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景彦

作品数:111 被引量:2,03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天文地球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8篇盆地
  • 36篇地层
  • 32篇层序
  • 21篇层序地层
  • 18篇塔里木盆地
  • 18篇凹陷
  • 16篇油气
  • 14篇勘探
  • 10篇不整合
  • 8篇高精度层序地...
  • 7篇地层学
  • 7篇剥蚀
  • 7篇剥蚀量
  • 7篇储层
  • 6篇地震勘探
  • 6篇三叠
  • 6篇圈闭
  • 6篇格架
  • 6篇古近系
  • 6篇古隆起

机构

  • 9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5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化集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河南石油勘查...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111篇刘景彦
  • 62篇林畅松
  • 11篇李浩
  • 9篇张燕梅
  • 7篇肖建新
  • 6篇阳孝法
  • 5篇杨海军
  • 5篇彭莉
  • 4篇李喜臣
  • 4篇胡博
  • 4篇杨永恒
  • 3篇吴欣松
  • 3篇李换浦
  • 3篇梁运基
  • 3篇纪占胜
  • 3篇刘永福
  • 3篇高达
  • 3篇张琴
  • 3篇武桂春
  • 3篇张英志

传媒

  • 8篇地学前缘
  • 6篇现代地质
  • 6篇沉积学报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海洋石油
  • 4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地球学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2篇西北地质
  • 2篇河南石油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被引量:22
2008年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刘景彦林畅松彭丽陈清清张响响周小军
关键词:岩性地层圈闭塔里木盆地
油气运移途径的盖层控制被引量:7
2000年
刘景彦
关键词:油气源岩圈闭地下水流
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被引量:16
2004年
古新统明月峰组是丽水西次凹中重要的含油气层段 ,其浅海—三角洲相沉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超、削截、下切 ,界面底部的下切水道在测井曲线上具块状、箱型等特征性的反映。依据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和高位域晚期存在的明显海退界面 ,三级层序内可划分出低水位、海侵、高水位和下降体系域四部分。层序界面和主要的海侵、海退面均得到了古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佐证。通过对上述 4个体系域平面编图 ,揭示了不同时期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演化。低位—海侵期发育下切谷、滨岸碎屑—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前缘—远端浊积砂体 ,前者分布在盆地西缘斜坡带 ,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 ;后者发育于盆地中部的东缘陡坡带 ,物源由东向西推进。高位域和下降体系域以发育大型高角度进积的三角洲前缘砂为特征 ,高位域三角洲分布在盆地西侧 ,且南部比北部发育 ;下降域盆地沉积范围明显缩小 ,三角洲主要集中在盆地西侧中部。
刘景彦陈志勇林畅松吴志轩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震剖面沉积学
基于小波分析的定量层序划分及湖平面变化
2023年
长堤地区具有很大的油气分布成藏潜力,但限于该地区复杂的构造情况,层序及沉积等情况不明。为探明该区内层序发育及湖平面变化情况,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小波分析定量层序划分的方法,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长堤地区东营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10个准层序组及19个准层序,并在测井小波变换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出Fischer图解,揭示了长堤地区东营组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近似反映了研究区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东营组呈现一次大规模的湖退和湖侵,其内部的小规模湖退与湖侵的过程与三级层序相互吻合。SQ_(1)期,相对湖平面达到最大值,期间有小规模的湖侵湖退,此后缓慢湖退,在SQ_(2)末期达到最低值。SQ_(3)期快速湖侵后又快速湖退,维持在相对低值波动,整体上表现为湖盆萎缩,被三角洲平原覆盖。
董火祥刘景彦陈兆芹
关键词:东营组层序划分小波分析
古隆起斜坡区不整合三角带对地层圈闭的控制——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古隆起斜坡区的不整合三角带是形成地层圈闭的重要有利区带。以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识别不整合面,计算不整合面剥蚀量,进行沉积体系识别及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塔北隆起西部白垩系发育2个角度不整合(TK、TE)及1个平行不整合(TK1bs);白垩系底部发育卡普沙良群、顶部发育巴什基奇克组,其中,卡普沙良群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巴什基奇克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卡普沙良群底部发育的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有利圈闭发育的重点部位,向古隆起斜坡区上超尖灭的三角洲砂体可作为良好的储集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巴什基奇克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的剥蚀不整合三角带也具有良好的地层圈闭条件,遭受剥蚀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可作为优质储层,上覆的古近系膏—泥岩沉积可作为优质盖层。该结果对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李建龙李建龙吴高奎林畅松刘永福刘景彦孙琦李浩
关键词:白垩系地层圈闭
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被引量:61
2006年
对江汉盆地的不整合面、断裂活动和火成岩成因及分布规模的研究表明,江汉盆地在白垩-第三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五期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发育五期不整合面,据此将盆地白垩-第三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四个裂陷幕和一个拗陷沉降期五个演化阶段。自老而新各裂陷幕断裂活动主方向表现为自北西向北北东、北东、北东东顺时针有序偏转的特点;岩浆岩由碱性玄武岩变化为石英拉斑玄武岩、再变为以橄榄拉斑为主、最后变为以石英拉斑为主的玄武岩,反映构造演化的幕式特点和断裂活动强弱的变化。沉积中心在不同构造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构造I幕时期,盆地中、西部发育3个沉降中心;在构造Ⅱ幕时期,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部;在构造Ⅲ幕时期,盆地没有统一的沉降中心;在构造Ⅳ幕时期,沉降中心移至盆地中心。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合,形成了盆地内复杂的构造格局。
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
关键词:江汉盆地构造幕
自然伽马能谱在塔中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0年
文中以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塔中地区晚奥陶世沉积层序、体系域及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可以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同时建立了研究区晚奥陶世海平面变化曲线;②层序O3l1和O3l2发育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没有低位体系域的沉积记录,而层序O3l3仅发育海侵体系域,称之为海侵层序;③沉积记录对海平面的响应关系表明,塔中凸起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是一个淹没事件,有利储集相带礁滩复合体主要位于海侵体系域的底部和高位体系域的上部,而烃源岩在层序格架内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内;④钍和钾的移动平均曲线的高值与烃源岩有机碳总量的高值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快捷、完整地指示烃源岩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位置。
阳孝法林畅松杨海军彭莉刘景彦肖天君佟建宇王海平李换浦
关键词: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层序海平面变化自然伽马能谱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浅层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2004年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外带勘探目的层埋藏很浅 ,断裂发育 ,圈闭破碎 ,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要取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浅层资料 ,勘探难度大。通过精细的分析论证 ,优选出合适的地震观测方法 ,并经详细的试验 ,确定了最佳观测系统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使最浅目标清晰成像 ,还节约了采集成本 ,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成果。采集实践表明 ,小面元、小Xmin和高有效覆盖次数的多道、多线观测系统 ,是浅层三维地震成功的要点。
周罡刘景彦黄德智高心喜
关键词:浅层三维地震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6
2009年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由于构造作用产生了多个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为T11、T10、T9、T8′、T8、T7和T1反射界面,在盆地内的不同部位易于识别,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或侵蚀不整合界面特征。古近系和新近系之间的T1不整合面形成于古近纪末期的盆地整体抬升,对下伏地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剥蚀,沿盆地南缘的剥蚀层位深,剥蚀量大,反映盆地南缘整体相对隆起,与江南古陆的隆起作用有关。T1界面剥蚀带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反映了盆地在古近纪末受到了北东-南西向的挤压或压扭作用,该作用造成盆地整体抬升,强化了北西向展布的低凸起,产生了近北西向的洼陷和剥蚀带。盆内主要的剥蚀带主要受控于早期北西向断裂反转造成的隆起作用,另外,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也存在压扭性逆冲作用,造成局部强烈隆升并遭受剥蚀。对T10、T8′、T8和T7不整合面剥蚀量的平面编图表明,白垩系基本全区遭受剥蚀,T8′、T8界面只造成区内局部剥蚀,T7界面的剥蚀量在南部最大,向盆地内减小,反映了盆地南部江南古陆的早期发育。
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
关键词:不整合面剥蚀量江汉盆地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第三系含油气盆地,以发育大量的反转构造为特征.该文通过大量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地质背景资料,应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方法,从盆地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西湖凹陷的构造格架和构造特征,重点...
刘景彦
关键词:西湖凹陷剥蚀量油气聚集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