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艳霞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易经
  • 5篇《易经》
  • 3篇英译
  • 3篇理雅各
  • 2篇意象
  • 2篇译本
  • 2篇译介
  • 2篇译介学
  • 2篇英译本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意象
  • 2篇翻译
  • 1篇心理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隐喻
  • 1篇英译中
  • 1篇语法
  • 1篇语法隐喻
  • 1篇语码

机构

  • 6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任艳霞
  • 3篇傅治夷

传媒

  • 1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河套学院论坛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禅宗生态美学视阈下的寒山诗英译探析——以斯奈德英译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唐代隐逸诗僧寒山曾流传诗作三百余首,佛理禅机贯穿始终,赋予其诗意蕴悠远玄妙,气质超凡脱尘,风格清新脱俗。寒山诗因其特色迥异独行于世,尤其在美国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斯奈德寓禅宗情愫于个人创作风格之中,从其生态思想出发,选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综观其译作,禅宗生态美学思想氤氲其间,这种以"禅"解诗的译文,纵然与原诗之"禅"难免不失偏颇,然却已是别有洞天。
任艳霞傅治夷
关键词:寒山诗禅宗美学生态美学斯奈德
哲学阐释学视阈下《易经》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易经》思想玄妙精深,荟萃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产生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自17世纪在西方传播以来,吸引着无数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诠释其中的奥秘和智慧。因此,在新世纪跨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易经...
任艳霞
关键词:《易经》汉英翻译哲学阐释学艺术风格
文献传递
从译介学视角看汉译英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以理雅各和汪榕培等的《易经》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民族性决定了文化的相对固定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性也决定了文化意象传递的缺失性。而这种反映在文化传递中意象的失落和歪曲现象也正是译介学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等《易经》的英译文本,认为两者在译介过程中都未能正确传递《易经》文化的民族特质和意蕴,甚至在文化意象传递方面还存在错位、失落、歪曲现象。在英译过程中君子、小人的德才品行的意蕴,黄色被赋予的尊贵象征,"西山"通假"岐山"及岐山献祭这一典故等都未能译出,这些都损坏了易文化中特有的文化意象。同时研究也认为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译介时,文化差异是促成其文化意象失落的重要原因。
任艳霞傅治夷
关键词:译介学文化意象
《易经》英译的诗学探究
2014年
《易经》是一部极具文学性兼哲理性的中国古代经典之作。《易经》因文本的特殊性而导致了其在字词、句式和修辞层面的翻译难度。因此,语言文字层面,应该注意上古时期文字的特点,在准确把握文字训诂同时发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句式层面应该注重译文对原文的节奏和韵律美的重现;最后还要在修辞层面做到准确把握《易经》卦爻辞中所隐藏的内涵,真正体现其精神思想和实质。
任艳霞
关键词:《易经》诗学翻译
从译介学视角看《易经》英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以理雅各和汪榕培英译本为例
2012年
本文从译介学视角看《易经》文本中文化意象英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易经》英译本,从而凸显出文化是导致语言转换时文化意象失落的内在原因。
任艳霞傅治夷
关键词:译介学文化意象
《易经》英译的概念语法隐喻新视角——对比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任秀桦英译本被引量:1
2014年
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通过理雅各和汪榕培《易经》卦爻辞英译文本的比较分析,旨在揭示汉语向英语语码转换过程中,非一致式更能有效地传递中华典籍精神底蕴。
任艳霞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非一致性语码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