组心房肌细胞Ito1及ICa L无显著影响。结论 心房肌细胞ICa L、Ito1密度降低而超极化状态时IK1密度增加 ,是房颤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塑的重要离子基础 ;缬沙坦对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电流表现出异?
吴书林薛玉梅钱卫民邓春玉陈纯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肌细胞干预膜片钳术
持续性心房颤动个体化射频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个体化导管消融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其与常规2C3L消融策略的差异性.方法 选自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消融策略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个体化方法,n=40)和对照组(2C3L方法,n=40).研究组消融策略:首先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然后根据左心房电压基质标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消融.对照组消融策略:完成双侧CPVI后,逐步完成顶部线、二尖瓣峡部和三尖瓣峡部的线性消融.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手术时间[(96.3±12.9)min 对(144.1±36.7)min,P〈 0.001]、消融时间[(37.2±9.0)min 对(51.8±12.0)min,P〈 0.001]和X线曝光时间[(11.9±4.1)min对(16.2±5.0)min,P〈0.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随访(24±5)个月,单次消融后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0.0%,P=0.89).结论 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个体化消融策略的消融成功率与2C3L策略相似,但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更少.
李腾詹贤章薛玉梅方成宏廖洪涛魏薇吴书林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
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2
1997年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临床上容易与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且药物和外科治疗效果差。10例房速病人行射频消融术,男6例女4例,年龄24~61岁。方法是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房速后,用1~2根消融导管标测心房,在房速时寻找最早A波作为消融靶点放电。结果:10例均为右房房速,7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为自律性房速。靶点处PA为一25~-50ms,消融试放电4~12次,9例消融成功。9例成功病人随访16~38个月,有1例复发。本文就房速的电生理鉴别和射频消融方法进行了讨论。
吴书林郑祥生欧阳非凡李海杰杨平珍陈泗林孙家珍冯建章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射频电生理检查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技术有三维超声、组织多普勒、斑点追踪;三维超声能更好的评价右室容积及射血分数,组织多普勒能更准确反映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变化,而斑点追踪则能定量描绘室壁节段运动异常。这些技术的运用为ARV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
陈春晖吴书林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超声心动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参数优化对心脏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 A-V、V-V 间期优化对心脏同步性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探索 A-V、V-V 间期优化在增强 CRT 临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 CRT 治疗,手术后7天、3个月、6个月进行 A-V、V-V 间期优化,观察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变化。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图像采集及下线分析。结果经观察,术后7天、3个月、6个月的 A-V 间期需行优化的例数分别为28例、10例、6例,V-V 间期需行优化的例数分别为29例、6例、5例。与 CRT 术前相比:CRT 治疗术后未优化时的左室12节段组织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明显改善[(68.8±26.4)ms 与(41.6±23.1)ms,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28±4)%与(31±3)%,P<0.05],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增加[(13.6±3.1)cm 与(15.5±4.3)cm,P<0.05],舒张早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和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的比值下降(13.1±5.3与9.3±4.3,P<0.05),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延长[(313.2±93.6)ms 与(368.6±97.1)ms,P<0.05]。与术后未优化时相比:术后7天优化心脏同步性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心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术后3个月、6个月优化与术后7天优化相比,心脏同步性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6个月优化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充盈时间延长,P<0.01。结论 CRT 术后7天,A-V、V-V 间期优化治疗改善心脏同步指标;术后6个月优化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林纯莹陈泗林何亚乐费洪文薛玉梅刘烈梁远红吴书林
关键词:充血性心脏起搏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小干扰RNA对大鼠心房超快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抑制研究
目的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大鼠心房超快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Ikur)。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针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kur的siRNA,将原代培养的心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siRNA对照组、siRNA...
何飞吴书林郭荣王培宁
文献传递
左房房性心动过速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标测与射频消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左房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 (Carto)系统标测特点及射频消融价值。方法  9例左房房速患者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左心房 ,实时重建左房三维电解剖图 ;根据电解剖图 ,判断房速类型 :局灶性或大折返性房速 ;于心房最早激动点处或折返环的关键峡部消融。结果  9例患者中共有 10个房速。在冠状静脉窦 (CS)电极中、远端或近端均记录到相对提早A波 ;9个房速为局灶性房速 ,激动图显示最早激动点位于肺静脉口部 (5个 )、左房后壁 (2个 )、左心耳口部 (1个 )、左心耳体部 (1个 ) ;1个为大折返性房速 ,折返经过右上肺静脉口部与卵圆窝之间关键峡部。 8个局灶性房速在上述最早激动点处消融 ,均成功终止房速 ,1个左心耳体部房速消融失败 ;大折返性房速于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 ,获成功 ;随访 6~ 30个月 ,其中 1例局灶性房速术后次日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 ;无并发症 ;成功病例手术时间为 90~ 14 0min ,X线照射时间为 8~ 16min。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左房房速 ,判断房速类型准确、快速 ;指导消融安全、有效 ,可减少X线照射时间 ,进一步提高消融成功率 ,特别是对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病例尤有帮助。
吴书林詹贤章杨平珍李海杰陈泗林方咸宏林纯莹薛玉梅陈纯波
关键词:CARTO系统导管射频消融术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的建立及其钾电流的记录
目的建立大鼠单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急性分离方法,为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进行电生理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急性酶解法消化...
邝素娟吴书林余细勇邓春玉杨慧饶芳符永恒刘晓颖单志新林秋雄杨敏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