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研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女书
  • 3篇文化
  • 3篇木鱼
  • 3篇木鱼书
  • 3篇传承
  • 2篇吟诵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野
  • 1篇学术
  • 1篇用韵
  • 1篇游客
  • 1篇游客需求
  • 1篇语境
  • 1篇渊源
  • 1篇真实感
  • 1篇石刻
  • 1篇实感
  • 1篇事类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0篇何研
  • 2篇陶成涛
  • 1篇蒋明智
  • 1篇宋俊华

传媒

  • 3篇文化遗产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寻根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永女书传承人制度探析被引量:3
2021年
2006年江永县制定《“女书传人”评选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女书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培养标准。女书传承人的培养以现代教育体系下的学校教育和专门女书学堂教育培养为主,打破了女书习得者的原有地域、性别、社会群体范围。江永民间百姓也形成了一套自我认可女书传人的标准:“会说江永土话”“会唱女歌”“会写女书文字”,其中“说土话”和“唱女歌”被认为是重要的女书技能。民间百姓的传承人认可标准为政府评选新的代表性传承人考核指标提供了参考。
何研
关键词:江永女书
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7
2019年
2019年7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从非遗保护能力的理论构建、博物馆社区参与的实践经验、非遗口述史和文献整理、非遗高校研培实践与非遗教育、非遗保护的文化诉求五个方面阐释、讨论,反映了学科视野下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
宋俊华何研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视野
《滕大尹鬼断家私》故事渊源综论
2014年
《滕大尹鬼断家私》故事的文献渊源是《廉明公案》中的《滕同知断庶子金》,而并非《三言两拍资料》所引的《龙图公案·扯画轴》。该故事的人物原型在最初的《廉明公案》中就是"滕公",后来在流传中一度被改成"包公"和"海公"。该故事在类型上属于"巧析家产型故事"以及"遗嘱"系列故事。故事中从"埋金"到"掘金"的情节设置受到了《晋书·隗炤传》的影响。
陶成涛何研
关键词:故事类型情节设置
女书的吟诵及其传承被引量:2
2011年
女书的吟诵问题,一直未能引起学界的重视。事实上,女书是先吟诵出来,然后才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吟诵既是女书创作的土壤,也是女书教化功能的内在要求。女书吟诵在声律、节律、韵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征。只有通过吟诵的传承,才能促进女书的健康发展。
蒋明智何研
关键词:女书吟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真实感建构的意义:游客需求到传统复兴被引量:3
2021年
文化旅游研究兴起于19世纪,2018年我国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将文化旅游推向新的高潮。文化旅游中游客对真实感的需求促使当地居民、旅游机构、社会力量等对文化旅游对象进行建构,建构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适宜旅游的文化表演,当这些文化表演项目得到游客青睐并给旅游地带来丰厚的旅游收入和社会效益时,文化持有者对该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并在实践中自觉传承。文化旅游作为全球化力量之一正在改变着文化,创造着新的文化传统,在一个持续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复兴。
何研
关键词:文化旅游真实感建构论文化复兴
女书吟诵研究
本文试图将女书与吟诵相结合,主要从女书与吟诵的关系,女书吟诵的案例分析,女书吟诵传承现状,女书保护四个部分来对女书吟诵进行探讨。女书的口头表达形式以当地的方言为载体,妇女学习女书都是先学唱,即女书的口头表达形式,再学习文...
何研
关键词:文学创作歌唱法文化传承
对有关木鱼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2016年
通过对目前木鱼书研究前沿的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笔者对一些暂有定论提出质疑和个人见解。主要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教化作用和伴奏乐器判断木鱼书源于佛教的观点不足为证;源于当地民歌的观点看似非常合情合理,但考证却不具说服力;木鱼书产生的时间不会晚于明末这一定论有失偏颇、缺乏严谨性。
何研
关键词:木鱼书
中原文化的跨区域辐射——以永州石刻的生成为考察中心
2013年
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在南方的拓展,体现出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辐射。由于早期中原士大夫的开拓、潇湘水道在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原文化认同的感召力等原因,使得地处西南文化落后的永州地区和中原地区产生了丰富的人文关联。永州地区成为中原文人南北迁徙中的必经之地。大量摩崖石刻随着中原文人的到来而陆续产生,代表中原文化的石刻群在永州潇湘水道上形成,经历了文化飞地、文化地标、文化记忆三个过程,并最终升华为中原文人群体的集体记忆,这正是永州石刻所折射出的中原文化跨区域辐射的软实力。
陶成涛何研
关键词:中原文化集体记忆文化辐射
木鱼书的“灵韵”
2016年
何为木鱼书的“灵韵” 对木鱼书本真性的界定,在学界颇多争议,笔者将木鱼书的本真性概括为:符合吟诵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无意识地自发、活态地传承两个方面。 (一)以吟诵的方式传承 民国《东莞县志》记载当地妇女闺中无事时喜欢相互传唱木鱼歌,她们将唱木鱼称之为“读歌”,而她们将“读歌”的木鱼书文本称之为“歌书”:“东莞百姓,多不叫‘木鱼书’,不管长篇短篇,叫‘歌书’。
何研
关键词:本真性七言集体无意识用韵
东莞木鱼书表演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2
2016年
传统本身富有极大可变性,当木鱼书赖以生存的传统一旦发生改变,木鱼书的形式必然会发生改变。在新的文化语境下,木鱼书通过对传统表演形式和表演情境的再情境化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利地营造了表演者与观众间的良好交流氛围,也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同时木鱼书的再情境化也是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得以重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何研
关键词:木鱼书表演文化语境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