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华

作品数:43 被引量:660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苜蓿
  • 9篇紫花
  • 9篇紫花苜蓿
  • 5篇土壤
  • 5篇苜蓿品种
  • 4篇秋眠
  • 4篇综合评价
  • 4篇花生
  • 3篇性状
  • 3篇沼气
  • 3篇沼气池
  • 3篇农田
  • 3篇培土
  • 3篇气象
  • 3篇秋眠级
  • 3篇秋眠级数
  • 3篇阻隔层
  • 3篇网袋
  • 3篇污染
  • 3篇户用

机构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42篇刘玉华
  • 27篇史纪安
  • 23篇贾志宽
  • 17篇韩清芳
  • 6篇徐春明
  • 5篇曾庆飞
  • 5篇郭永新
  • 3篇董普辉
  • 3篇王翠玲
  • 3篇杨改河
  • 3篇徐玉霞
  • 3篇徐晓峰
  • 2篇吴新卫
  • 2篇李明
  • 2篇蒋骏
  • 2篇李崇巍
  • 1篇王晓凌
  • 1篇王得祥
  • 1篇韩路
  • 1篇亓琳

传媒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草业科学
  • 4篇草业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刘玉华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育期光合作用土壤水分气象条件
文献传递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为农田垄沟集雨种植的垄沟带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槽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10%)和降雨条件(降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24mm,试验历时81min)下,在土槽内分别设计宽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60cm)和窄带型垄沟(垄宽和沟宽均为45cm),2种垄沟均为1∶1带型,垄高15cm,借助数码相机记录垄沟断面土壤湿润锋动态,利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沟中心、垄沟交界、垄腰、垄顶及垄中心0~5,5~10,10~15,15~20,20~25和25~3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研究垄沟集雨种植系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2种带型垄沟土壤水分入渗所呈现的湿润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垄沟交界处土壤浸润锋水平和垂向推进速度大于其他部位,半垄沟集雨系统横截面大致呈现为垄沟交界水分富集区、沟内水分过渡区和沟中心水分次富集区3个相连接的部分。尽管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在垄沟交界处均呈现出垂直入渗和横向侧渗增大的现象,但窄带型垄沟湿润峰距垄沟交界处最大侧渗距离(6.14cm)比宽带型垄沟(7.28cm)仅降低了1.14cm。在垄沟交界处,窄带型垄沟浸润峰面积占整个湿润锋面积的比例(64%)大于宽带型垄沟(47.3%),窄带型有利于水分蓄积保墒。在0~30cm土层,同一深度垄沟交界处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沟中心、垄腰,垄顶、垄中心土壤含水率与初始含水率差异不大。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和降雨事件下,2种带型垄沟湿润锋运移累计面积及变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降雨后0~72h,集雨沟不同观测部位2种带型垄沟土壤含水率之差的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结论】2种带型垄沟集雨种植系统中,土壤水分在垄沟交界处存在富集区域,适当降低垄沟带型宽度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渗漏和蒸发损失。
刘玉华史纪安王帅飞张少杰
关键词:土壤水分
AHP模型对不同苜蓿价值的综合评定与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AHP法对3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构造递阶层次结构和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求得准则层2个元素(饲用价值和生产价值)的排序权值各占0.5,因素层5个元素(营养成分、适口性、消化率、产草量和再生速度)的排序权值分别为0.319、0.129、0.052、0.334、0.169和11个品质性状的排序全向量。通过综合评分,求得31个苜蓿品种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序位,前5位为北疆苜蓿、牧歌401、爱菲尼特、全能和巨人201。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与灰色关联度法对31个苜蓿品种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相比较,结果证明所得结果均具有可靠性,而AHP法更为合理准确。
刘玉华贾志宽韩清芳史纪安
关键词:苜蓿AHP法综合评价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
贾志宽韩清芳鲁向平刘玉华李崇巍韩路徐春明聂俊峰王俊鹏孙兆敏曾庆飞胡建宏邹养军任广鑫齐社成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项目。研究通过对众多国内外苜蓿品种的耐旱性、耐热性、耐寒性、耐盐性等以及抗病虫能力进行研究,比较筛选适宜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抗逆苜蓿品种;通过对不同苜蓿品种的生物学性状、生长特性的观测研究,比较筛选...
关键词:
关键词:紫花苜蓿抗逆性
不同秋眠级数的紫花苜蓿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对当年生7个不同秋眠级数紫花苜蓿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根系发育能力的研究表明:①不同秋眠级数紫花苜蓿品种的根系发育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牧歌401主根、直径、根颈入土,根颈增粗速度、根冠比、根颈分枝能力均显著大于其他品种,全能则相反。②紫花苜蓿侧根主要发生于距地表0~20 cm的主根段,侧根发生总数以牧歌401最多,巨人201和全能最少;侧根距根颈的平均距离以射手最大,巨人201最小。③根系生物量总数以射手、牧歌401最大,巨人201、全能最轻;在垂直方向上根系生物量变化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平均侧根长度随土层深度变化而缩短。④单株占有的地下空间资源以射手、牧歌401最大,路宝最小。将7个不同秋眠级数的苜蓿品种在旱作条件下根系发育能力聚类分析分为3大类,其中射手根系发育能力最好。
史纪安刘玉华韩清芳贾志宽
关键词:紫花苜蓿秋眠级数根系发育能力地下空间资源
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被引量:5
2005年
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杨凌示范区城市生态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杨凌示范区生态综合指数为0.63,生态化程度较高,从分析的数值来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因此,要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就要建立城市绿地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严格控制污染,要求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科学制定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整体协调度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徐玉霞贾志宽韩清芳刘玉华曾庆飞
关键词:生态环境层次分析法
中子仪测定苜蓿田土壤含水量的标定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一次安装,免灌水,点聚图资料筛选和对容积含水率三点平滑的一套标定方法,应用中子仪对苜蓿田土壤含水量的标定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土壤不同深度的三条标定直线:20~60 cm土层标定直线为y=82.772x-3.007(R2=0.9353,R=0.9671);60~120 cm土层标定直线为y=77.822x+0.1032(R2=0.8283,R=0.9101);120~200 cm土层标定直线为y=83.327x-2.2304(R2=0.8871,R=0.9419)。中子仪法相对于土钻法所得含水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81%,说明所得标定方程精度较高,完全可以用中子仪法代替土钻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刘玉华史纪安韩清芳贾志宽任鸿远吴新卫
关键词:中子仪土壤含水量
苜蓿种质资源特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被引量:79
2003年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 31个国内外优良苜蓿种质资源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 :众多性状中茎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其次为抗病能力、株高、分枝数。评价筛选出北疆苜蓿综合性状最好、生产性能优异 ,其次为侵略者、巨人 2 0 1、牧歌 4 0 1。同时此方法可以明确资源筛选中的侧重点和资源对育种工作的价值大小 。
韩路贾志宽韩清芳刘玉华
关键词:苜蓿种质资源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
苜蓿冠层温度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31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结荚期的冠层温度及其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冠层温度与分枝期和现蕾期的茎叶比、开花期的叶面积和产量间存在显著的偏相关关系,可作为产量高低的间接或直接指标;由于农艺性状指标间互相关的影响,冠层温度与农艺性状指标间的单相关系数可靠性差,且与偏相关系数有明显的差异;排除农艺性状指标间互相关影响后,偏相关系数可靠性大,可作为变量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化指标。
蒋骏贾志宽徐春明刘玉华
关键词:苜蓿冠层温度农艺性状生育期
花生收获防荚果散落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花生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花生收获防荚果散落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使花生果针从顶部穿入并在其内部结实的网袋以及设在该网袋底部以防止花生果针穿出该网袋的阻隔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花生种植方法。本发明依据花生的生长特性设计花生收获防荚果散落装置...
史纪安刘玉华徐晓峰王翠玲董普辉郭永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