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迎春

作品数:42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4篇老年
  • 13篇老年人
  • 6篇污染
  • 4篇气候
  • 4篇高温
  • 3篇队列研究
  • 3篇症状
  • 3篇认知功能受损
  • 3篇肾小球
  • 3篇肾脏
  • 3篇尿酸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慢性
  • 3篇空气污染
  • 3篇
  • 2篇蛋白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血铅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机构

  • 42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吉林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哈尔滨市疾病...
  • 1篇济南市疾病预...

作者

  • 42篇刘迎春
  • 23篇赵峰
  • 19篇施小明
  • 19篇曹兆进
  • 17篇曲英莉
  • 16篇程义斌
  • 14篇金银龙
  • 12篇顾珩
  • 11篇李成橙
  • 11篇陈晨
  • 10篇刘玲
  • 8篇李永红
  • 6篇康家琦
  • 4篇吴珍
  • 3篇路凤
  • 3篇郑徽
  • 3篇蔡军芳
  • 3篇吴娴波
  • 3篇张文丽
  • 3篇张广生

传媒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9篇环境与健康杂...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行政事业资产...
  • 2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影响
:探讨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在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对300名城市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
程义斌金银龙李永红刘迎春王玫吴珍张广生
关键词:高温天气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谭启跃吕跃斌周锦辉张茗媛陈晨赵峰李成橙曲英莉吉赛赛路凤刘迎春顾珩吴兵曹兆进赵淑华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氧化应激水平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2018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抑郁状态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以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根据调查对象NLR的四分位数将对象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2018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2.60±10.73)岁,其中男性1032名(51.14%),抑郁症状检出率19.33%(39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NLR的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7(0.99~2.19)、1.67(1.13~2.47)和1.95(1.32~2.89)]。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NLR水平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张晓畅吕跃斌周锦辉陈晨李成橙蔡军芳曹兆进赵峰刘迎春顾珩路凤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2017-2018年调查的数据集,最终共纳入14966名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参与、行为、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家庭结构、疾病状况、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等数据。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性别研究对象睡眠时长和认知功能受损间的关联。结果14966名研究对象中,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的研究对象分别有5148名(34.40%)、3777名(25.24%)、3322名(22.20%)和2719名(18.16%);女性有8455名(56.49%);每日睡眠时长≤5 h和≥9 h的老年人分别有2704名(18.94%)和3883名(27.19%);认知功能受损者有3748名(25.04%)。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与自报每日睡眠时长为7 h者相比,睡眠时长≤5 h和睡眠时长≥9 h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联,OR值(95%CI)分别为1.35(1.09~1.68)和1.70(1.39~2.07)。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在65~79岁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中更为显著。结论老年人睡眠时长过短或过长可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风险。
吉赛赛吕跃斌曲英莉陈晨李成橙周锦辉李峥张文丽李亚伟刘迎春赵峰朱会卷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认知功能受损
中国9个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的8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的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结果1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岁,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_(2)、Q_(3)、Q_(4)组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岁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陈晨吕跃斌李成橙蔡军芳张晓畅刘迎春路凤赵峰曹兆进施小明
关键词:血尿酸认知功能受损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血氧饱和度对死亡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氧饱和度(S_(p)O_(2))与3年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2-2014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8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在2012年基线时收集调查对象SpO2、身体测量指标等数据,2014年随访时收集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等数据。根据调查对象SpO2是否异常(SpO2<94%定义为异常)将其分为2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pO2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287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6.5±12.2)岁,男性1006名(44.0%);SpO2异常者315例(13.8%)。2014年随访时,452例死亡,1434例存活,401例失访,全死因死亡率为19.8%,随访率为82.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SpO2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死亡风险升高,HR(95%CI)为1.62(1.31~2.02);其中异常组男性死亡风险HR(95%CI)为1.49(0.98~2.26),女性为1.71(1.30~2.26);65~79、80~89、9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风险HR(95%CI)分别为2.70(0.98~7.44)、1.22(0.63~2.38)、1.72(1.35~2.19)。结论SpO2异常可增加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人3年死亡风险。
刘丹赵峰黄清湄吕跃斌钟文芳周锦辉李志浩曲英莉刘玲刘迎春王蛟男曹兆进吴娴波毛琛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队列研究血氧饱和度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2438名血砷和血尿酸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砷、血尿酸等水平。根据血砷水平的三分位数将对象分为砷低水平组、砷中水平组和砷高水平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砷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结果243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7±11.41)岁,其中男性1172名(48.07%),≥80岁者1525名(62.55%),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7.23%(420例)。砷低、中、高水平组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77%、19.25%和20.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砷低水平组相比,砷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7(1.12~2.23)和2.08(1.46~2.99)]。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人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更为显著(P_(交互)值<0.05)。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风险存在关联。
李成橙吕跃斌陈晨张晓畅蔡军芳周锦辉顾珩曹兆进赵峰路凤刘迎春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高尿酸血症重金属
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_(1)-Q_(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_(2),Q_(3),Q_(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张茗媛吕跃斌周锦辉赵峰陈晨谭启跃曲英莉吉赛赛路凤刘迎春顾珩吴兵曹兆进俞琼施小明
关键词: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
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抽样方法及误差估计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抽样方法,并通过计算抽样误差来评估抽样设计。方法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方法,并以贵州省抽样结果为例,应用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贵州省抽样误差及变异系数,探讨多阶段抽样设计下误差估计方法。结果该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2个监测点,抽取21888名3~79岁城乡居民,三个阶段置换率分别为5.26%、6.35%及40.6%。经计算贵州省抽样误差为3207594人,变异系数为0.097。结论根据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计算,贵州省抽样变异系数较小,精度较高,但该计算方法未考虑人群缺失率、应答率等非抽样误差的权重调整,大型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多阶段抽样误差计算方法有待继续研究。
曹兆进曲英莉赵峰刘玲宋士勋刘迎春蔡嘉旖施小明
关键词:抽样误差
我国19~79岁成年人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联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19~79岁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153名19~79岁的成年人。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的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 mg/L定义为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为(48.91±15.38)岁,其中男性5054名(61.47%),hs-CRP升高者1181名(11.29%)。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铅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者相比较,第二(Q2)、第三(Q3)和最高四分位数(Q4)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1.14(0.94~1.37)、1.25(1.04~1.52)和1.38(1.13~1.68);与血硒水平处于Q1组者相比较,Q2、Q3和Q4组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0.86(0.72~1.04)、0.91(0.76~1.11)和0.75(0.61~0.9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血铅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血硒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负向关联,未发现血铅和血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吉赛赛吕跃斌赵峰曲英莉李峥李亚伟宋士勋张文丽刘迎春蔡嘉旖宋皓璨李丹丹吴兵刘洋刘洋胡俊明胡俊明朱英曹兆进
关键词:血铅血硒超敏C反应蛋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