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旋

作品数:20 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微生物
  • 6篇土壤
  • 6篇根际
  • 6篇促生
  • 5篇核桃
  • 4篇生理特性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磷细菌
  • 4篇解磷
  • 3篇沙棘
  • 3篇沙棘人工林
  • 3篇人工林
  • 3篇磷素
  • 3篇磷素营养
  • 3篇酶活性
  • 3篇解磷细菌
  • 3篇根际微生物
  • 2篇森林培育学
  • 2篇山核桃
  • 2篇生物群落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20篇余旋
  • 6篇刘旭
  • 5篇张敏
  • 4篇朱天辉
  • 3篇赵忠
  • 3篇李妍
  • 2篇张顺祥
  • 2篇朴春根
  • 2篇谯天敏
  • 2篇刘金良
  • 2篇张丽娜
  • 2篇董立国
  • 2篇崔晓亮
  • 1篇张敏
  • 1篇郭永忠
  • 1篇王月玲
  • 1篇刘军
  • 1篇安钰
  • 1篇许浩
  • 1篇刘广海

传媒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目的]为探讨黄土丘陵区“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方法]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地、梯田和川道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C、N、P含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熵(qMBC、qMBN、qMBP)及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_(imb)、C∶P_(imb)、N∶P_(imb))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人工林地土壤SOC、C∶P、N∶P高于梯田和川道地,而农耕用地(梯田和川道地)土壤TP含量则高于人工林地。(2)土壤微生物量C、N、P的含量分别为51.56~133.19,7.97~21.98,4.63~12.81 mg/kg。其中,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微生物量C、N、P的比值及C∶N_(imb)、C∶P_(imb)、N∶P_(imb)在各土地利用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内稳性特征。(3)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微生物熵具有显著影响,qMBC表现为梯田地>人工林地>川道地,而qMBN和qMBP均表现为人工林地>梯田>川道地。通过RDA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得出,微生物量C∶P(R^(2)=0.75,p<0.01)和C∶P_(imb)(R^(2)=0.74,p<0.01)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熵变化的关键因素。[结论]综上所述,“上退下推”典型生态治理模式引起土壤C、P以及微生物量C、N、P含量的显著变化,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C、N、P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胡斯乐董立国白晓雄许浩许浩安钰万海霞韩新生王月玲李妍郭永忠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4种彩叶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本文分别以4种嫁接彩叶树种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紫叶桃(Prunus persica Atropurpure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Piss...
余旋
关键词:彩叶植物光合生理特征叶绿素含量
文献传递
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8
2018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了林龄和季节对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林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脂肪酸总量、真菌脂肪酸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土壤β-葡糖苷酶、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均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并于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雨季的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旱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均与土壤p H、全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林龄和季节对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黄土高原,营造沙棘人工林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罗蓉杨苗余旋马梓桐郝汝倩杨琳
关键词:沙棘人工林微生物群落酶活性
栽培模式对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以沙棘×油松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沙棘×刺槐混交林、沙棘纯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能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总PLFA)、细菌脂肪酸(BPLFA)和革兰氏阳性菌脂肪酸(G^+PLFA)含量,而真菌脂肪酸(FPLFA)含量无明显变化.两种混交林地土壤的nifH、amoA、nirK和narG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沙棘纯林土壤.土壤总PLFA、G^+PLFA、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G^-PLFA)和4种功能基因的丰度均与土壤pH、土壤有机碳、总氮、NH_4^+-N、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栽培模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理化特性有关.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为当地2种较好的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杨丹余旋刘旭刘金良张顺祥于泽群
关键词:栽培模式沙棘微生物群落功能基因丰度
不同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苗生长、光合特性及磷素营养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为研究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苗的促生效应,以及对光合特性和磷素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测定了灭菌和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后植株停止生长时的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全磷含量等。结果表明,无论土壤灭菌与否,与对照相比,接种3种解磷菌剂均可显著促进美国山核桃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及全磷吸收量(P<0.05);2种土壤处理方式下都以接种绿针假单胞菌的效果最佳,且除灭菌土壤的植株全磷含量外,荧光假单胞菌菌剂的接种效应较蜡样芽孢杆菌菌剂好;从土壤处理方式来看,未灭菌土壤接种3种解磷菌剂后其接种效应都相应优于灭菌土壤。
余旋朱天辉刘旭刘广海
关键词:美国山核桃解磷细菌磷素促生效应
解磷菌株PAN 4及其在核桃促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解磷菌株PAN 4已经于2012年9月11日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6...
朱天辉李姝江余旋张丽娜谯天敏朴春根崔晓亮
文献传递
森林培育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现代林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发生的变化,对森林培育学课程引入了参与式教学。认为经过两年的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林业意识,教学效果明显。
余旋刘旭赵忠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参与式教学
红■木和■木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在田间条件下,对同一植株接穗红■(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Yieh)和其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Oliver.)上发出的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8月中旬,天气晴朗的条件下,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曲线;气孔导度(Cond)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Ci)均呈单谷曲线;Pn日均值■木大于红■木。②红■木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CO2饱和点(CSP)均低于■木,CO2补偿点(CCP)高于■木;③红■木的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均低于■木,故红■木的光合能力低于■木。④2种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相比较,红■木低于■木,故而建议在居民小区和人群聚集地进行绿化时,宜适当减少红■木的使用。
余旋刘军
关键词:红檵木檵木光合生理特性
一种抗旱促生菌剂及其筛选方法、液体菌剂
本发明属于细菌;其培养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旱促生菌剂及其筛选方法、液体菌剂;所述抗旱促生菌为假单胞菌G3。本发明的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koreenis G3液体菌剂能显著提高红枣植株耐干旱能力;在相同的...
余旋张敏王迎杨苗
文献传递
干旱胁迫下PGPR对红枣植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T1(Pseudomonas koreensis)、T2(Bacillus filamentosus)和T3混合菌剂(T1∶T2=1∶1)对红枣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任何水分条件下,接种3种菌剂均能显著提高植株株高、干质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P<0.05);叶片中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不同程度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趋势;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接种效应越明显;尤其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T1、T2、T3菌剂后,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了25.2%、20.9%、43.1%,脱落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4.5%、12.2%、27.1%;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吲哚乙酸(IAA)含量较未接种植株分别上升22.0%~39.4%、19.5%~30.5%、14.0%~17.7%、59.7%~104.8%(P<0.05)。由此可见,接种3种菌剂均能通过调节红枣植株光合作用、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物的积累,从而提高红枣植株的耐旱性;混合菌剂的接种效应明显优于单菌剂;菌株P.koreensis和B.filamentosus在干旱地区具有潜在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敏张敏杨琳郝汝倩白晓雄余旋
关键词:红枣光合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