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2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基因
  • 5篇念珠
  • 5篇念珠菌
  • 5篇白念珠菌
  • 4篇突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基因突变
  • 3篇肺癌
  • 3篇靶向
  • 3篇靶向治疗
  • 2篇血管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突变分析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扩增
  • 2篇基因缺失

机构

  • 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309...
  • 1篇解放军153...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赵静
  • 11篇吴建华
  • 7篇朱焱
  • 6篇余永伟
  • 3篇牛理达
  • 3篇郑庆虎
  • 3篇刘强
  • 2篇郑建明
  • 2篇毕新岭
  • 2篇刘继勇
  • 2篇薛伟
  • 1篇孙本全
  • 1篇曹永兵
  • 1篇于光
  • 1篇夏照帆
  • 1篇张丽
  • 1篇梁晓博
  • 1篇王林辉
  • 1篇胡芳
  • 1篇唐洪辉

传媒

  • 7篇中国真菌学杂...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全国首届真菌...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92例NSCLC的EGFR基因第18 ~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分析其意义。结果19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64例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合域的基因突变(33.3%),其中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60.9%( 39/64),第21号外显子替代突变率为39.1% (25/64),第18和20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在伴有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8.5%( 24/41),显著高于普通腺癌(37.9%,33/87)、鳞癌(7.5%,4/53)、大细胞癌(1/5)和腺鳞癌(2/6),P<0.05;女性(51.9%,40/77)显著高于男性(20.9%,24/115),P<0.01;不吸烟者(50.0%,57/114)显著高于吸烟者(9.0%,7/78),P<0.01。结论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SCLC的EGFR基因突变技术稳定、可靠,为临床开展NSCLC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赵静朱焱张丽余永伟郑建明
关键词:受体表皮生长因子突变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53基因改变的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是一类比较罕见的肾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对预测EAML的恶性潜能,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形态学指标,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改变与EAML恶性潜能的相关性。我们收集6例EAML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p53基因改变及与恶性潜能的关系。
朱焱施娟红赵静徐晶晶王林辉余永伟
关键词: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改变P53病理形态学特征恶性潜能
EML4-ALK融合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
2014年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形成的融合基因,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分子靶点。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3%~11%,该融合基因在年轻、腺癌、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表达阳性者可以受益于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的治疗。本文重点阐述NSCLC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
赵静余永伟郑建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
用PCR扩增DNA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分析
由于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某种恶性肿瘤细胞所特有的靶点进行抑制、阻断和攻击,因此检测肿瘤中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相应分子靶点,已成为临床医师实施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
赵静朱焱
关键词:肿瘤诊断靶向治疗测序检测
遗传性掌跖角化病1例及家系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患儿女,3岁。掌跖角质增厚伴脱屑3年。患儿出生时两侧掌跖部即有较为明显的脱屑.患儿父母自以为脱屑为婴儿出生时正常表现,未引起重视,后皮损逐渐扩大,春秋季节明显加重.给予润肤霜外涂,疗效欠佳。曾多次在外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于2011年8月9日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其他系统损害表现。其父自婴儿期开始双侧跖部皮肤粗糙,足跟部角质增厚明最,干燥脱屑,
郑庆虎于蕊刘强赵静陈琢吴建华
关键词:掌跖角化病遗传性
白念珠菌HSP90与人源HSP90的克隆表达及其C端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别体外表达纯化白念珠菌HSP90(CaHSP90)和人源HSP90(hHSP90)并分析C-端序列差异对其体外状态下分子聚合度的影响。方法我们将CaHSP90、hHSP90野生型及其C-端酶切碱基序列通过PCR进行扩增并通过NdeI/XhoI酶切位点连接到到pET22b+质粒中。将构建好的上述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并通过Ni 2+-NTA柱以及Superdex-200快速柱层析系统(FPLC)纯化。所得蛋白通过SDS-PAGE以及分子排阻色谱(SEC)测定分子量和聚合状态。结果通过测序鉴定所有质粒构建成功,并最终纯化得到足够纯度的蛋白进行SEC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型CaHSP90和hHSP90在体外具有相似的聚合度,而C-端突变后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aHSP90和hHSP90的C-端结构域对其体外聚合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CaHSP90的C-端结构域有可能成为CaHSP90抑制剂一个潜在靶点。
孟靖顺吴建华赵静王玉莲薛伟
关键词:白念珠菌HSP90蛋白结构
结直肠癌中BRAF基因突变检测意义
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尤其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的药物更是被广泛应用,并且还有大量相关药物正在研发之中。由于在靶向治疗之前需要进行...
赵静朱焱余永伟
关键词: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KRAS基因
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形态、黏附、生物被膜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形态、黏附、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菌丝形成率,比较CRK1基因缺失菌(Δcrk1菌)及标准菌SC5314形成菌丝的能力;建立肠黏膜模型,计算黏附率,评价CRK 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黏附的影响;MTT法及结晶紫法(CV)评价CRK 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与SC5314相比,Δcrk 1菌分别在10%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能力均较弱,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Δcrk 1菌在60、90、120 min时对肠黏膜的黏附数明显少于标准菌SC531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MTT法、结晶紫法两种方法证实了,在经48 h培养后,Δcrk 1菌与其标准菌SC5314相比,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弱,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RK 1基因缺失影响白念珠菌菌丝二态性的转化,进而影响黏附力和生物被膜的形成。
赵静刘继勇张海曹永兵郑庆虎吴建华
关键词:白念珠菌生物被膜
单纯性汗腺棘皮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1病例摘要患者男,81岁。4年前患者左上臂屈侧出现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近2年来皮损逐渐向周围扩大,于2014年1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肿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佳,营养中等,发育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脏、肺部、肝脏及脾脏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上臂屈侧一约2 cm×2 cm红色斑块,无破溃,皮损边缘较规则,
赵静毕新岭吴建华
关键词:左上臂红色丘疹脂溢性角化病病例摘要
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黏附、侵袭及宿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黏附、穿透肠粘膜的影响以及CRK1基因缺失导致宿主细胞因子差异表达. 方法:运用菌落计数法评价CRK1基因缺失对白念珠菌黏附力的影响;运用菌落计数法,比较CRK1基因缺失菌(...
赵静刘继勇张海吴建华
关键词:白念珠菌宿主细胞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