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祖海

作品数:52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肝移植
  • 18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0篇术后
  • 8篇肝切除
  • 7篇手术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自体
  • 6篇肝切除术
  • 6篇肠癌
  • 5篇自体肝移植
  • 5篇细胞
  • 5篇小体积
  • 5篇灌注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1篇荆州市第一人...
  • 6篇中南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2篇任祖海
  • 26篇叶启发
  • 18篇明英姿
  • 11篇成柯
  • 10篇佘兴国
  • 10篇黄强
  • 10篇牛英
  • 9篇李明忠
  • 9篇田夫
  • 8篇陈晚平
  • 8篇马小鹏
  • 6篇马颖
  • 6篇宋斌
  • 5篇孙亚冬
  • 5篇赵于军
  • 5篇李珂
  • 5篇刘海
  • 4篇万齐全
  • 4篇徐勇
  • 4篇玛娜

传媒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国现代手术...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前入路和后入路切除右叶大肝癌手术及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经前入路和后入路法切除右叶大肝癌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共为78例右叶大肝癌患者施行肝切除术,2002年9月前共对37例这类患者采用传统的后入路方法行肝切除术(A组),2002年以后对其余41例均采用前入路法手术(B组)。对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2.11±0.42)L明显少于A组(3.27±0.33)L(t=-2.129,P〈0.05);B组输血量(1.31±0.34)L明显少于A组(2.64±0.37)L(t=-2.637,P〈0.01);B组患者住院死亡率(2.4%)与A组(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9,P〈0.05)。结论前入路法是右叶大肝癌手术切除的首选方法,其手术及近期疗效比传统的后入路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任祖海叶启发孙亚冬
关键词:肝脏肿瘤
18例自体肝移植围手术期技术与处理
2009年
目的探讨自体肝移植(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LA)围手术期相关技术,规范LA的诊治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间18例接受LA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总结LA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处理的经验。结果18例LA术中、术后共计各类并发症13例次,其中术中心律失常和术后出血、胸水、胆漏、败血症、小肝综合征等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结论LA较常规肝切除并发症多,如能及时诊断处理并不影响围手术期疗效。该技术为常规难以切除或切除困难的肝占位性病变开辟了新的技术径路,远期疗效尚在随访中。
叶啟发任祖海明英姿成柯牛英佘兴国马颖刘洪万齐全叶少军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并发症围手术期
背驮式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15例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临床疗效,总结移植前处理、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9月2006年2月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治疗15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87%(13/15)。其中2例急性肝衰竭型威尔逊氏病患者术后角膜K—F环消失,血清铜蓝蛋白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11天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11例HBsAg转阴。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能提高ALF患者的生存率;年龄不应作为ALF患者肝移植的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移植时机选择以及术中关键技术的使用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叶启发陈晚平明英姿李珂任祖海余兴国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移植生存率
冷缺血与热缺血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冷保存与热缺血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组检测冷保存时和热缺血时的肝细胞凋亡率与增殖率。结果冷保存时各组之间的肝细胞凋亡率与增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加重(P<0.05),但细胞增殖率的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可能在有氧再灌注后加重;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可能在缺血时和再灌注后均可加重。
宋忠于元文勇叶启发任祖海刘海明英姿蒋圣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的远期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六月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感染或者移植物衰竭,然而远期并发症导致死亡的原因尚未完全明朗。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远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以及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1991年10月-2003年4月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为107例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112次尸体原位肝移植,对术后存活超过半年的远期死亡患者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6年,范围0.5-11.2年);对供体、受体和手术等变量采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肝移植术后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期间112次移植共有34个移植物丧失(30.4%),其中有16个移植物在存活半年后丧失(14.3%)。总的1年、5年和10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是86.6%、73.3%和50.7%。远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50%),器官功能衰竭(12.5%)。单变量分析法未能确定有意义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成人尸体原位肝移植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远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
任祖海郑启昌范上达
关键词:肝移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0例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腹腔镜切除直肠癌 10例 ,观察术后出血、复发、转移、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恢复良好 ,术中无并发症 ,出血量 5 0~ 2 0 0ml,住院时间平均 11.8d。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 ,较开腹手术出血少 ,视野清晰 ,解剖层次清楚 ,操作方便 ,病人恢复快。
田夫宋斌黄强李明忠任祖海马小鹏
改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介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腔镜下为 15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经胸部入路的改良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15例手术均获成功 ,患者恢复良好 ,出血量约 2 0~ 5 0ml,手术时间 6 0~180min ,平均 14 0min ,无手术并发症 ,4 ,5d出院。结论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不仅可以达到传统手术的效果 ,而且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及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颈部活动恢复快等优点。
田夫黄强李明忠宋斌陈兰任祖海马小鹏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的制作方法被引量:3
2003年
介绍一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后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的方法 ,并对 71例患者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其最大优点是造口段经腹膜外引出 ,消除了结肠旁沟间隙 ,避免了小肠内疝 ,因腹膜对造口段的结肠有一定的撑托作用 ,能抵御造口回缩、脱出及旁疝的发生 ,又可减少梗阻、狭窄和造口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田夫高心炳李密任祖海马小鹏黄强李明忠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手术人工肛门
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小体积肝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小体积肝的保护性治疗作用。方法4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生长抑素治疗组(S组,n:24)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n=24)。两组大鼠常规测量基础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分别于肝门阻断时以及缺血再灌注后15、30、60min测量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于再灌注1…3524h抽血行肝功能检测。结果再灌注后15min,S组大鼠门静脉压力低于N组[(19.4±0.8)cmH20比(22.5±1.2)cmH20(1cmH20=0.09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30min,S组与N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7.1±0.8)emil:O及(19.7±0.8)emil: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各个时点门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基础血流量。再灌注后15min,门静脉血流量升高最为明显,S组血流量低于N组[(10.1±0.4)ml/min比(11.9±0.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AST、AIJT、TBil均高于正常,且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术后1周大鼠存活情况,S组(7/10)优于N组(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的残余肝脏重量均有所增加,S组较N组残肝重量增加明显[(5.5±0.4)g比(6.6±0.3)g,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有效缓解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小体积肝的早期门静脉高压状态,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减轻门静脉高压及门脉高灌注对小体积肝的损伤可促进肝再生,改善肝硬化大鼠术后的存活情况。
徐勇任祖海俞照妹李岳
关键词:生长抑素肝硬化肝切除术
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技术探讨:附二例成功的病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应用技术。方法对2例难以常规切除的病人施行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术,2例手术分别在转流和非转流术下完成,在持续低温灌洗过程完成肝部分切除、修整,最后恢复残肝再灌注和再植术。结果2例病人术后残肝代偿好,无小肝综合征。结论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中应用转流更完全,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病人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
叶启发明英姿佘兴国牛英任祖海成柯玛娜袁金忠马颖万齐全
关键词:肝移植半离体静脉转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