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艳艳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骨髓
  • 1篇血象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骨髓
  • 1篇异基因骨髓移...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髓系
  • 1篇突变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象
  • 1篇微环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定位
  • 1篇小鼠
  • 1篇基因突变
  • 1篇急性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江千里
  • 3篇叶艳艳
  • 2篇沈克锋
  • 1篇易正山
  • 1篇阴常欣
  • 1篇江汕
  • 1篇杨默
  • 1篇黄皓
  • 1篇麦青
  • 1篇陆洋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NMT3a基因突变与成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关系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DNMT3a基因突变与成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BSCO、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DNMT3a与成人原发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2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原发AML患者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WBC、HGB、PLT数值均较DNMT3a未突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原发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象水平较DNMT3a未突变组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DNMT3a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沈克锋阴常欣叶艳艳江千里袁乐中陆洋
关键词:外周血象META分析病例一对照研究
造血干细胞定位及其与周围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移植后造血干细胞(HSC)的归巢和植入直接影响移植的效果,探索移植后骨髓中HSC的空间分布、定位和与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髓腔密闭且被厚而不透光的密质骨包绕,使通过体内直接追踪移植后HSC遇到很大挑战.近期,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创新方法体内直接观察移植后骨髓中HSC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周围微环境的作用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总结.
叶艳艳江千里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归巢骨髓微环境
双荧光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红荧光蛋白(mRFP)→绿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结合半固体脱钙法观察移植后骨髓中供者细胞的分布及供受者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方法:C57BL/6雌性eGFP转基因小鼠清髓性放疗后,经尾静脉输注(5×106)个供者FVB雄性mRFP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细胞。给放疗对照组输注等量的PBS。观察移植后受鼠的一般情况、植入水平、造血恢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和生存期。在受鼠造血恢复的过程中,取股骨半固体脱钙,用共聚焦显微镜等观察骨髓中红绿细胞的分布、形态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eGFP受鼠的造血恢复时间为(20±3.07)d,外周血中RFP+细胞比例为(93.94±1.59)%;1个月内4/10只受鼠有aGVHD表现;半固体脱钙后股骨的质密结构被逐步替代,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骨髓腔中mRFP+细胞主要位于骨小梁周围且被大量的GFP+细胞所包绕;三维构建后可清楚地观察到骨髓微环境中红绿荧光细胞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双荧光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结合半固体脱钙法可清晰地观察到移植后骨髓中供者细胞的分布及供受者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观察移植后供者细胞的分布、归巢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叶艳艳杨默袁乐中江汕易正山沈克锋麦青黄皓江千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