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基底
  • 6篇基底动脉
  • 5篇缺血
  • 4篇动脉狭窄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多巴胺转运体
  • 3篇转运体
  • 3篇综合征
  • 3篇卒中
  • 3篇显像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造影

机构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德安医...

作者

  • 20篇刘向远
  • 12篇钱传忠
  • 11篇恽文伟
  • 10篇梅今
  • 9篇高苹
  • 9篇陈卓友
  • 6篇张志翔
  • 5篇赵进委
  • 4篇强丽娟
  • 4篇徐龙宝
  • 3篇邓民斌
  • 2篇吴松寒
  • 2篇黄文华
  • 2篇董贯中
  • 1篇严文伟
  • 1篇高萍
  • 1篇毛南如
  • 1篇芮逸飞
  • 1篇周亚新
  • 1篇周先举

传媒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病期、不同伴随症状及L多巴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NK水平升高(P<0.01);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非抑郁和痴呆患者下降(P<0.05);L多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病情重,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更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P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有一定意义。
高苹钱传忠刘向远陈卓友周亚新张志翔
关键词:帕金森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内皮素-1的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入住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90例,和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对照组60例。腔隙性脑卒中患者3 d内完成血清ICAM-1、ET-1指标检测,应用头颅磁共振评估腔隙性卒中患者白质病变程度。比较腔隙性卒中患者和对照组血浆ICAM-1、ET-1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浆ICAM1、ET-1水平与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白质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ICAM-1和ET-1水平[分别为(341.0±45.3)ng/ml和(50.4±12.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257.0±42.5)ng/ml和(30.5±11.4)pg/ml](ICAM-1:t=-3.872,P<0.01;ET-1:t=-2.404,P<0.01)。进一步结合影像学的比较发现,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越严重,血浆ICAM-1(r=0.741,P<0.05)及ET-1(r=0.677,P<0.05)水平越高。结论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内皮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脑白质疏松等级显著相关,提示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存在颅内微循环障碍。
刘向远周先举高萍梅今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细胞间粘附分子-1内皮素-1
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评估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显像评估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5例对照者和3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早期组18例,中晚期组12例)行99mTc-TRODAT-1DATSPECT断层显像,注射示踪剂2~3h后采集图像,勾画出感兴趣区(双侧纹状体和枕叶),计算机自动计算感兴趣区的放射性计数,最后测算出纹状体与枕叶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和非对称性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特异性放射性计数比值是0.58±0.16(左侧)、0.56±0.32(右侧),早期帕金森病组特异性放射性计数比值为0.40±0.33(症状对侧或症状严重肢体对侧)、0.51±0.12(症状同侧),中晚期帕金森病组特异性放射性计数比值为0.23±0.18(症状严重肢体对侧)、0.40±0.17(症状同侧);对照组非对称性指数是5.12±0.48,早期帕金森病组为9.05±14.61,中晚期组为20.67±14.2,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SPECT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陈卓友钱传忠徐龙宝梅今邓民斌刘向远恽文伟高苹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保护装置
2016年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大动脉病变。由于锁骨下动脉在椎动脉的近心端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对侧椎动脉血流被部分盗取供应患侧上肢,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侧上肢亚急性或慢性缺血等症状。
刘向远恽文伟张志祥黄文华赵进委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侧上肢闭塞病变保护装置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支架治疗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大动脉病变。由于锁骨下动脉在椎动脉的近心端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对侧椎动脉血流被部分盗取供应患侧上肢,进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侧上肢亚急性或慢性缺血等症状。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有关支架治疗术后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未见明确报道。
刘向远陈卓友董贯中黄文华赵进委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病变患侧上肢慢性缺血波立维
后循环缺血的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及支架成形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CI)的全脑血管造影的评估作用及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65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发现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例(其中椎动脉32例,基底动脉7例,大脑后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1例,颈内动脉25例,大脑中动脉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16例,椎动脉非自然扭曲4例。其中12例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后循环缺血症状分别在1~12d内明显好转,平均随访(20.5%±9)个月,随访中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亦未见支架置入处再狭窄。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PC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而对有适应症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较好。
张志翔恽文伟钱传忠刘向远陈卓友赵进委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血管造影血管成形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2004年
刘向远强丽娟钱传忠梅今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
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鉴别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99mTc-TRODAT-1SPECT显像有利于客观评价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的数量及其功能,本研究探讨DAT显像评估鉴别帕金-森病(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1例PD患者和12例VP患者进行99mTc-TRODAT-1DATSPECT断层显像。注射示踪剂2-3h后采集图像,勾画出感兴趣区(双侧纹状体和枕叶),计算机自动计算感兴趣区的放射性计数,最后测算出纹状体与枕叶部位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和非对称性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D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是症状对侧0.38±0.18.症状同侧0.46±0.22,两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VP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是左侧0.58±0.16.右侧0.56±0.32,两侧无显著性差异。VP组非对称性指数是6.72±10.53,PD组19.31±16.15,特异性放射性比值和非对称性指数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SPECT显像有助于PD与VP的鉴别。
陈卓友钱传忠毛南如徐龙宝梅今刘向远恽文伟高苹
关键词:帕金森病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多巴胺转运体发射型计算机
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水平的测定,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血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增多(P(0.01),同时高Hcy血症患者比正常Hcy血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P(0.01)。结论高Hcy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形成。
梅今刘向远董贯中辛晋敏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1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型(CI)、皮质下型(SCI)、椎基底动脉型(VBCI)3个亚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病变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各型之间不同颅外段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5.9%,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50%者为25.3%,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之间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CI的病变最明显,其次为VBCI,SCI最低。
梅今高苹刘向远孙志琴张志翔芮逸飞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