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刚

作品数:144 被引量:51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养殖
  • 18篇金枪鱼
  • 15篇性状
  • 13篇通径
  • 13篇通径分析
  • 12篇形态性状
  • 12篇体质量
  • 9篇幼鱼
  • 9篇免疫
  • 9篇方斑东风螺
  • 8篇珠母贝
  • 7篇多不饱和脂肪...
  • 7篇脂肪
  • 7篇磷脂
  • 7篇黄鳍金枪鱼
  • 7篇饱和脂肪酸
  • 7篇不饱和脂肪
  • 7篇不饱和脂肪酸
  • 6篇消化酶
  • 6篇酵母

机构

  • 129篇中国水产科学...
  • 31篇三亚热带水产...
  • 3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天津农学院
  • 10篇江苏大学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海南大学
  • 6篇三沙美济渔业...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武汉轻工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山东科技职业...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北京市水产科...

作者

  • 141篇于刚
  • 41篇马振华
  • 33篇赵旺
  • 26篇杨蕊
  • 18篇薛长湖
  • 17篇杨贤庆
  • 15篇温为庚
  • 14篇陈明强
  • 14篇邓正华
  • 13篇王雨
  • 13篇吴开畅
  • 12篇杨少玲
  • 11篇张慧
  • 11篇高瑞昌
  • 11篇谭春明
  • 10篇秦传新
  • 10篇胡静
  • 10篇李有宁
  • 9篇王玉明
  • 9篇郭永坚

传媒

  • 12篇南方水产科学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9篇水产科学
  • 8篇广东农业科学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海洋科学
  • 6篇中国渔业质量...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科学养鱼
  • 3篇中国水产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办公自动化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天津农学院学...
  • 2篇南方水产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技

年份

  • 14篇2023
  • 16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军曹鱼片的脱脂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军曹鱼片的脱脂方法,取军曹鱼片置于含脂肪酶的水中,并采用超声波辅助进行脱脂处理,然后取出鱼片,水洗后除去鱼片表面的水分即可,该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对鱼片进行脱脂,可有效脱去鱼片至少50%的脂肪含量,同时又有...
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于刚陈胜军马海霞岑剑伟郝淑贤黄卉魏涯刁石强戚勃周婉君
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的饵料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设计并进行3个试验,研究培育合浦珠母贝幼虫的最佳饵料:(1)在10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密度为105个/mL的绿藻门、金藻门和硅藻门的10种单胞藻液400mL和饥饿的幼虫(5个/mL),摄食1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对单胞藻的摄食和消化;(2)在育苗池中,给幼虫投喂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及两种单胞藻以数量比为1∶1的混合藻,每组饵料均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3)在20L桶中,幼虫密度为5个/mL,分别投喂密度为2×10~3、20×10~3个/mL和40×10~3个/mL的湛江叉鞭金藻,每种密度亦设3个平行,观察幼虫的生长与成活状况。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日龄幼虫均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其中幼虫易消化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和球等鞭金藻,难以消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不摄食亚心形扁藻、三角褐指藻和小新月菱形藻;随着幼虫的生长,部分或极少数幼虫摄食少量的杜氏盐藻和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与绿色巴夫藻混合投喂时,幼虫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两种单胞藻的单独投喂(P<0.05);单胞藻投喂密度过高不利于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因此,在合浦珠母贝幼虫培育中应以易摄食和消化的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以及球等鞭金藻作为主要饵料,并进行混合搭配,少量多次投喂。
邓正华陈明强王雨黄桂菊于刚吴开畅李有宁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幼虫单胞藻投喂策略
单胞藻与酵母单独或搭配投喂对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和成活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水温28℃下,给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单独投喂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5种饵料,再将海洋红酵母分别与其余4种饵料以细胞数量1︰3混合投喂,以优化长肋日月贝幼虫的营养供给,提高幼虫生长率和成活率。24d的培育结果表明,在单一饵料组中,特定生长率依次为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酿酒酵母,球等鞭金藻组的成活率最高,摄食酿酒酵母的幼虫在12d内便全部死亡,且投喂海洋红酵母不利于浮游幼虫的生长与成活。而各种饵料搭配海洋红酵母的投喂组幼虫特定生长率较相应的单一投喂组高,但成活率普遍较低,绿色巴夫藻+海洋红酵母混合投喂的长肋日月贝浮游幼虫的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
严俊贤严俊贤邓正华吴开畅马振华邓正华陈明强于刚
关键词:单胞藻酵母成活
一种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的工艺
一种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的工艺,其特征是先将反应釜预热,向反应釜中加入的重量比为1∶1-6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以及占反应底物总重量1%-10%的固定化脂肪酶,并泵入R134a气体加压至3-8MPa,在30-70℃...
于刚薛长湖李兆杰薛勇王玉明唐庆娟
文献传递
酶催化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酰丝氨酸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作为非水介质,以磷脂酶D催化鱿鱼卵磷脂与L-丝氨酸的酰基转移反应制备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磷脂酰丝氨酸(PS),探讨了亚临界R134a体系条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采用四氮唑蓝还原法(MTT法),研究所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和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亚临界R134a中显示出高活性,在6 MPa、40℃、加水2.4 mL、反应240 min的条件下,酰基转换反应制备EPA/DHA磷脂酰丝氨酸的转化率为84.77%;制备的EPA/DHA磷脂酰丝氨酸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200μg/mL PS作用于Hela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30%;200μg/m LPS作用于Caco-2细胞72 h,可使其存活率下降40%。
于刚张慧王玉明薛长湖
关键词:磷脂酰丝氨酸酶催化抗肿瘤
转型升级视角下斗门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2014年
海鲈养殖业是珠海市斗门区的重要特色产业,实现斗门区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珠海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该研究分析了斗门区海鲈产业周期性危机爆发的原因,指出其深层次原因集中体现为产业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从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方向、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于刚苏跃朋陈健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基于EnhanceFish模型的鱼类增殖放流策略研究:以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增殖放流为例
2023年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广东省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最大的放流数量为160万尾,最佳放流规格为全长6 cm,可获最大净现值6.2万元,可适当提高捕捞努力量,增加渔民人均收入;EnhanceFish模型能弥补其他评估方式功能单一的劣势,在生态容量评估中结果更精确,在种群结构评估中考虑更全面,在经济效益评估中更节约成本。因此,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冯瑞玉郭禹李金明孙金辉孙金辉于刚秦传新
关键词:种群结构
黄鳍金枪鱼幼鱼体质量与血液指标关系研究
2023年
为给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探究了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幼鱼血液基础指标数据及生化指标与体质量的关系,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黄鳍金枪鱼幼鱼(W1:400~900 g;W2:900~1400 g;W3:1400~1900 g)血清中的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溶菌酶的浓度和转氨酶、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白蛋白、甘油三酯和谷草转氨酶(AST)组间差异显著(P<0.05)。W2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大小依次为W3>W1>W2。碱性磷酸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W1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W1组溶菌酶浓度与其余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幼鱼在3个体质量组中血液指标存在差异,W2组与其他两组差异较大,W1和W3组差异较小。
刘鸿雁付正祎于刚马振华
关键词:黄鳍金枪鱼体质量血清谷草转氨酶
小头鲔寄生鳍缨虫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6
2020年
海南陵水小型金枪鱼驯养基地在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养殖过程中发现有寄生虫附着现象,文章对小头鲔寄生虫进行了分离、形态观察及18S、28S rR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经18S rRNA分子鉴定,该寄生虫与Branchiomma sp.相似性为99.13%;而28S rRNA显示,该寄生虫与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um相似性为100%,与Branchiomma sp.(EF116223.1)相似性为99.12%。形态观察发现,该寄生虫虫体呈墨绿色、棕黄色或红棕色,具鳃冠,全长30~90 mm,寄生于小头鲔鳃弓后缘的体表及胸鳍中后部。该寄生虫由鳃冠、胸区和腹区组成,无钙质管,其消化道包括口、口腔、咽、肠、肛门等,与黑斑鳍缨虫存在少许生活习性和形态差别。因此,该寄生虫是否为鳍缨虫属(Branchiomma)、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um),仍需进一步验证。该虫附着于小头鲔体表后,小头鲔摄食量明显下降,游泳速度加快,易受惊吓。采用甲醛浸泡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后小头鲔成活率为75.9%。
马振华周胜杰杨蕊杨蕊吴洽儿赵旺
关键词:金枪鱼寄生虫
黄鳍金枪鱼5月龄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被引量:20
2021年
该研究以5月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幼鱼为实验对象,测量并探索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发现胸鳍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507),其次为全长,而上颚长主要通过全长、头长和胸鳍长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头长、上颚长和胸鳍长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进一步表明体质量主要受这4个性状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黄鳍金枪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并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在实际生产中,针对5月龄黄鳍金枪鱼以体质量为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胸鳍长作为主要性状,全长、头长、上颚长等为辅助性状作为参照。
方伟周胜杰赵旺杨蕊杨蕊于刚胡静
关键词:黄鳍金枪鱼形态性状体质量通径分析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