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青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机械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悬架
  • 6篇液压
  • 6篇互联
  • 4篇主动悬架
  • 4篇车辆
  • 3篇智能汽车
  • 3篇汽车
  • 3篇控制研究
  • 2篇电机
  • 2篇电流滞环
  • 2篇直线电机
  • 2篇滞环
  • 2篇仿真
  • 2篇半主动
  • 2篇半主动悬架
  • 2篇ISD
  • 2篇车辆工程
  • 1篇调平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性能试验

机构

  • 16篇江苏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

  • 16篇叶青
  • 16篇汪若尘
  • 9篇陈龙
  • 4篇孟祥鹏
  • 4篇孙泽宇
  • 3篇谢健
  • 2篇吴麟麟
  • 2篇张承龙
  • 1篇夏长高
  • 1篇周卫琪
  • 1篇牛礼民
  • 1篇蔡英凤
  • 1篇丁仁凯
  • 1篇刘浩
  • 1篇蒋秋明
  • 1篇杨俊辉

传媒

  • 3篇汽车工程
  • 3篇汽车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林业机械与木...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线电机式主动悬架建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为实现悬架的主动减振,将直线电机作为汽车主动悬架的作动器。首先建立了1/4车辆主动悬架和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测试直线电机的输出电磁力,仿真结果与测试吻合较好,验证了直线电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接着采用电流滞环控制和最优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路面激励状况,控制直线电机作动器输出相应主动力。最后采用d SPACE开发最优控制系统对主动悬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有效改善车辆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
汪若尘谢健叶青孟祥鹏陈龙
关键词:主动悬架直线电机电流滞环最优控制
离散冲击路面下车辆纵垂向协同控制研究
2023年
针对离散冲击路面下车辆的舒适性恶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rsim高精度传感器的离散冲击路面下车辆纵垂向协同控制策略。车辆在纵向通过遗传算法获得合适的制动压力对车速进行调节,在垂向对悬架系统应用改进天棚控制,并且对悬架被动阻尼系数和天棚阻尼系数进行适时切换,通过纵垂向进行协同控制,提高车辆通过离散冲击路面时的舒适性。仿真结果表明:与车辆常规减速通过行驶相比,整车车身加速度减小了16.9%,俯仰角加速度减小了4.5%,俯仰角增大了0.3%,但峰值有所减小,前轮的悬架动挠度减小了2.8%,后轮的悬架动挠度略为增大0.4%,前后车轮的轮胎动载荷均有所减小,前侧车轮减小了4.9%,后侧车轮减小了12.8%,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张凯峰孙启武汪若尘丁仁凯叶青孟祥鹏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
"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具有的涉猎范围广、教学课时少、理解难度高等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将现代教育理念及方式引入教学过程,结合现代车辆工程发展的前沿课题,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介绍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专业学习方向,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叶青汪若尘卢猛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实践
丘陵山区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作业时机身倾角变化大,工作品质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系统。首先,提出了基于“三层车架”的铰接式全向调平系统结构方案,给出了调平系统液压回路与工作原理。其次,进行了全向调平性能关于关键结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调平系统关键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液压油缸平均推力和调平时间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关键结构参数。然后,建立了全向调平整机倾翻模型,通过分析履带式作业机静态极限横向倾翻角、静态纵向极限倾翻角以及动态极限行驶速度验证整机倾翻稳定性。与未调平履带式作业机相比,调平后的作业机静态横/纵向极限倾翻角分别提高了7.1%和13.5%,动态极限行驶速度提高了3.4%。最后,进行了履带式作业机全向调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下,履带式作业机横向和纵向调平时间为分别3.4和3.6 s;动态试验下,全向调平履带式作业机能够明显减小最大机身倾角,并迅速调平,在平地路面以及完成调平后的机身倾角能够保持在±1.5°以内,满足丘陵山区性能需求,验证了全向调平系统的工作有效性。
蒋俞孙泽宇汪若尘夏长高叶青郭逸凡
关键词:丘陵山区
基于液压惯容器的ISD悬架性能分析与试验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机械式悬架存在的惯容器"背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液压惯容器的ISD(inerter-spring-damper,简称ISD)悬架。介绍了液压惯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的整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压惯容器ISD悬架平顺性仿真;研究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在脉冲输入、随机路面输入作用下的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液压惯容器ISD悬架台架试验,试验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液压式惯容器ISD悬架可以有效降低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
汪若尘叶青孙泽宇谢健陈龙眭忠
关键词:车辆悬架仿真平顺性
基于混合SA算法的智能汽车全局路径规划被引量:7
2019年
针对目前智能汽车路径规划存在A~*算法规划的路径精度高却搜索耗时长、搜索耗时短但精度差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既保证搜索效率又可提高路径精度的混合连接SA算法.在原有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和S算法,设计了混合SA算法的切换机制,确保了SA算法可获取保证搜索效率的次优路径.进行了路径规划单一地图仿真试验,验证了SA算法在不同的单一环境地图中,重复规划的路径具有一致性、耗时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进行了路径规划普适性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混合连接SA算法与四连接A~*算法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全局工况下,SA算法相比于四连接A~*算法,在保证搜索耗时优势的同时,提高了规划路径精度,尤其是在低百分比障碍物地图下,效果更为明显.
吴麟麟杨俊辉汪若尘叶青孙泽宇
关键词:智能汽车路径规划A*算法
基于SVR的互联液压缸力学性能预测被引量:1
2017年
为进一步研究实际工况下非线性因素对互联液压缸力学特性的影响,对互联液压缸进行了力学性能台架试验,分析了互联液压缸的非线性因素对其力学输出的影响。鉴于传统数学模型无法准确反映互联液压缸动力学特性,并为减小传统支持向量机算法数据回归拟合误差,引入不敏感损失函数,构建互联液压缸力学性能回归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为揭示互联悬架力学特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汪若尘叶青丁彦姝俞峰陈龙
关键词:力学性能回归型支持向量机
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多模式切换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用于越野车辆或重型车辆,此时悬架耗散掉的能量过大,引入馈能单元的液电馈能悬架可以对振动能量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会降低整车动力学性能。为协调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搭建了整车7自由度液压互联馈能悬架系统模型,设计了舒适性模式、安全性模式和馈能性模式3种工作模式,提出了多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对悬架进行实时控制,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切换过程进行控制,并进行了整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式切换模型提升了悬架性能。为验证仿真的有效性,研制了液压互联馈能悬架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兼顾了悬架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实现了悬架全局性能最优。
俞峰汪若尘季云华叶青
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式切换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实现液压互联ISD悬架全局工况最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研究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工作原理,仿真对比液压互联ISD悬架两种工作模式力学特性,确定模式切换参数,并设计悬架工作模式识别以及模式切换控制策略,针对液压互联ISD悬架工作模式构建液压互联ISD悬架模糊控制器,并进行整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设计液压互联ISD悬架样机,进行台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液压互联ISD悬架系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模糊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汪若尘叶青孙泽宇周卫琪陈龙
关键词:实车试验
基于三自由度的智能汽车模糊滑模横向运动控制研究
2022年
针对智能汽车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车身姿态变化问题以及运动控制精度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线性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模糊滑模横向运动控制器。建立了包括侧倾运动的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线性化;对基于线性化处理后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滑模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前轮转角实现了路径跟踪横向控制,并引入了模糊控制提高控制效果,本控制系统能够在跟踪过程中对车身姿态变化进行观察。仿真结果表明,搭建的基于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能够在考虑侧倾运动的基础上,实现路径跟踪,且构建的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滑模控制其横向偏差与方向偏差分别降低了7.28%和1.50%,同时模糊控制也减弱了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影响。
汪若尘刘浩叶青伏雨旋
关键词:智能汽车动力学模型线性化模糊滑模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