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颖娇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碳青霉烯
  • 5篇青霉烯
  • 5篇杆菌
  • 4篇耐药
  • 4篇肠杆菌
  • 3篇碳青霉烯酶
  • 2篇亚胺培南
  • 2篇亚胺培南耐药
  • 2篇阴沟
  • 2篇阴沟肠杆菌
  • 2篇碳青霉烯酶基...
  • 2篇细菌
  • 2篇基因
  • 2篇PCR
  • 2篇KPC
  • 2篇肠杆菌科
  • 2篇肠杆菌科细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异位症
  • 1篇授精

机构

  • 7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史颖娇
  • 6篇孙定河
  • 6篇胡丽庆
  • 6篇史煜波
  • 4篇黄志刚
  • 2篇吕火祥
  • 1篇王力
  • 1篇舒静
  • 1篇翁幸鐾
  • 1篇张克梅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2011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5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
胡丽庆史煜波孙定河史颖娇黄志刚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PCR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人工授精中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的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索联合促排卵治疗是否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行IUI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102例患者203个周期纳入研究,28例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79%,累积妊娠率为27.45%。自然周期(127个)与促排卵周期(76个)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7%vs.13.16%,χ^(2)=0.041,P>0.05)。自然周期扳机日的平均内膜厚度显著大于促排卵周期,(10.11±1.95)mm vs.(9.33±1.64)mm,t=2.943,P<0.05。克罗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CC/CC+Gn)组、来曲唑/来曲唑+促性腺激素(LE/LE+Gn)组及促性腺激素(Gn)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83%、10.53%、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6,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患者促排卵周期联合IUI相比于自然周期IUI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
李旸朱长玲张克梅王恩圣史颖娇王力舒静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人工授精促排卵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及多种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同源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膜孔蛋白的缺失等多种耐药基因.结果 PFGE显示1、2、4、5号菌株均有19个条带,具有同源性;PCR试验检测结果1、4号菌携带bla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3、5号菌携带携带blaDHA,3号携带bla ACT/MIR型AmpC 基因,1、2、4、5号菌携带bla 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2号、4号菌株缺失膜孔蛋白基因ompF,3号菌株同时缺失ompC和ompF;其中3号菌株的16S rRNA基因定量确定AmpC基因的表达为阴性菌的106.7倍.结论 宁波市第一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具有同源性,其耐药机制由KPC酶、AmpC酶、ESBLs、膜孔蛋白缺失等共同作用所形成,多数耐药基因定位在质粒上易引起耐药性的播散,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胡丽庆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
关键词: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同源性
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的碳青霉烯霉基因型别的研究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临床分离到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所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以确定本地区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1.1至2011.04.30临床分离的...
胡丽庆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翁幸鐾
关键词: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
文献传递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PCR同时检测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共收集到肠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6株,占6.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0株,占62.5%株。PCR检测显示10株均携带有blaKPC,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宁波地区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胡丽庆史煜波孙定河史颖娇黄志刚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PCR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分离率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宁波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以及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和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方法统计分析3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产ESBLs菌株的分离情况,采用M-H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其变迁趋势。结果 2007-2009年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无明显变化,3年呼吸科最高,占30.2%,其次ICU,占26.4%,急诊科占23.6%;产ESBLs菌株分离率,2007年36.7%;2008年44.6%;2009年56.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2%升至2009年的1.2%,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2007年的0升至2009年的0.9%;3年中该菌对这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累积MIC值均连续往高值漂移。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及急诊科;产ESBLs菌株分离率逐年增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其累积MIC值向高值漂移明显;将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机结合,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丽庆吕火祥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黄志刚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最低抑菌浓度
同时携带bla_(KPC)和bla_(OXA-10)基因的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所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以确定本地区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用PCR法进行blaOXA-10、blaOXA-2、blaOXA-1、blaKPC、blaIMP、blaVIM、blaNDM-1、blaIMI-1、blaSME、blaSHV-38等多种基因的同时检测。结果共收集到阴沟肠杆菌311株,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6株(编号为37号、60号、89号、90号、92号、120号),占1.92%;PCR检测结果显示60号、89号、92号、120号菌株同时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和OXA-10型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首次在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中发现了blaKPC与blaOXA-10同时存在的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多种耐药机制共存,亟待我们积极深入的探索研究。
胡丽庆吕火祥孙定河史煜波史颖娇黄志刚
关键词: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