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梅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岩石力学
  • 3篇梯度塑性
  • 2篇岩样
  • 2篇载力
  • 2篇塑性
  • 2篇梯度塑性理论
  • 2篇桥墩
  • 2篇剪切带
  • 2篇承载力
  • 1篇单轴
  • 1篇弹性模量
  • 1篇端阻
  • 1篇端阻力
  • 1篇断层
  • 1篇岩爆
  • 1篇岩爆分析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破坏
  • 1篇应变场
  • 1篇应变局部化

机构

  • 8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黄梅
  • 5篇潘一山
  • 3篇王学滨
  • 2篇张智慧
  • 1篇王金玲
  • 1篇袁旭东
  • 1篇宋维源
  • 1篇官福海
  • 1篇赵扬锋
  • 1篇海龙
  • 1篇周晶

传媒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考虑水致弱化及应变梯度的断层岩爆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研究了岩石含水量对断层-围岩系统稳定性及岩爆(冲击地压)对韧性断层变形的影响。含水量不仅影响岩石强度,也对应力-应变曲线应变软化阶段斜率有影响。基于梯度塑性理论和水致弱化函数,得到了剪切带内部的塑性剪切应变、总剪切应变及塑性剪切位移的分布规律。此外,还得到了不同含水量时剪力-塑性剪切位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石含水量的增加,塑性剪应变降低,塑性剪切位移降低;含水量越大,则弹性阶段越短,耗散势能越小,外力功越小,断层岩爆释放的弹性能量也越小;岩石的含水量增加,则断层-围岩系统不容易发生失稳。
王学滨宋维源黄梅潘一山
关键词:应变局部化应变梯度断层岩爆剪切带
岩样单轴拉伸损伤不均匀性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理论被引量:11
2004年
研究了损伤变量(率)的局部化特征。基于非局部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非局部变量,它与局部损伤变量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岩石的本构关系取为双线性应变软化。利用弹性区与损伤局部化区域交界处的交界条件(局部损伤变量为零)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为局部损伤变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宽度的假设,得到了应变软化阶段局部损伤变量、局部损伤变量率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的解析解。此外,在应变软化阶段,拉应力、拉应变及非局部损伤变量的关系与经典损伤模型在应变软化阶段的定义方式不相同,其差别在于非局部损伤变量前的系数是2而不是1。这样定义的优越性是可以保证局部损伤变量的最大值为1,意味着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中部试样完全被拉断,与人们的常识相符。局部损伤变量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平均值就是非局部损伤变量,而且,最大局部损伤变量是平均损伤变量的2倍。
王学滨海龙黄梅潘一山
关键词:岩石力学非局部理论
岩石破坏等间距现象研究
等间距断裂如节理、矿区断裂、海洋断裂、地震网络等作为一种有节律的地质分布现象广泛存在,而且小至节理大至地壳断裂的空间网络结构大体一致,这其中必定包含有迄今尚未发觉的深刻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
黄梅
关键词:岩石力学梯度塑性
文献传递
桥墩弹性模量变化对基岩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依据福建省宁德地区高速公路下白石大桥主桥墩基础模型模拟试验,分析了桥墩弹性模量变化对基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桥墩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但影响基岩承载力,而且桥墩弹性模量与基岩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着某一最佳匹配。试验结论不仅为桥墩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弥补嵌岩桩现有设计理论的不足提供某种新的思路。
黄梅张智慧王金玲
关键词:嵌岩桩弹性模量极限承载力
基于静力位移及频率的结构损伤识别神经网络方法被引量:26
2005年
模型误差、量测噪声及量测数据不完整等因素是制约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应用的主要难点.为此,利用结构部分节点静力位移以及前几阶固有频率构造出神经网络合适的输入参数形式.采用改进动量BP神经网络算法对一五榀桁架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模拟研究.识别结果表明,在一定水平噪声及量测数据不完备条件下,网络仍有较好的识别损伤位置及程度能力.
袁旭东周晶黄梅
关键词:静力位移固有频率神经网络噪声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石等间距破坏分析
2006年
等间距断裂属应变局部化范畴,这是传统的宏观连续介质理论无法预测和解释的。应变梯度理论是传统塑性理论的推广和完善,本文在屈服函数中引用应变梯度项分析了岩石等间距破坏问题。首先建立了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模型,通过解析岩样边界在水平压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应变场,得出其曲面的分布具有等间距规律,其网络的分布格局及幅值大小受岩样尺度、边界应力、降模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不仅与一些文献结果相吻合,而且说明用梯度塑性理论能够近似描述等间距现象。本文对深入研究等间距断裂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黄梅潘一山官福海
关键词:梯度塑性理论应变场
桥墩承载力及端、侧阻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5年
桥墩的承载能力分两个部分:端部阻力和侧阻力。通过模拟实验,测出桥墩端阻力,并间接求出侧阻力。通过分析二者随纵向载荷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得出了桥墩承载力随其埋深变化的规律:桥墩端阻力随纵向荷载的增加而增加,而侧阻力增加到一定值就不再增加。并找出“临界埋深”,结论为桥墩的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端、侧阻力提供了依据。
张智慧黄梅王金玲潘一山
关键词:端阻力侧阻力承载能力
岩样失稳回跳与直剪试验机-岩样系统失稳回跳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岩样及直剪试验机-岩样系统的弹性回跳不稳定性。将试验机简化为具有一定高度和剪切模量的钢块,利用梯度塑性理论得到了直剪试验机-岩样系统的剪应力-剪应变的理论关系。当不考虑钢块的高度时,这一关系便蜕化为岩样的剪应力-平均剪应变的理论关系。如果试验机-岩样系统回跳,那么岩样可能失稳回跳,也可能不失稳回跳;当钢块高度及剪切模量比值越大,试验机-岩样系统越容易发生失稳回跳。当这一比值较大时,纵然岩样不回跳,系统也会回跳;当这一比值较小时,只有当岩样回跳,系统才会回跳;当系统不回跳时,试样必不回跳。试样回跳,必然导致系统回跳;如果试样不回跳,则系统可能回跳,也可能不回跳。理论结果可解释若干常见的实验现象。
王学滨黄梅赵扬锋潘一山
关键词:岩石力学梯度塑性理论剪切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