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军

作品数:2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儒学
  • 6篇文化
  • 5篇儒家
  • 4篇哲学
  • 4篇中国哲学
  • 3篇道德
  • 3篇特质
  • 3篇情感
  • 3篇自我
  • 3篇文质
  • 3篇文质观
  • 2篇中道
  • 2篇史学
  • 2篇史学家
  • 2篇释义
  • 2篇礼乐
  • 2篇礼乐文明
  • 2篇历史学
  • 2篇历史学家
  • 2篇马说

机构

  • 28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共吉林省委...
  • 1篇夏威夷大学

作者

  • 28篇华军
  • 2篇王海英
  • 1篇张连良
  • 1篇安乐哲

传媒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长白学刊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共石家庄市...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精神文明导刊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月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儒家道德境界的多重性——以孔子“仁”学思想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由孔子发展出来的仁学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孔子那里,作为儒家理想道德人格基准的仁与人的具体德性品质和才性品质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即仁必藉后者方能显现自身,而后者亦必依仁方能成全自身。在此基础上,儒家道德成就乃表现为一个个逐次发展的阶级,其道德境界呈现出明显的多重性。此一理解有助于人们深入领会儒家道德思想的系统性,避免极端化认识。
华军
关键词:德性才性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被引量:3
2022年
“情理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儒家论情兼具事实与情感二义,故“情理合一”除了众所周知的情感向度以外,亦包含广泛而基础的事实向度。在此基础上,儒家言理乃兼天地万物之情而论其理。情理的开显包含反求诸己与格物穷理两条路径。儒家“情理合一”的本质是以德性成就来统摄心知求理的存在实现,由此彰显的人道原则对于克服当代现代性极端发展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华军
关键词:儒家情感
传统礼学的持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作为《礼记》思想的一贯之道,“毋不敬”可谓情、礼统一的具体体现。“反本修古,不忘其初”则为“毋不敬”的思想基础,它既体现了存在本末一体的整体性诉求,又体现了存在古今一体的连续性诉求。这两种诉求的内涵又在持敬的实践原则诠释中动态展开。探究《礼记》中持敬精神的当代意义在于,合理借鉴持敬思想基础中独特的主体自觉的人文精神以及持敬实践原则中文质中道的价值理念和“知止”的反思精神,有效消解现代性发展中的理性误用问题,在建构当代理性主体的同时限制主体的自我膨胀和异化倾向,实现生存的和谐、有序发展。
华军曾坤宁
关键词:《礼记》知止
“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
2022年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换言之,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入领会中华礼乐文明,把握其核心精神。站在情、礼关系的视角上看,"通情达礼"即体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一、"通情达礼"的基本内涵1.称情立文情是中华礼乐文明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华军
关键词:礼乐文明饮食男女历史学家
中国哲学人性思想之反思被引量:3
2011年
中国哲学人性思想的出现源于人对现实存在的深切反思。这种反思在酝酿中国哲学人性思想时围绕人性形成了特定的理解模式,具体表现为三个理解环节,即原始自然环节、文化自觉环节与理想建构环节。在此基础上,超越与建立凸显为中国哲学人性思想的两大主题。中国哲学人性思想的建立是在以上认识基础上无限发展的文化理解活动。把握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哲学中具体的人性理论。
华军
关键词:人性思想
经典与阅读——寻求传统经典理解范式的突破
2009年
以往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理解,多是依照西方哲学体系进行的,缺乏对中国哲学之为哲学的前提性反思,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现时代我们需要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在哲学文化作为义理内容与文化形式相统一的理解基础上,以求对中国古代哲学文本的合理解释,亦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存在样态与思想发展。
华军张连良
关键词:理解范式中国古代哲学哲学体系中国哲学哲学视域文化形式
“通”的文化精神——关于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的一点思考
2017年
"海峡两岸国学与社会生态治理论坛"(笔谈)是由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杜保瑞教授和来自东北地区各高校几位教授共同组织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论坛试图由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探讨现今社会治理的问题,并从社会生态呈现的进路,结合传统国学的智慧,分析古今中外人类发展的经验,提出可行性的评估。论坛呈现的主要是哲学研究进路学者的视野,共同朝向此一极具现代性的课题,申抒己见。
华军马国维
关键词:生态治理儒学中国哲学
返本开新——略析“三纲五常”的历史与现代性
2019年
"三纲五常"是传统儒家伦理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三纲五常"的理论内涵不断发生变迁,距其原初之意愈发遥远,由此引发诸多批判。在博古通今、去粗取精的当代文化传承中,梳理"三纲五常"的历史发展脉络,追溯其本原之意并深入挖掘其现代性,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华军王晨仰
关键词:三纲五常本原
论儒家道德本原的二重建构——以孔子为例的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儒家道德之本原作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性、命二重建构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然而现实中,人们或突出性的道德规范义,或强调命的道德超越义,对其建立在道德规范义与道德超越义基础上的性、命二重建构理念缺乏领会。这容易导致任性与任命两种极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孔子原有思想的深刻含义。故全面、深入阐释孔子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华军
关键词:道德
传统文质观的哲理意涵——现代性危机下的文化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传统文质观是中国古人用以发掘社会、历史、人生的发展规律,进而探索人的理想存在形态的一套重要思想体系。“原始反终”的“连续性”是其思想特质,“阴阳之易”是其形上学基础,“寻根出新”是其现实关怀。传统文质观深刻关涉着个体生命的养成与价值的实现,一以贯之地反映并影响着社会历史的演化。深度诠释传统文质观,有助于揭示中国传统文质观的思想特质与义理内涵,并为消解中国现代性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华军
关键词:现代性危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