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哲学
  • 6篇文化
  • 4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哲...
  • 3篇传统文化
  • 2篇哲学建构
  • 2篇哲学体系
  • 2篇生存论
  • 2篇思维
  • 2篇思维方式
  • 2篇自我
  • 2篇自信
  • 2篇文化强国
  • 2篇文化自信
  • 2篇共产主义
  • 2篇传统哲学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性善

机构

  • 15篇中共吉林省委...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夏威夷大学

作者

  • 15篇王海英
  • 2篇华军
  • 1篇安乐哲

传媒

  • 4篇长白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理论探讨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哈尔滨市委党...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红旗文稿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1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被引量:2
2017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状态和心理体验,但它的发生有赖于社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实存领域的快速发展使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第一次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更深层的含义是摆脱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理性自觉地对待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人生哲学以人的自我提升和人伦幸福为目标,对现代化的诸多问题具有强大的纠偏能力;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帮助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和富强,在未来会继续发挥凝聚和引领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依托上述两大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经典研究为契机,深入理解两种文化底蕴的基本原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在解决时代问题中进行文化转化和创新;以国际视野为胸怀,通过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王海英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强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实践向度:共产主义对“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
2019年
马克思在依托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时,发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贬损之间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即异化劳动由社会生产发展所导致。这就产生了矛盾交错的“历史之谜”。为解答历史之谜、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与价值两个视角设定了共产主义。从历史的视角看,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最终进步;从价值的视角看,共产主义是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我实现。历史与价值并非知性对立的关系,共产主义的整体性内涵表现为历史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统一,共产主义运动是解答历史之谜的现实秘钥。
王海英
关键词:共产主义历史之谜
传统儒学生存论特质辨析
2016年
传统儒学用"虚实相映"的方式理解存在或人的生存,其中虚的方式意在解文化之蔽,实的方式意在从人之生存的切己性和整全性出发构建生存论立场的形上学。这一生存论立场的形上学表现为"情礼互证"的结构与内涵,即以人情为前提和基础,以情理为依据和保障,建立礼文行为规范。此"情以礼为显、礼因情而立"的情礼关系能够超越以抽象理性遮蔽生存之真的知识论立场,在人的情感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张力关系中把握人的整体生存状态,并提示人之生存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自我提升。
王海英华军
关键词:传统儒学生存论虚实相映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互补被引量:2
2019年
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合理方向的探索,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提升并建立合理的人伦规范。此二者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将发生内在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可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哲学",并至少在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等四个视域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
王海英
关键词:思维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
2017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以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理性地梳理本土文化、自觉地吸纳外来文化,并针对现实、放眼未来,创造属于今天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形成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传统。第一,以经典研究为契机,深入理解两种文化资源的基本原理。研究经典的目的非沉浸于故纸堆中,
王海英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文化外来文化文化形式
海德格尔“此在”的性质及哲学之思的一般
2001年
王海英
关键词: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观念及现代启示被引量:1
2000年
本体问题是一切形而上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与西方哲学相比 ,是从生存论的角度出发 ,建立在反思方法基础上的规律系统 ,具有三个突出特征。
王海英
关键词:形而上学生存论传统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2020年
如何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面对当下中国的社会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理念和哲学体系,这是当前哲学研究中的重大而又基础性的问题。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这是哲学建构的基础。
王海英
关键词:哲学理念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
建立中国哲学视阈下的经典阅读——略评《中国古代哲学要籍说解》
2009年
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梳理,传统是依西方哲学体系进行的。由于缺乏对中国哲学作为哲学的前提性反恩。因而也就无法在中国哲学自身的视域下来进行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梳理。因此,中国哲学亦应在自身的文化视野下,以大量的中国哲学文本材料为基础,重新选择自己的典籍范围,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内涵,以别于以往西方哲学范式下的视域。
王海英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略评哲学体系文化视野
心: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在语言全息视角下的重构被引量:2
2015年
杜威在尝试整合"身体—意识"这一生命经验整体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话语模式而遭遇二元论的困境,中国传统哲学宇宙生成论语境下的概念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扭转长期以来用西方哲学概念体系裁制中国思想的倾向,理解中国哲学概念的过程性、结构性、连续性与整体性。中国哲学概念之间表现出稳定的内在关系,此关系非依附于抽象个体而是具有本体论前提的性质。儒家的"心"即在自然与心智、身体与意识的关系中获得全息内涵,表现为"身心意"的动态经验过程,并以无限宇宙为其存在语境,构建出人的生命统一性。在此过程中,将人自身与世间万物进行本质关联的内心抉择,与人对万物产生影响的外在事物相互连接、互为证成。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同样强调生活经验涵盖宇宙有机整体,因此作为"身体意识"的人的生命构成宇宙意义的源头。
安乐哲华军王海英
关键词:身体意识全息舒斯特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