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柏松

作品数:42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基因
  • 8篇蛋白
  • 7篇血小板
  • 7篇小鼠
  • 6篇血小板生成
  • 6篇血小板生成素
  • 6篇细胞
  • 5篇芋螺
  • 5篇芋螺毒素
  • 5篇细胞生成素
  • 5篇红细胞生成
  • 5篇红细胞生成素
  • 4篇胆管
  • 4篇胆管癌
  • 4篇蛋白质
  • 4篇白质
  • 3篇电穿孔
  • 3篇电穿孔转染
  • 3篇毒素
  • 3篇转染

机构

  • 38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北京药物化学...

作者

  • 42篇卢柏松
  • 38篇黄培堂
  • 8篇赵东
  • 7篇徐秀英
  • 7篇陈琳
  • 6篇赵庆国
  • 5篇于芳
  • 5篇周煜
  • 4篇张进
  • 4篇曹志国
  • 4篇周宁新
  • 4篇张效东
  • 3篇周晓巍
  • 3篇贾熙华
  • 3篇黄翠芬
  • 3篇王艳
  • 3篇戴秋云
  • 2篇肖彩
  • 2篇柳晓兰
  • 2篇董铭心

传媒

  • 12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Journa...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消化外科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青年科学家论...
  • 1篇中国遗传学会...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芋螺毒素肽
本发明公开了从我国海南岛采集的织锦芋螺和线纹芋螺中发现的14种芋螺毒素肽,属于生物领域。是采用cDNA克隆的方法获取芋螺毒素的cDNA序列(SeqxN),由cDNA序列推测出芋螺毒素的前体肽序列(Seqxp),由前体肽序...
卢柏松黄培堂
文献传递
DNA对电穿孔转染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以外源红细胞生成素cDNA的表达产物为指标,研究了运载DNA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象对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的影响.结果250mg/L的运载DNA可使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倍;线性化质粒DNA比超螺旋DNA更适合于用电穿孔方法获得永久表达.这一结果提示,运载DNA的存在和质粒DNA的线性化对提高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是必须的.
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电穿孔转染DNA构象细胞
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被引量:3
1997年
基因打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同源重组定点改变小鼠基因组特定位点的技术,其诞生是分子生物学与实验胚胎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又导致了体内研究与体外研究、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病理学的有机结合,为研究基因的体内功能和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实验手段。本文以基因打靶的实验过程为主线,介绍该技术的原理、操作、进展和应用。
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基因打靶同源重组小鼠
稳定、高效表达血小板生成素的真核细胞株的构建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在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构建体外稳定表达TPO的真核细胞株,进行了TPO的稳定表达研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从水囊引产的胎儿肝组织中得到TPOcDNA并进行表达。结果:经过序列分析证明获得了没有错义突变的TPO全长cDNA(约1kb)。在此基础上构建的TPO的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瞬时表达的产物能够维持并刺激TPO依赖株Ba/F3-mpl细胞的生长,在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中能够促进小鼠红系集落和巨核集落的形成。在CHO细胞中进行TPO的稳定表达,初步确定表达水平在1μg/(106细胞·24h)左右。结论: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TPO的真核细胞株。
卢柏松陈琳徐秀英徐秀英蔡铭杰柳晓兰黄培堂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CDNA克隆真核细胞表达
DNA对电穿孔转染效率的影响研究
1995年
以外源红细胞生成素eDNA的表达产物为指标,研究了运载DNA和重组表达质粒的构象对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的影响。结果250μg/ml的运载DNA可使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提高3倍;线性化质粒DNA比超螺旋DNA更适合于用电穿孔方法获得永久表达。这一结果提示,运载DNA的存在和质粒DNA的线性化对提高电穿孔转染CHO细胞的效率是必需的。
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电穿孔转染DNA构象
从不育小鼠gcd开始—Pog(Phf9)及其该网络中的一系列新基因在小鼠生殖细胞发育中的功能
生殖细胞缺陷症(Germ Cell Deficient,gcd)小鼠突变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现的一种不育突变小鼠,其不育原因是由于其胚胎期原始生殖细胞的数目低于正常,但引起这种突变的基因和机理不明。我们的工作表明,生...
卢柏松
文献传递
小鼠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研究
生殖细胞缺陷症(Germ Cell Deficient,gcd)小鼠突变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现的一种不育突变小鼠,其不育原因是由于其胚胎期原始生殖细胞的数目低于正常,但引起这种突变的基因和机理不明。我们的工作在国际上...
卢柏松ColinE.Bishop
文献传递
GGNBP1抗体制备及小鼠组织表达谱分析
2005年
体外实验研究表明配子生成素结合蛋白1(GGNBP1)可能与GGN1相互作用形成睾丸特异性复合物,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从小鼠睾丸总RNA中反转录扩增Ggnbp1全长cDNA,构建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GNBP1,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多抗血清。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表达的GGNBP1蛋白,与NHS活化基团交联,制备GGNBP1抗体亲和层析柱,纯化GGNBP1多抗。在293FT细胞中瞬时表达Myc-GGNBP1融合蛋白,用于Myc单抗验证GGNBP1抗体特异性,结果证明获得了特异性的GGNBP1抗体。分别制备小鼠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卵巢、睾丸和子宫组织匀浆,用GGNBP1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仅在睾丸组织匀浆中检测到GGNBP1特异性条带,证明GGNBP1是睾丸特异性表达蛋白。
赵庆国周煜张进朱恒奇曹志国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表达谱睾丸小鼠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两种不同表型的胆管癌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与胆管癌侵袭、转移表型及预后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cDNA array)技术,从两个胆管癌标本分离得到的 mRNA逆转录合成探针,分别与尼龙膜上的14802个基因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膜经扫描仪成象和软件进行光密度分析后得出表达发生改变的基因。结果 所分析的14802个基因或序列中,表达差异的基因或序列共有754条,其中有455条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经进一步分析得出有30余条是比较有意义的,如:MUC18、KGF、TCF-4、PSP94、Smad5、TACC1、α-Catenin、Syndecan-1、Angiogenin、myosin等。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基因是很多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为同时分析多个基因的表达状况提供了一个可用的方法,这一方法为了解不同生命过程中基因表达概况提供了一种途径。
张效东周宁新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基因芯片胆管癌基因表达
以新霉素抗性基因突变体为筛选标志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4
2002年
新霉素抗性基因 (neo)是真核表达载体的常用筛选标志 ,neo基因编码新霉素磷酸转移酶Ⅱ(NPTⅡ) ,能催化G418、卡那霉素等多种氨基糖苷抗生素分子磷酸化而使之失去抗菌活性。通过对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标志基因neo进行定点突变 ,以降低NPTⅡ的活性 ,然后用含neo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mDNA构建荧光素酶表达质粒 ,稳定转染CHO K1细胞 ,发现表达荧光素酶的阳性细胞比例达到 95 % 。
高川朱旭东周晓巍于芳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新霉素真核表达载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