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树文

作品数:144 被引量:2,469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天文地球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文化科学
  • 6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1篇土壤
  • 23篇水土
  • 15篇东南
  • 15篇水土保持
  • 15篇鄂东南
  • 14篇养分
  • 14篇土壤侵蚀
  • 13篇洪积扇
  • 12篇径流
  • 11篇三峡库区
  • 11篇库区
  • 10篇污染
  • 9篇紫色土
  • 8篇地理信息
  • 8篇地理信息系统
  • 8篇信息系统
  • 8篇土工布
  • 8篇坡地
  • 8篇面源
  • 8篇面源污染

机构

  • 14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湖北省水土保...
  • 5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广西大学
  • 3篇长江科学院
  • 3篇湖南科技学院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湖北省水利厅
  • 2篇安徽养分循环...
  • 2篇汉口学院
  • 2篇新疆电力设计...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44篇丁树文
  • 51篇蔡崇法
  • 22篇张光远
  • 21篇史志华
  • 18篇夏栋
  • 16篇张晓明
  • 14篇王天巍
  • 14篇王秋霞
  • 13篇黄丽
  • 13篇蔡强国
  • 10篇李朝霞
  • 9篇林丽蓉
  • 9篇刘丹露
  • 8篇胡立勇
  • 8篇张勇
  • 8篇吕国安
  • 7篇王静
  • 7篇郭熙盛
  • 6篇朱芸
  • 6篇马媛

传媒

  • 22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中国水土保持...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土壤侵蚀与水...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亚热带水土保...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干旱环境监测
  • 2篇生态环境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19篇2016
  • 12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8篇2002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77
1998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认为,降雨导致坡地养分含量降低,这绝大部分是由泥沙流失引起的。泥沙中<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受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
黄丽丁树文董舟蔡强国蔡强国
关键词:紫色土养分流失土壤颗粒降雨强度植被覆盖
黄麻土工布控制红壤坡面侵蚀的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采用长期室外径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 ,在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上进行黄麻土工布保持水土的研究 ,结果表明 :黄麻土工布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能推迟初始产流时间 ,减少径流 ,防止沟蚀产生 ,与裸地相比 ,保水效益高达 75 % ,保土效益达 99%。黄麻土工布覆盖并结合营造植物 。
丁树文胡立勇彭定祥李京蔡崇法
关键词:黄麻土工布水土保持红壤坡面侵蚀保土植物
赣县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被引量:16
2015年
崩岗侵蚀是南方花岗岩地区最严重的侵蚀方式,已成为我国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岗侵蚀产生的大量洪积物沉积在农田中,造成洪积扇农田沙化。以赣县田村镇崩岗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扇顶到扇缘不同区域的土样,研究该地区崩岗洪积扇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肥力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崩岗洪积扇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异规律。由扇顶到扇缘,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均逐渐减少,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土壤肥力也随之呈显著增加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土壤肥力与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肥力与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洪积扇土壤进行肥力评价发现,土壤肥力沿扇顶到扇缘逐渐增加,相比于扇顶土壤,扇中、扇缘土壤肥力等级系数分别增加了119.31%和157.93%。研究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分异规律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改良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邓羽松丁树文邱欣珍夏栋朱芸郭世伟
关键词:洪积扇土壤肥力
两种绿篱植物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种植等高绿篱是丘陵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经营措施,是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有效手段。由于绿篱植物的引入,存在着绿篱植物与作物之间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在养分、光、水和气方面的竞争作用,又成为植物篱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选用豆科紫穗槐和禾木科香根草为绿篱植物,间作小麦、大豆,设置单作、板隔、网隔和无隔4个处理。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绿篱和作物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N吸收影响不大,香根草不利于大豆N吸收,紫穗槐对大豆N的吸收有利;香根草抑制小麦P的吸收,促进大豆对P的吸收,紫穗槐对小麦、大豆P吸收都有利;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大豆K吸收起促进作用;香根草对N的竞争和对P、K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紫穗槐,而对N的吸收能力弱于紫穗槐;两种绿篱对小麦影响弱于小麦个体间的影响,对大豆的影响强于大豆个体的相互影响。这些揭示了紫穗槐和香根草对小麦、大豆之间的养分促进与竞争特点,为丘陵山区植物篱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丁树文王峰蔡崇法史志华彭业轩姜成张光远
关键词:绿篱植物作物养分同位素
GIS支持下乡镇域土壤肥力评价与分析被引量:50
2000年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鄂南典型红壤丘陵区为例,研究了乡镇域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应用GIS对乡镇域土壤肥力进行评价能克服速度慢、数据更新不方便的缺点,避免乡镇农业决策者主观判断土壤肥力等级的弊病,为生产布局和用地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试区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土地利用和区域经济有关,肥力等级有向中等级变化的趋势。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王天巍
关键词: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鄂东南花岗岩区不同崩岗侵蚀程度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
2017年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区最主要的侵蚀类型,造成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农田沙化严重,土壤质量下降。开展崩岗侵蚀对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研究,能够拓宽对崩岗侵蚀对农田质量危害的认识以及为沙化农田质量的改良提供依据。以湖北省通城县不同崩岗侵蚀影响程度下(强影响区、弱影响区、无影响区)的水田、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等级评价方法评价不同崩岗侵蚀影响程度下农田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水田和旱地的砾石、沙粒含量均表现为强影响区>弱影响区>无影响区,粉粒和黏粒含量则表现相反,而土壤的容重则呈现不规律的变化,旱地的饱和导水率相对高于水田的;不同影响区水田和旱地土壤均呈不同程度的酸性,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表现为无影响区>弱影响区>强影响区,但受耕作年限以及种植作物的影响,旱地则表现为无影响区>强影响区>弱影响区。不同影响区农田受崩岗侵蚀影响等级系数H、物理性质等级系数F、化学肥力性质等级系数P以及农田质量等级系数A总体上均表现为无影响区>弱影响区>强影响区。系数值越大,表明农田受崩岗侵蚀影响程度越小,说明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与结论能较好地反映出农田受崩岗侵蚀影响的效应。
夏栋蔡崇法龙莉丁树文邓羽松
关键词:崩岗侵蚀农田土壤质量评价鄂东南导水率
乡镇级农业综合开发决策支持系统
贺立源蔡崇法黄魏史志华丁树文江成汪周澄姚其华孙茂盛李平王时秋沈新祥杨利李亚夫
该成果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典型实例,属于农业信息化应用研究的新成果。系统以中文Windows98为平台,以中文Visua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结合农业部行业标准和相关农业技术,开发了乡镇级农业综合...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资源利用农用软件决策支持系统农村信息化建设
基于CORS-RTK结合GIS的崩岗侵蚀调查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以湖北省通城县杨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RS-RTK技术对流域内崩岗进行野外实地测量,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用Arc GIS软件处理,结合GIS空间分析,获取杨垄小流域崩岗的分布,以及崩壁高度、主沟长度、坡度、坡向等崩岗要素。研究结果表明,CORS-RTK结合GIS的调查方法具有精度高、结果形象化等优点,可为崩岗侵蚀调查提供参考。
张铁洋陈峰云邓羽松杜赟丁树文王天巍
关键词:GIS
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为提高崩岗土体稳定性,抑制崩壁崩塌。试验共设计6次干湿循环,利用工业相机对脱湿过程中崩岗4层土进行定时定点拍照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干湿效应下崩岗土体的裂隙演化及收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脱湿过程中土体形态变化顺序为轴向收缩、径向收缩和裂隙发育;(2)表面裂隙率与液限、塑性指数、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层土中表面裂隙率最大值为过渡层18.78%,最小值为砂土层5.41%,崩岗土体剖面上两者为相邻土层,较大差异性会严重破坏崩岗的稳定性;(3)随干湿循环的进行,径向收缩不再发生,轴向收缩、表面裂隙率、裂隙平均宽度逐渐减小,裂隙总长度、裂隙总条数、裂隙交点个数、被分割的土块个数先增加后减小,各参数均在第3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4层土中过渡层受干湿循环影响最大,砂土层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在降雨—蒸发反复交替过程中崩岗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王佳妮张晓明丁树文王云琦段晓阳杨清杰
关键词:干湿循环裂隙
崩岗“五位一体”系统性治理措施探讨被引量:13
2016年
崩岗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区特有的土壤侵蚀类型,具有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发展迅速、危害严重、难以治理等特点,目前主要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相辅的方式进行治理。根据以往治理崩岗的经验与研究成果,按照崩岗的组成部分及特点,将崩岗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提出了集水坡面、崩壁、崩积堆、沟道、洪积扇分别治理的"五位一体"系统性治理措施,其关键在于切断各个要素间的物质流动与能量转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治理崩岗、恢复生态。
马媛丁树文何溢钧夏栋邓羽松王书玲刘丹露
关键词:治理措施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