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党校

作品数:47 被引量:410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小麦
  • 7篇生长发育
  • 7篇冷型小麦
  • 7篇干旱
  • 6篇冬小麦
  • 6篇衰老
  • 6篇小麦生长
  • 6篇拌种
  • 5篇地膜
  • 5篇小麦生长发育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配施
  • 4篇肥力
  • 3篇氮肥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含量
  • 3篇地膜覆盖
  • 3篇穗数
  • 3篇同化物

机构

  • 4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长武县农业技...
  • 1篇朝阳县新农村...
  • 1篇岐山县农业技...
  • 1篇陕西省农科院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作者

  • 47篇刘党校
  • 24篇张睿
  • 14篇刘新伦
  • 11篇张嵩午
  • 11篇苗芳
  • 10篇王长发
  • 9篇戴开军
  • 5篇王新中
  • 4篇严菊芳
  • 3篇冯佰利
  • 3篇李毅博
  • 2篇裴阿卫
  • 2篇许育彬
  • 2篇黄蓉
  • 2篇周春菊
  • 2篇梁增基
  • 2篇易华
  • 2篇杨霞
  • 2篇马亚琴
  • 2篇石华荣

传媒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安联合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麦类作物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通过两年多点试验和示范 ,结果表明 ,小麦播前应用“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 ,具有延缓出苗 ,增强抗倒伏性能和抗旱性 ,增加绿叶面积 ,提高小麦个体质量 ,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 ,增穗 (15 .0~16 .5万 /hm2 )、增粒 (1.6粒 /穗 )、增重 (1.1~ 1.9克 /千粒 )效果明显 ,增产 35 8.5~ 6 6 7.5kg/hm2 .
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关键词:小麦拌种剂小麦抗旱性干物质积累绿叶面积生长调节剂
半湿润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强筋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孕穗期高于灌浆期,主茎>主茎分蘖Ⅰ>主茎分蘖Ⅱ,旗叶高于倒二叶.孕穗期以N225P120K120处理对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0.41%和25.76%;灌浆期以N135P225K120处理对茎蘖旗叶净光合速率作用显著,分别比CK1和CK2增加43.48%和10.83%.研究发现,在一定磷钾肥基础上通过调节氮肥可以调节孕穗期茎蘖功能叶净叶光合速率,提高钾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灌浆期各茎蘖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
刘党校裴阿卫张睿梁增基邓斌礼王新中
关键词:功能叶蘖位叶位光合速率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01年
选用大穗型陕 2 53和多穗型长武 1 1 2两个品种 ,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 ,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比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 ,成穗率提高 1 2~ 2 2个百分点 ,成穗数增加 1 0 4~ 2 58万 /hm2 ,增产 1 350 .0~ 1 60 0 .5kg/hm2 ,增产幅度达 2 7.5%~ 35.2 % ,增收 90 6~ 1 2 93元 /hm2 ;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 ,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 ,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1 .3~ 1 .4倍 ,成穗率提高 7~ 9个百分点 ,增产5.5%~ 1 5.1 % ,增收 34 6~ 84 2元 /hm2 。
张睿刘新伦刘党校刘宽余
关键词:小麦穴播条播播种方式生长发育
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 ,小麦用生物菌肥拌种可增加 级分蘖数量 ,提高分蘖质量 ,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 ,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 ,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增产 6.0 % ,在化肥用量减少2 5 %情况下 ,生物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用化肥 ,仅用生物菌肥拌种 ,小麦减产 2 2 %。
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关键词:肥力水平小麦生物菌肥拌种效果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02年
小麦播前用 399调节剂拌种后具有明显的促根 (0 .4~ 3.5条 /株 )、促蘖 (0 .9~ 1.1个 /株 )、增穗 (2 8.0万 /hm2 )、增粒 (0 .3粒 /穗 )作用 ,增产 70 2 .9kg/hm2 ,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拌种剂和麦业丰拌种能有效降低株高 。
刘党校戴开军刘新伦张睿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生长发育小麦拌种
冬小麦应用生物菌肥拌种效果试验被引量:8
2001年
在不同施肥水平下 ,小麦应用生物菌肥拌种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 ,生物菌肥拌种有促进小麦出苗和分蘖生长作用 ,提高了各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 ;增加成穗数 ,但对穗粒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增产 6.0 %。在化肥用量减少 2 5%~ 33%的情况下 ,生物菌肥拌种处理的产量与常量化肥处理间 ,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用化肥 ,仅用生物菌肥拌种 ,小麦减产 2 2 .0 %。
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菌肥拌种
追施氮肥对小偃22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为给小偃22及其同类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以小偃2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单施或同时追施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追施氮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均对小偃22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提高11.3%。追施氮肥对产量的效应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拔节期追施氮肥增产幅度比孕穗期高2-4个百分点。以拔节期37.5 kg/ha与孕穗期75 kg/ha增产幅度最大,比对照增产15.4%。追施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两个方面,成穗数平均比对照提高11.5%,以孕穗期追施氮肥对成穗数影响最为明显;穗粒数平均比对照提高6.9%。追施氮肥可明显促进主茎节间的生长,节间总长比对照增加7%,追肥处理对不同部位节间的影响与追施氮肥时期和追施氮肥量有关。追施氮肥可使单株成穗数比对照提高11.4%。追施氮肥对功能叶面积的影响与叶位和蘖位及追施氮肥时间有关。
张睿王哲笃华国辉刘党校任富平张同兴李必运
关键词:小麦氮肥生物学特性
不同肥力水平下低氮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刘新伦张睿刘党校戴开军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氮肥土壤肥力
旱地地膜小麦高产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播量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陕西省千阳、淳化、洛川三个不同干旱地区地膜小麦优质高产综合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地的最佳农艺方案分别是:千阳县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9~10月1日,基本苗为272.8万~330.3万/hm2,施氮103.1~167.0kg/hm2,P2O582.5~133.6kg/hm2;淳化县产量在450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31~10月5日,基本苗237.5万~320.5万/hm2,施氮221.9~285.8kg/hm2,P2O5177.5~228.6kg/hm2;洛川县产量在37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5~9月27日,基本苗286.3万~337.7万/hm2,施氮111.5~170.5kg/hm2,P2O589.2~136.4kg/hm2。
刘新伦王哲笃张睿刘党校戴开军
关键词:地膜小麦基本苗旱地高产栽培播量
小麦冷源及其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被引量:15
2003年
冷型小麦具有代谢功能较好、活力较旺盛、抗早衰能力较强的特征 ,因而 ,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冷型小麦并将其推向生产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形势下 ,小麦冷源的发现明显促进了这一进程。小麦冷源是一种能够传递冷温特征的新遗传源 ,各种温度型的小麦与之杂交后 ,其后代降温的频率较高 ,且在这些降温的材料中能够涌现出较多的冷型小麦 ,从而有力促进了冷型小麦的选育。为了抵御干旱对小麦生产的严重威胁 ,进一步对冷源和非冷源材料进行了干旱适应性试验。通过对比发现 ,两者在一些重要内、外性状上 ,如叶片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 ( SOD)活性、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饱满指数等方面 ,小麦冷源较非冷源明显为优 ,表现出干旱胁迫下亦具有代谢好、活力强的特点 ,无疑 ,这就进一步拓宽了小麦冷源的应用范围 ,提高了它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价值 ,可望借助这个新的遗传源 ,加速适应于干旱条件的优良品种的培育 ,其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张嵩午冯佰利王长发苗芳周春菊刘党校
关键词:干旱适应性选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