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

作品数:31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7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介入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血管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4篇衰竭
  • 4篇消融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梗死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导管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机构

  • 25篇广东省第二人...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茂名健康...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刘君
  • 12篇杜作义
  • 9篇靳文
  • 8篇冷梅芳
  • 8篇李冬义
  • 8篇胡婷婷
  • 7篇张晓雪
  • 7篇陈佳
  • 5篇唐安丽
  • 4篇梁少兰
  • 3篇冯冲
  • 3篇陈玉婵
  • 3篇叶泽兵
  • 3篇黄琨
  • 2篇廖新学
  • 2篇何建桂
  • 2篇熊海燕
  • 2篇扆恒亮
  • 1篇唐利龙
  • 1篇靳文

传媒

  • 8篇现代医院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蛭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重组双功能水蛭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水蛭素(HIR)结扎前(HIR0min)组,HIR结扎后5min(HIR5min)组,HIR结扎后10min(HIR10min)组,HIR结扎后20min(HIR20min)组,HIR结扎后30min(HIR30min)组),和生理盐水(NS)对应的各时间组,即NS0min,NS5min,NS10min,NS20min,NS30min,最终每组7只。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Evans法计量各组心梗面积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各组缺血心肌组织的IP3R家族的三种亚型进行测定。【结果】水蛭素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较生理盐水组在结扎后5~20min均减少(P<0.05);IP3R家族的三种亚型均与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但IP3R2mRNA在结扎后10min及IP3R3mRNA在结扎后10min和20min,HIR组较NS组下调(P<0.05)。【结论】水蛭素有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IP3R2和IP3R3实现的,而并非IP3R1。
刘君唐利龙廖新学唐安丽冯冲
关键词:水蛭素凝血酶三磷酸肌醇受体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将1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5例,均于PCI治疗前使用;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未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1例。分析两组PCI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造影血流情况[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及出血事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PCI治疗。两组间的基础临床情况及术前造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PCI治疗后TIMIⅢ级血流的比例(96.5%vs.81.2%,P<0.05)、TMPⅡ级以上血流的比例(96.8%vs.84.2%,P<0.05)均明显增高,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5.6%vs.13.2%,P<0.05)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的6个月期间内,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挽救更多存活心肌及改善预后。
刘君李冬义靳文杜作义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无复流介入治疗
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急诊处理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发生.方法 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528例,其中共发生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94例.根据NHLBI分型,将A、B型夹层分为轻型夹层,C、D、E、F四型及长夹层(>10 ram)或真腔狭窄>50%夹层分为重型夹层.对与夹层相关的解剖因素、器械因素、胸痛发作、支架植入例数、成功例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2年全因死亡率、生存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17.80%,其中轻型夹层占70.21%,重型夹层占29.79%.无论是何种夹层,冠状动脉的解剖因素均是造成医源性夹层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重型夹层更容易发生于器械选择或使用不当(64.28%比25.75%,x^2=12.49,P<0.01),术中胸痛发作多(85.71%比46.97%,x^2=12.16,P<0.01),绝大多数需行支架植入(92.86%比57.58%,x^2=11.26,P<0.01),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69.23%比92.11%,x2=5.65,P<0.05),手术时间[(66.61 ±21.00)rain比(57.27±20.02)min,t=2.04,P<0.05]和住院时间[(7.71±1.56)d比(6.91±1.63)d,t=2.21,P<0.05]更长,2年全因死亡率更高(42.86%比18.18%,x^2=6.30,P<0.05),而中位生存时间更短(13.31个月比17.59个月,x^2==4.51,P<0.05).结论大多数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可以取得良好疗效.重视冠脉的解剖特点、恰当选择介入器械、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张晓雪郑媛婕杜作义刘君靳文黄琨梁少兰陈佳
关键词:急诊
具备常规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具备常规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具备常规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2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6、12个月分别测量6分钟步行实验(6M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并用SPSS18.0作统计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三腔起搏器各电极植入过程顺利,手术成功,起搏器工作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3、第6、第12个月的6MWT、LVEDD、LVEF和CO指标较术前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心功能指标持续性优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短期内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刘君靳文李冬义杜作义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用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院前转运时给予"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病情变化,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阶段抢救时间和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可常规将"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管理应用到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工作。
冷梅芳胡婷婷刘君邹雅陈玉婵熊海燕
关键词:院前救护院前转运
心源性胸痛的特征性改变对快速分诊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探讨心源性胸痛的特征性改变对快速分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心内科门急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以胸痛为主诉首诊的患者共386人次,其中因外伤所致的、不能确诊的、住院资料或随访资料不全的胸痛患者共67例予以剔除,剩余31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出院诊断,将确诊为心源性胸痛(CCP)患者分入CCP组,其余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分入NCCP组.比较指标包括:可视化数字疼痛评分、劳力性胸痛、疼痛范围、放射痛、反复发作性胸痛、胸痛持续时间、低血压、心电活动是否稳定、血氧饱和度、诊疗时间等.结果 与NCCP组相比,劳力性胸痛(70∶115,x2=8.70)、反复胸痛发作(54∶87,x2=5.01)、低血压(28∶25,x2=12.71)、心电活动不稳定(24∶20,x2=11.81)是CCP患者的高危因素,也更常见于CCP组,且确诊时间更短(85.4∶131.6,t=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劳力性胸痛、反复胸痛发作、低血压及心电活动不稳定对快速分诊CCP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晓雪郑媛婕刘君靳文黄琨梁少兰陈佳杜作义
关键词:心源性胸痛
左侧旁道经静脉穿房间隔与经动脉逆行导管射频消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左侧旁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4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52例左侧旁路患者,其中23例经主动脉逆行标测消融,29例经静脉穿房间隔心房侧标测消融。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手术放电时间及次数、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穿房间隔组的放电时间及次数、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较经动脉逆行组均明显缩短(p〈0.01),即刻成功率100%;经主动脉逆行标测消融组有2例需改穿间隔消融成功,即刻成功率91.3%。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16.5±12.4)个月,共有2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经动脉逆行组及穿房间隔组各1例,复发率分别为4.3%与3.4%。结论经静脉穿房间隔心房侧左侧旁路消融可行、安全、有效,特别对左前外侧壁旁路消融导管更易定位及消融成功,可作为该旁路的首选消融途径。
刘君李冬义靳文杜作义
关键词:左侧旁路导管消融房间隔穿刺术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累及冠脉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误治,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资料及转归。【结果】同期28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累及冠脉致急性心肌梗死12例,其中2例(16.7%)为下壁心肌梗死,1例(8.3%)为前壁心肌梗死,9例(75%)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1。年龄43~76(56.9±12.2)岁。8例(66.7%)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11例(91.7%)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而入院,伴背痛9例(75%),晕厥4例(33.3%),低血压6例(50%),烦躁不安7例(58.3%)。实验室心肌酶学均阳性,D-二聚体(18.95±1.83)μg/mL;3例行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开口;经胸心脏超声及胸部CTA明确夹层的识别率为100%。其中3例行外科手术,1例术后24 h内死亡,2例存活。平均随访5 h至12个月,2例(16.7%)存活,10例(83.3%)患者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致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少见,但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且极易误诊,预后差,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对于心肌梗死合并背痛,烦躁不安及D-二聚体异常升高时要高度怀疑本病。
刘君何咏聪张晓雪陈佳冷梅芳杜作义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
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获益的预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患者中可能获益的预期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12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医患关系量表进行调查。结果85.0%的患者、信息知识来源于主管医生的患者和医患关系较好的患者认为移动式云端健康平台能有效监测PCI病情变化。而男性患者、年龄较小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更倾向于相信移动式云端健康平台。结论多数患者认为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监测存在准确的获益预期,且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及对移动式健康管理平台信息知识的了解有关。
熊海燕冷梅芳胡婷婷靳文刘君
关键词:PCI冠心病
心血管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用于出院患者随访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改善出院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按出院顺序将53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5例和观察组2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使用心血管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的医护端联合手机App客户端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再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利用心血管健康管理网络平台进行随访能有效缓解出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
冷梅芳胡婷婷陈玉婵陈嘉华刘君陈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随访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抑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