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兴无

作品数:35 被引量:2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14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石器
  • 24篇旧石器
  • 19篇石器时代
  • 18篇旧石器时代
  • 14篇遗址
  • 10篇石制品
  • 7篇旧石器时代晚...
  • 7篇更新世
  • 6篇旧石器遗址
  • 5篇水洞沟遗址
  • 4篇阶地
  • 4篇考古
  • 3篇三峡库区
  • 3篇石制品研究
  • 3篇晚更新世
  • 3篇旧石器考古
  • 3篇旧石器时代中...
  • 3篇库区
  • 3篇光释光
  • 2篇丹江口库区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北京市文物研...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35篇冯兴无
  • 19篇裴树文
  • 18篇陈福友
  • 18篇高星
  • 7篇李超荣
  • 6篇卫奇
  • 4篇张双权
  • 4篇郁金城
  • 4篇张晓凌
  • 4篇张乐
  • 3篇关莹
  • 2篇彭菲
  • 2篇傅仁义
  • 2篇李浩
  • 1篇周振宇
  • 1篇李锋
  • 1篇董为
  • 1篇金昌柱
  • 1篇王春雪
  • 1篇刘晓庆

传媒

  • 2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考古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2001三峡...
  • 1篇第九届中国古...
  • 1篇第九届中国古...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被引量:13
1998年
北京地区旧石器文化遗物丰富,自1990年开始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开展旧石器调查和试掘以来,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或地点38处。这些新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有意义的考古资料。
李超荣郁金城冯兴无
关键词:旧石器文化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全部就地选取河滩砾石,以锤击法生产石片。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其它有凹缺器、薄刃斧、手镐、两面器和石球等;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占80 5%;石器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加工为主,另外有少数错向和双面加工,器型比较稳定;石器类型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同时呈现较强的石片工业特点。地貌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冉家路口遗址的时代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陈福友高星裴树文冯兴无卫奇朱松林李国洪吴天清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制品
中国旧石器时代骨、角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骨器和角器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这一研究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伴随周口店遗址的系统发掘以出土的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确定是否存在骨器和角器;发展阶段,随着旧石器地点和遗址的不断发现所出土的材料不断积累...
冯兴无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骨器角器
文献传递
烟墩堡遗址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烟墩堡遗址位于三峡地区重庆市丰都县 ,地处长江干流的第四级阶地 ,出土 130 0余件石制品。遗址底部的似网纹红土层是石制品的原生层位 ;上部的粘土层和粉砂层是流水等从高处搬运、二次堆积形成的 ,除石制品外 ,还混入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制品应为一套文化组合 ,以磨圆度较高的河床砾石为原料 ,类型包括石锤、断块、碎屑、石核、石片和石器 ,以大型和中型者为主 ;石片占大多数 ;石器以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 ,加工简单 ,属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砾石石器工业。零台面石片的出现对“摔碰法”
冯兴无裴树文陈福友
关键词:石制品
大窑旧石器遗址综合年代学研究和古环境重建
葛俊逸汪英华陈福友冯兴无单明超刘佳旭高星邓成龙
三峡地区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本文对2000年度重庆市三峡库区旧石器考古发掘成果进行了报道。井水湾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类型及组合对探讨三峡地区旧石器中晚过渡期文化特征以及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枣子坪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进一步扩大了井水湾遗址的区...
裴树文冯兴无陈福友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
文献传递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被引量:6
2007年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王惠民裴树文马晓玲冯兴无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三峡库区的旧石器时代的信息和意义
三峡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揭示出有关古人类分布和适应生存方面的许多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库区内发现如此多的更新世古文化遗址,使三峡库区由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地区一跃而成为富积地区,扩大了古人类在中华大地的分布...
高星裴树文冯兴无陈福友
文献传递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掘报告被引量:8
2014年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现于2002年,位于水洞沟遗址核心区,2003年至2005年共进行三次系统发掘,揭露35个水平层,面积25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遗址埋藏在边沟河左岸第二级基座阶地,文化层为灰白一灰黄一灰绿色粉砂及黏土质粉砂,厚度在3m以上,遗址堆积后期局部受到小规模水流改造,但石制品组合基本保留了制作完成后的总体面貌。石制品原料取自附近的河流和湖泊成因的砾石;石制品是一个包含石核、废片、石器、砸击品和打制工具但以废片为主体的组合,个体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偶尔使用,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为锤击法简单修理而成。石器工业总体显示北方小型石片石器传统。光释光年代初步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27-25ka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裴树文牛东伟高星陈福友冯兴无张双权张乐张晓凌马宁彭菲周振宇关莹王惠民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 ,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 ;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 ;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 :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 33组 ,4 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 ;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 ,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 ,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 ,而且具有用火。
李超荣冯兴无郁金城赵凌霞
关键词:骨制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