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忠

作品数:277 被引量:2,390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9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8篇农业科学
  • 35篇文化科学
  • 27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6篇刺槐
  • 26篇土壤
  • 25篇黄土高原
  • 20篇活性
  • 18篇杏仁
  • 17篇教学
  • 16篇水分
  • 16篇干旱
  • 15篇扦插
  • 14篇山杏
  • 14篇苦杏仁
  • 13篇杏仁油
  • 13篇仁油
  • 13篇根系
  • 12篇四倍体刺槐
  • 12篇细根
  • 12篇胁迫
  • 11篇脂肪
  • 10篇毛白杨
  • 8篇活性研究

机构

  • 24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林学院
  • 10篇杨凌职业技术...
  • 7篇青海大学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教育部
  • 5篇江西省科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作者

  • 254篇赵忠
  • 33篇马希汉
  • 32篇李科友
  • 27篇朱海兰
  • 18篇马玉花
  • 15篇王乃江
  • 15篇王迪海
  • 14篇郭婵娟
  • 14篇魏丽萍
  • 12篇张博勇
  • 10篇韩刚
  • 9篇刘彬让
  • 9篇张晓鹏
  • 9篇姚增玉
  • 9篇齐高强
  • 9篇袁志发
  • 9篇毛巧芝
  • 8篇周靖靖
  • 8篇李鹏
  • 8篇权金娥

传媒

  • 4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林业科学
  • 13篇西北植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教育
  • 6篇中国林业教育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食品科学
  • 6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大学教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15篇2014
  • 18篇2013
  • 14篇2012
  • 21篇2011
  • 21篇2010
  • 17篇2009
  • 12篇2008
  • 19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林龄人工沙棘林结构与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流域不同林龄人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土壤理化性质、根系活力、林木径阶结构、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天然更新状况等,以探讨沙棘林衰败机理。结果显示:18年生沙棘人工林林分郁闭度为86.67%,根系活力和天然更新能力(241 trees.hm-2)衰退,林木径阶结构呈"衰退型";林下植物种较少(20种)且较分散,活根瘤虽然个体最大(横径>1.80 cm,纵径>1.15 cm),但比例最低(63%左右),固氮能力减弱。13年生沙棘人工林长势最好,林分郁闭度适中(76.67%),根系活力和天然更新能力(833 trees.hm-2)较强,林木径阶结构呈"稳定型";林下植物种较丰富且较集中(S=12,菊科、禾本科为主),活根瘤个体较大(横径>1.40 cm,纵径>0.85 cm)且比例最高(93%),固氮能力最强。8年生沙棘人工林为灌木状,覆盖度达86.67%,但透光性较好,林木长势好,根系活力较18年生沙棘强,天然更新最好(1 566 trees.hm-2),林木径阶结构呈"增长型",林下植物种最丰富且最为集中(S=18,菊科、禾本科为主),活根瘤虽然比例较高(85%),但根瘤个体最小(横径<0.95 cm,纵径>0.60 cm),固氮能力弱。研究表明,18年生沙棘人工林处于衰败状态,应对18年沙棘进行平茬更新,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李玉新赵忠陈金泉
关键词:沙棘物种多样性
苦杏仁精油的提取方法及作为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杏仁精油的提取方法,采用热榨法除去干燥苦杏仁中的脂肪油,所得粉末状残渣于pH=5的40℃水中浸泡1h,以水解其中的苦杏仁苷,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即可得到其中的精油,蒸馏时间为1h;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苦...
耿会玲赵忠逯嫒琳于新池
文献传递
不同处理对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育苗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嫩枝扦插是四翅滨藜最主要的苗木繁育方式,但插穗不足、高温期扦插育苗给水平衡以及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制约着规模化生产。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及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修剪较一次修剪提高成品穗条126.7%,采前科学施肥灌水能够提高扦插生根率3.8%,40%~60%遮阳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6.2%,基质穴盘育苗有利于缩短育苗时间,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13.2%。
张晓鹏张博勇齐统祥赵忠
关键词: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育苗
“数量化—Fuzzy聚类立地分类法”在青海黄土区造林立地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0年
应用“数量化—Fuzzy 聚类立地分类法”,在青海省互助县寺尔沟,完成了代表青海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造林立地评价与类型划分研究,取得的结果已应用于生产。
郭晶山王国礼张康健苏印泉赵忠黄泽云孙长斌
关键词:造林聚类分析黄土区FUZZY
四倍体刺槐插条不定根发生的营养物质变化被引量:10
2012年
取四倍体刺槐3年生采穗圃中1年生硬枝和半木质化嫩枝枝条为试材,研究硬枝和嫩枝插条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和植物总氮含量及C/N比值的变化规律,为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化学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对照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下降;经IBA处理的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经IBA处理的硬枝插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经IBA处理的插穗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可溶性糖含量达到高峰的时间较对照提前5 d。(3)经IBA处理的插穗淀粉含量下降的速度大于对照,且经IBA处理的硬枝插穗和对照之间差异水平显著。(4)植物总氮对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的影响作用较小。(5)四倍体刺槐扦插,插穗C/N比值越高,生根能力越强。
王小玲赵忠高柱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嫩枝插穗营养物质
美国黄松离体胚培养条件下不定芽的形成与根产生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以美国黄松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GD、SH和N6 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 ,试验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的种类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起主要作用 ,GD最好 ,SH次之 ,MS和N6 最差。GD +0 5mg·L- 1 6 BA ,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率达 5 5 % ,平均增殖率为 6 ,最大增殖率达 10 ;NAA不利于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 ;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和生长。对不定芽在GD、SH和 1 2SH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 ,试验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的种类对不定芽形成根起主要作用 ,GD、SH不能诱导不定芽生根 ,1 2SH可以使不定芽生根 ,其对不定芽的诱导率为 2 2 % ,1 2SH +NAA 0 5mg·L- 1 对不定芽生根的诱导率为 3 3% ;NAA对不定芽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
李科友唐德瑞朱海兰赵忠郭蔼光
关键词:美国黄松离体胚培养不定芽不定根外植体
4种沙生灌木幼苗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5
2008年
以柠条、沙木蓼、杨柴和花棒4种沙生灌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35%)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应用PV技术测定了它们在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ψstlp)、相对水含量(RWCtlp)和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tlp),以及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ssat)、束缚水含量(Va)、膨压随叶水势下降而降低的速率b值和组织细胞总体弹性模量(ε′)等水分参数,并用隶属函数值法对4种苗木在干旱下保持膨压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适宜水分条件下相比较,除花棒幼苗在中度及重度干旱下ψssat值、柠条苗在中度干旱下ψssat和ψstlp差值和在中度及重度干旱下Va值、沙木蓼苗在中度干旱下ε′和RWCtlp值均变化很小以外,4种苗木其它水分参数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较明显的变化,且其变化幅度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加,从而使苗木保持膨压及吸水保水的能力较适宜水分下明显增强;苗木保持膨压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中度干旱下柠条>花棒>杨柴>沙木蓼,重度干旱下柠条>花棒>沙木蓼>杨柴.研究表明,柠条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渗透调节适应性.
韩刚李彦瑾孙德祥赵忠
关键词:沙生灌木PV曲线水分参数干旱胁迫
桥山林区3种麻栎群落类型的种群动态与幼苗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
张维伟赵忠刘金良邓平
关键词:麻栎种群结构生境生物量
苦杏壳木醋液多酚对核桃油过氧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研究苦杏壳木醋液多酚抗氧化活性以及对核桃油过氧化抑制作用。方法:利用pH值梯度萃取法得到木醋液多酚(E-WV),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率为指标考察木醋液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评价E-WV对核桃过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经pH值梯度萃取法分离后E-WV总酚含量是分离前组分(E0)总酚含量的1.96倍;对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为0.724mg/L,对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4.632mg/L;70℃恒温贮藏5d后油样AV和POV值大小顺序是:未添加抗氧化剂油样(CK)>添加25mg BHT油样(BHT-25)>添加E-WV 25mg油样(E-WV-25);随着煎炸时间增长油脂AV和POV显著增大,经过不同煎炸时间油样AV和POV大小顺序是:CK>BHT-25>E-WV-25。结论:苦杏壳木醋液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持续高温、煎炸条件下对核桃油过氧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施琳尉芹赵忠李大文易允喻
关键词:核桃油过氧化值酸价
不同产地山杏油脂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研究
2015年
油脂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是鉴定山杏加工利用品质和区划优质山杏产地的重要依据。对采自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8个省(自治区)24个县的山杏油脂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山杏油脂含量呈现出以陕西安塞、麟游、志丹为中心向东西部递减的趋势,西部地区山杏油脂含量总体高于东部地区。其中,内蒙古克旗县山杏油脂含量最低,为36.10%,陕西麟游县山杏油脂含量最高,为50.40%;2)不同产地山杏抗氧化活性值波动小,表现出随机分布现象。其中,河北平泉县山杏油抗氧化活性值最低,FRAP值为40.30,内蒙古林西县山杏抗氧化活性值最高,FRAP值为55.48;3)不同品种山杏油脂含量差异显著,普通杏油脂含量高于西伯利亚杏;而抗氧化活性差异不显著;4)综合考虑山杏油脂含量、抗氧化活性、品种、杏核物理特征以及林木生物学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山杏的产地划分为2类,即优质产地和一般产地。优质产地有15个,包括延庆、密云、平泉、隆化、霍城、朝阳、麟游、广灵、围场、志丹、镇原、林西、宁城、新源、巩留,其中新疆巩留为山杏最优产地。
韦苑妮赵忠朱海兰
关键词:山杏油脂含量抗氧化活性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