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咽肿瘤
  • 1篇依那普利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肾小球...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死亡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疾病
  • 1篇肾炎
  • 1篇实验性动脉粥...
  • 1篇他汀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死亡

机构

  • 4篇苏州医学院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刘强
  • 2篇姚敏
  • 2篇邓海珍
  • 1篇严苏
  • 1篇康苏娅
  • 1篇徐又佳
  • 1篇董启榕
  • 1篇王声愿
  • 1篇蒋文平
  • 1篇李峰
  • 1篇任苏勤

传媒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占位模型与脊髓神经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该研究在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领域首次探讨脊髓占位模型中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为其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大鼠胸10 椎管后方放置0 .8mm 、长3mm 的硬质塑料管,术后第3d 运用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 T U N E L标记) 发现在损伤中心灰质、白质均存在细胞凋亡,其中白质传导束凋亡细胞明显。研究认为脊髓在持续性机械占位损伤中,神经细胞继发性改变存在主动死亡方式。
徐又佳郑祖根董启榕刘强李峰姚敏
关键词:细胞凋亡脊髓损伤神经细胞死亡
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汀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为探讨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丁对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本文将3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胆固醇组、依那普利组、硝苯吡啶组和洛伐他丁组,后三组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给相应药物。喂养1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测定主动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比。结果发现,依那普利和硝苯吡啶不影响血脂水平,洛伐他丁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洛伐他丁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明显低于胆固醇组、依那普利组和硝苯吡啶组。各组主动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06±0.16、4.95±1.19、2.57±0.62、3.42±0.90、3.12±0.52mg/g主动脉湿重;斑块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38.93%±7.97%、19.98%±4.42%、27.79%±8.28%、18.94%±6.75%;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丁三组的斑块面积均较胆固醇组明显减少(P<0.01)。结果提示,洛伐他丁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防止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依那普利和硝苯吡啶不影响高脂血症,却能保护动脉壁,预防和减轻粥样斑块的形成,它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途径是各不相同的。
严苏王声愿蒋文平刘强邓海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依那普利硝苯吡啶洛伐他汀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1998年
分析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例中肾病综合征者30例,迁延性或慢性肾炎者15例,无症状性尿异常者8例。经常规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进行病理分型结果为:系膜增生性肾炎33例,膜增殖性肾炎11例,硬化性肾炎6例,膜性肾病2例,新月体性肾炎1例。
刘强邓海珍任苏勤
关键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肾炎
鼻咽癌中EB病毒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姚敏刘强康苏娅
关键词:鼻咽肿瘤EB病毒P53蛋白基因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