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娟 作品数:63 被引量:250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妇科手术用宫颈扩张器的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妇科手术用宫颈扩张器的调节机构,包括扩张器本体,所述扩张器本体表面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内部顶部和底部的左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横块,所述横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梯形... 刘娟娟文献传递 Lewis y抗体对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后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Lewis y单克隆抗体(mAb)对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后高表达Lewis y抗原的卵巢癌细胞系RMG-I-H的体外增殖能力、黏附力以及侵袭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以羊抗人IgG抗体处理组或无抗体处理组为对照,检测Lewis y mAb处理前后RMG-I-H细胞增殖能力、黏附力及侵袭力的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力与黏附力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第2~7天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62%、19.75%、34.96%、46.51%、49.78%和33.33%。不同培养时间(15、30、60min)的黏附抑制率分别为47.59%、58.64%和13.85%。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显示不同浓度Lewisy抗体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Lewis y mAb能明显抑制体外RMG-I-H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降低体外培养的RMG-I-H细胞的黏附性,Lewis y抗原与卵巢癌细胞增殖、黏附的生物学行为有关,Lewis y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李飞飞 林蓓 郝莹莹 刘娟娟 张帆 张淑兰关键词:LEWIS 卵巢癌 Lewisy抗原及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刘大我 刘娟娟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 IGF-1R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略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70%)(P=0.1172),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5%)及正常卵巢组织(30%)中的表达(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UC1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 侯锐 姜罗 刘大我 胡珍华 高健 刘娟娟 林蓓 张淑兰关键词:MUC1 卵巢浆液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岩藻糖基化抗原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岩藻糖基化抗原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α-L-岩藻糖苷酶处理卵巢癌细胞系,降低细胞表面岩藻糖基化抗原的含量,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Lewis y抗原表达,利用细胞计数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处理... 刘娟娟 林蓓 赵越 李飞飞 郝莹莹 张帆 朱连成 张淑兰文献传递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I期6例(75%),III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IIIc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张丹晔 刘水策 刘川 刘大我 刘娟娟 侯锐 林蓓关键词:妊娠 卵巢恶性肿瘤 岩藻糖基化抗原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PI3K/Akt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岩藻糖基化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RMG-I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增殖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关系。方法:观察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岩藻糖基化抗原致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岩藻糖基化抗原对细胞增殖的增强情况;Western blot观察RMG-I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α1,2-FT基因转染后细胞中Lewis(y)抗原含量明显增高。随着Lewis(y)含量的增加,RMG-I细胞增殖明显加快。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中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抗Lewis(y)抗体和LY294002不仅降低了转染前后细胞中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还消除了存在于细胞间的高低差别。结论:过表达的Lewis(y)抗原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卵巢癌RMG-I细胞的增殖。抑制Lewis(y)抗原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Lewis(y)高表达肿瘤的新方法。 穆庆 刘娟娟 郝莹莹 林蓓 张淑兰关键词:卵巢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增殖 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TMEFF1(tomoregulin-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MEF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MEFF1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90.24%)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5.4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3.33%)及正常卵巢(26.67%)(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TMEFF1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TMEFF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MEFF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刘聪 聂鑫 周欣 朱连成 刘娟娟 严丽梅 于冠楠 郝莹莹 林蓓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4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例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6岁(28-66岁)。FIGO分期:原位绒毛管状腺癌3例;浸润癌7例,其中Ib期6例,IIa期1例。7例浸润癌患者主要表现为息肉样或菜花样外生型肿物,3例原位癌患者宫颈表现为光滑或者糜烂样改变;7例HPV检查,6例HPV16阳性,其中2例同时伴有HPV18或33阳性,1例阴性;7例浸润癌患者,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其余均行标准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3例患者伴有CIN病变(CIN II及CIN III)。浸润癌7例患者中2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2例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其余3例未行后续治疗。7例浸润癌病例均未发现子宫体受累及附件转移,其中1例IIa期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提示左闭孔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至今随访4-50个月,均无复发证据。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预后整体较好,有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相对保守手术方式。 刘冰莹 张丹晔 李潇 齐跃 刘水策 刘娟娟 林蓓关键词:宫颈肿瘤 预后 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98. 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 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 17%),P均<0. 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 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 0%),P <0. 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 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 0. 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刘淼 齐跃 谭明子 金山 刘娟娟 叶秋霖 李潇 刘晴 郝莹莹 林蓓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