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遗传性掌跖角化病1例及家系调查被引量:2
- 2013年
- 患儿女,3岁。掌跖角质增厚伴脱屑3年。患儿出生时两侧掌跖部即有较为明显的脱屑.患儿父母自以为脱屑为婴儿出生时正常表现,未引起重视,后皮损逐渐扩大,春秋季节明显加重.给予润肤霜外涂,疗效欠佳。曾多次在外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于2011年8月9日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其他系统损害表现。其父自婴儿期开始双侧跖部皮肤粗糙,足跟部角质增厚明最,干燥脱屑,
- 郑庆虎于蕊刘强赵静陈琢吴建华
- 关键词:掌跖角化病遗传性
- 透明细胞汗腺瘤被引量:3
- 2012年
- 报告1例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女,22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一核桃大褐色半透明状实性肿块,逐渐增大,现约3.2 cm×1.6 cm×1.3 cm,有蒂,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感。
- 郑庆虎于蕊周欣刘强高莉吴建华
- 关键词:汗腺瘤透明细胞
- YKL-40和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 目的: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YKL-40和VEGF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YKL-40和VEG...
- 刘强胡芳赵静牛理达张希琳于倩郑庆虎吴建华
- 文献传递
- 雌马酚对芥子气所致家兔皮肤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雌马酚(equol,Eq)对芥子气染毒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芥子气(0.5 mg/cm2)染毒家兔臀部皮肤为实验模型,染毒创面连续1周外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的Eq后,观察创面外观变化;取创面活检标本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DNA周期变化;用试剂盒检测染毒创面中IL-6、TNF-α的浓度。结果染毒120 h后,所有治疗组染毒创面红斑、水肿、糜烂、坏死等皮损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染毒168 h后,50μmol/L治疗组染毒创面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等改变评分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凋亡百分比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细胞DNA(S+G2-M)周期百分比高于染毒对照组(P<0.05),治疗组细胞中的IL-6、TNF-α含量低于染毒对照组(P<0.05)。结论 Eq可能通过抑制皮损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能力,从而促进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愈合。
- 郑庆虎于蕊刘强赵静徐立周欣孙本全高莉梁晓博吴建华
- 关键词:芥子气中毒接触性皮炎雌马酚
- 伴棘细胞间IgA、IgM沉积的脓疱性银屑病被引量:2
- 2013年
- 报告1例棘细胞间IgA、IgM沉积的脓疱性银屑病。患儿女,14岁。颈部红斑伴瘙痒10余年,加重半年。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部散在红斑,其上有密集针尖至粟粒大脓疱,伴少量脱屑,以胸前V形区、肩背部、两侧腋窝及腰部为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局灶性浅表脓疱形成,棘层增厚,表皮突较规则向下延伸,真皮小血管扩张、充血,浅层小血管周围密集单一核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IgA、IgM棘细胞间沉积。诊断为脓疱性银屑病。予口服阿维A治愈。
- 于倩张同梅刘强顾军毕新岭
- 关键词:脓疱性银屑病免疫荧光
- YKL-40和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YKL-40和VEGF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YKL-40和VEGF阳性强度多在(■)~(■),正常对照组多在(-)~(+),两种蛋白表达阳性强度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r=0.27,P>0.05)及在不同临床因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YKL-40和VEGF过表达,YKL-40和VEGF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 刘强胡芳赵静牛理达张希琳于倩郑庆虎吴建华
- 关键词:YKL-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尖锐湿疣
- 参蛇洗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药效学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参蛇洗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的药效学并初步探究其可能治疗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平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中低3个剂量参蛇洗剂组(1∶2,1∶1和1∶0.5)及阳性药对照组(1%氢化可的松溶液)。在激发前、激发后12 h和激发后48 h分别对小鼠耳厚度及耳变态反应程度进行测量评分,计数1 min内小鼠搔抓耳部次数,采集外周血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并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参蛇洗剂均能减轻小鼠ACD模型的耳厚度和变态反应评分,缓解小鼠搔抓现象,减轻耳部皮肤炎症程度,总体治疗上各浓度组及1%氢化可的松溶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小鼠搔抓耳部次数明显少于1%氢化可的松溶液组。ACD小鼠外周血中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IL-1β和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给予不同剂量参蛇洗剂及1%氢化可的松溶液外涂后,其外周血上述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参蛇洗剂对ACD可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总体治疗作用上和1%氢化可的松溶液相当,在抗瘙痒上明显优于1%氢化可的松溶液。参蛇洗剂对ACD小鼠外周血及皮肤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 王峰徐晓光高志祥孙本全于倩刘强刘继勇郑庆虎吴建华
-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