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静

作品数:9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对虾
  • 4篇虾池
  • 3篇对虾池
  • 3篇养殖
  • 3篇围隔
  • 3篇浮游
  • 3篇浮游生物
  • 2篇对虾养殖
  • 2篇水质
  • 2篇围隔实验
  • 2篇虾养殖
  • 2篇放养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扇贝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水质调控
  • 1篇水质研究

机构

  • 9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卢静
  • 9篇董双林
  • 8篇李德尚
  • 5篇刘国才
  • 4篇陈兆波
  • 2篇齐振雄
  • 1篇王俊
  • 1篇王芳
  • 1篇田相利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2000年中...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有机碳的平衡被引量:7
2002年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有机碳的平衡,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的总收入量为4847 46~6154 67g,平均为(5646 94±551 09)g.有机碳总收入量与浮游植物生产量、附生藻类生产量及颗粒饲料(含饵料鱼)等各组分碳收入量的比例平均为1∶0 73∶0 11∶0 16.(2)研究期间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的总支出量为3310 28~3974 79g,平均为(3644 21±281 44)g.有机碳总支出量与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附生生物群落呼吸量、底栖群落呼吸量、养殖生物生产量、养殖生物呼吸量等各组分碳支出量的比例平均为1∶0 53∶0 19∶0 15∶0 04∶0 09.(3)各实验围隔有机碳积累量为1383 45~2707 31g,平均为(2002 73±546 76)g,占收入量的(35±7)%(26%~44%).不同养殖模式实验围隔依积累量大小顺序为:Y5(对虾-扇贝)、Y7(对虾-罗非鱼)、Y4(单养对虾)、T5(对虾-罗非鱼-缢蛏)、Y6(对虾-缢蛏).(4)围隔收入的有机碳对对虾的转化率为(1 77±0 62)%(0 76%~2 28%),转化率大小顺序为Y6,T5,Y4,Y5,Y7,收入的有机碳对全部养殖动物的转化率为(2 18±0 79)%(1 07%~3 12%),转化率大小顺序为T5,Y6,Y5,Y4,Y7.
刘国才李德尚董双林陈兆波卢静
关键词:有机碳围隔实验生态系统放养肥料饵料
对虾池的放养密度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1
2000年
于 1 998年 7~ 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了对虾与罗非鱼在五种放养密度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 :可能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 ,二者数量的消长在大多数围隔都呈负相关 ;纤毛虫的数量与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呈负相关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 ,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 ,而浮游动物却有所增加 ,前者的优势类群由硅藻变为甲藻、蓝藻和隐藻 ,后者的种类组成中镖水蚤数量减少而剑水蚤、无节幼体、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种类有所增加 ;纤毛虫在高密度围隔中大量繁殖 。
卢静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浮游生物放养密度
对虾池塘养殖有机质自身污染状况的研究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虾池有机质自身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5个对虾养殖系统地初级生产与人工饲料投入总量波动在193.91~246.19gC/m<'2>,平均225.88±22.04gC/m<'2>,其...
刘国才李德尚董双林陈兆波卢静
关键词:围隔实验
文献传递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4
1999年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
卢静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对虾池浮游生物混养浮游生物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的生物量被引量:7
2000年
对 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细菌生物量 (以C计 ,下同 )的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细菌总生物量波动在 0 .0 9~ 0 .83mg/dm3 之间 ,平均 0 .37± 0 .2 1mg/dm3 ,占水层颗粒有机碳含量的 1 1 .94% ;附着细菌生物量在 ( 0 .1 4~ 3.6 9)×1 0 -2 mg/dm3 )之间 ,平均 ( 0 .77± 0 .5 8)× 1 0 -2 mg/dm3 ,占浮游细菌总生物量的2 .0 8%± 1 .95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浮游细菌总生物量、附着细菌生物量均有所上升。底泥细菌生物量为 ( 44~ 1 32 )× ( 1 0 -6m/m) ,平均 ( 86± 2 3)× ( 1 0 -6m/m) ,占底泥有机碳含量的 1 .5 5 %。
刘国才李德尚董双林陈兆波卢静王昆
关键词:对虾养殖细菌生物量虾池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的研究被引量:21
1999年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颗粒悬浮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悬浮物总量波动在20.83~172.50mg·L-1之间,平均72.26±39.87mg·L-1,其中颗粒有机物占62%,颗粒无机物占38%.颗粒有机物中,颗粒腐质与细菌占98%,浮游生物占2%(其中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4.50倍).
刘国才李德尚卢静陈兆波董双林
关键词:对虾养殖
对虾池不同水质调控围隔中浮游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于1998年6~9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通过搅底、接种光合细菌、接种硅藻和充气 4种水质调控措施,研究了虾池中浮游物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浮游物中无机部分占 49.1%~ 64.1%,有机部分占 35.9%~ 50.9%,有机颗粒( POM)中,颗粒腐质: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0.60:0.24:0.11: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浮游物及其各组分的干重都有所增加,但各组分的百分比变化较大;搅底和接种硅藻2组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颗粒腐质的百分比减少;充气和搅底使围隔中无机颗粒含量增加,透明度降低;光合细菌对水体中浮游物的影响较小。
卢静李德尚董双林
关键词:浮游物对虾池水质调控
对虾-罗非鱼-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水质研究被引量:51
2001年
研究了对虾、罗非鱼和缢蛏封闭式综合养殖的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 ,混养各组环境状况总体要优于单养组 .实验期间混养组DO的波动幅度略小于单养组 ,最低值则高于单养组 ;各混养组COD值和水层细菌数量相互差异不显著 ,但各混养组均显著低于单养组 (t 检验 ,α <0 .0 5 ) ,混养围隔水体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单养 ;混养各围隔组中浮游生物生物量、Chl.a均低于单养组 ,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压制作用明显 .在底泥中 ,混养组N、P的积累量比单养组低 39.76 %和 5 1.2 6 % ,混养组细菌总数则比单养组低 7.6 3 % .本研究表明 ,封闭式综合养殖可以大大减少注入近海的养殖污水的排放量 ,从而降低对近海水质的污染 .
田相利李德尚董双林刘国才齐振雄卢静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缢蛏水质
海湾扇贝对海水池塘浮游生物和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5
1999年
1引言滤食性贝类可从天然水体和养殖水体中滤取大量的浮游物,并将滤食的物质以组织生长、粪便、排泄物等形式重新分配,进而对水质状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已有的报道表明,滤食性贝类较多的湖区、海区浮游植物的数量、叶绿素a含量明显减少[1,2],浮游物颗粒规...
董双林王芳王俊齐振雄卢静
关键词:海湾扇贝海水池塘水质浮游生物扇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