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依那普利
  • 2篇他汀
  • 2篇洛伐他汀
  • 2篇伐他汀
  • 1篇心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肉瘤
  • 1篇血浆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肉瘤
  • 1篇实验性动脉粥...
  • 1篇凝集素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硝苯吡啶
  • 1篇疗法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机构

  • 4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严苏
  • 3篇蒋文平
  • 2篇王声愿
  • 1篇蔡衍郎
  • 1篇刘强
  • 1篇邓海珍
  • 1篇朱兰香
  • 1篇毕佩瑛
  • 1篇许春舫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脂蛋白(a)与冠心病被引量:1
1996年
严苏蒋文平
关键词:冠心病血浆病理
依那普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来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方法:用依那普利和降脂药物洛伐他汀干预高胆固醇家兔模型,测定血脂水平变化,光镜观察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情况,测定主动脉中胆固醇含量。结果:依那普利不影响血脂水平,但可减少主动脉中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比。结论:依那普利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严苏王声愿蒋文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依那普利洛伐他汀药物疗法
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汀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为探讨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丁对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本文将37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胆固醇组、依那普利组、硝苯吡啶组和洛伐他丁组,后三组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给相应药物。喂养1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测定主动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比。结果发现,依那普利和硝苯吡啶不影响血脂水平,洛伐他丁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洛伐他丁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明显低于胆固醇组、依那普利组和硝苯吡啶组。各组主动脉组织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06±0.16、4.95±1.19、2.57±0.62、3.42±0.90、3.12±0.52mg/g主动脉湿重;斑块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38.93%±7.97%、19.98%±4.42%、27.79%±8.28%、18.94%±6.75%;依那普利、硝苯吡啶和洛伐他丁三组的斑块面积均较胆固醇组明显减少(P<0.01)。结果提示,洛伐他丁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防止粥样斑块的形成,而依那普利和硝苯吡啶不影响高脂血症,却能保护动脉壁,预防和减轻粥样斑块的形成,它们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途径是各不相同的。
严苏王声愿蒋文平刘强邓海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依那普利硝苯吡啶洛伐他汀
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附一例报告被引量:1
1995年
内脏血管内皮肉瘤是罕见病,占内脏肿瘤不到1%,原发于脾脏者国内仅见一例报告。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痛、脾肿大、贫血等非特异性症状。病灶有多发性和多脏器的特点,可复发及转移,但病程趋于良性,平均生存期49个月,5年存活率为30%,10年存活率为5%。手术前常不能确诊。组织病理学一般可分为分化程度较高型和未分化型。肿瘤细胞释放相关Ⅷ因子是其生物学特征,所以相关Ⅷ因子抗原反应(FⅧ-RAG)及荆豆凝集素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电镜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主要治疗是手术切除,而单纯放疗和化疗效果较差。
毕佩瑛朱兰香许春舫严苏蔡衍郎
关键词:血管内皮肉瘤荆豆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