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滨

作品数:283 被引量:1,046H指数:21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6篇建筑科学
  • 38篇矿业工程
  • 30篇天文地球
  • 22篇理学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8篇剪切带
  • 42篇应变局部化
  • 38篇单轴
  • 38篇数字图像相关
  • 38篇塑性
  • 36篇梯度塑性
  • 36篇梯度塑性理论
  • 35篇岩样
  • 35篇巷道
  • 34篇数字图像相关...
  • 34篇值模拟
  • 33篇数值模拟
  • 32篇应力
  • 30篇围岩
  • 29篇单轴压缩
  • 23篇局部化
  • 21篇巷道围岩
  • 20篇体积应变
  • 18篇岩石力学
  • 17篇断层

机构

  • 279篇辽宁工程技术...
  • 12篇中国地震局
  • 7篇长江科学院
  • 5篇辽宁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北京青年政治...
  • 3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原工学院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作者

  • 282篇王学滨
  • 102篇潘一山
  • 44篇杜亚志
  • 34篇马冰
  • 18篇张楠
  • 16篇张智慧
  • 12篇杨梅
  • 11篇王玮
  • 9篇陶帅
  • 9篇顾路
  • 9篇伍小林
  • 8篇郭翔
  • 7篇盛谦
  • 6篇董伟
  • 6篇赵扬锋
  • 6篇丁秀丽
  • 6篇王春伟
  • 5篇张春野
  • 4篇马剑
  • 4篇刘杰

传媒

  • 27篇岩土力学
  • 2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9篇防灾减灾工程...
  • 14篇地球物理学进...
  • 9篇工程力学
  • 9篇地下空间与工...
  • 8篇中国地质灾害...
  • 8篇稀有金属材料...
  • 8篇岩土工程学报
  • 8篇地质力学学报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应用力学学报
  • 5篇煤炭学报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应用基础与工...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16篇2019
  • 28篇2018
  • 9篇2017
  • 14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15篇2006
  • 17篇2005
  • 18篇2004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点弯梁开裂过程及尺寸效应的连续-非连续方法模拟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利用自主开发的一种适于模拟准脆性材料(岩石、混凝土等)变形、开裂、接触、摩擦及转动的连续-非连续方法(该方法借鉴了拉格朗日元法、变形体离散元法及虚拟裂缝模型的有关原理),通过在梁跨中预设允许分离节点,开展了位移控制加载条件下三点弯梁开裂过程及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加载点位移的增加,梁跨中的节点不断分离,裂缝不断发展,最大主应力始终集中于裂缝尖端附近;随着裂缝的张开,裂缝两侧发生卸载。梁的跨高比越大,梁的载荷峰值越小,梁的载荷-位移曲线的峰前和峰后部分越平缓。梁的高度越大,储存的应变能越高,梁的开裂越迅速,这可解释煤矿中采掘活动引起的巨厚砾岩层的开裂和运动诱发的冲击地压现象。
王学滨王学滨郭翔祝铭泽
关键词:开裂尺寸效应冲击地压
断层-围岩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快速回跳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 FLAC 模拟了断层-围岩系统的形成过程及位移的分布规律.计算中采用了莫尔-库仑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峰后岩石本构关系为线性应变软化.两条断层带(或剪切带)汇交时系统形成,之后其承载能力下降.在断层带左侧,由于在系统承载能力降低的过程中,弹性应变的快速恢复,出现了快速回跳现象(系统失稳).在断层带之外,位移分布是均匀的.在断层带位置, 存在较大的位移梯度.系统承载能力越低,位移梯度越大.远离加载端的区域先回跳,然后回跳区域逐渐扩大,向加载端传播,直到整个系统都回跳.上述过程持续的时间步数较少,说明了系统失稳的突发性.系统整体回跳发生于应变软化阶段.
王学滨
关键词:岩石力学承载能力
一种模拟巷道开挖诱发围岩分区破裂化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模拟巷道开挖诱发围岩分区破裂化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岩石力学、采矿工程、煤矿安全生产、光测力学等领域。其装置由巷道开挖系统、围岩侧压加载系统和光学观测系统。巷道开挖系统由预先充填于巷道内的散体、含孔洞的推进头、液...
王学滨张楠马冰杜亚志冯威武
文献传递
简单剪切条件下岩石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理论研究
2022年
主应变轴偏转是塑性剪切变形的一种结果.同时,主应变轴偏转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变形,从而可能对灾害孕育及发生产生某种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主应变轴偏转角的范围及演变规律对于一些灾害的机理分析及预防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小变形条件下,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水平剪切带位移公式,并考虑到已有的主应变方向和主应变轴偏转角之间的联系,推导了简单剪切条件下含应变梯度岩石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公式.得到了下列结果,对于左旋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等于剪切带倾角与45°之差;对于右旋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等于45°与剪切带倾角之差.基于梯度塑性理论和仿射变换,制作了简单剪切条件下含应变梯度的虚拟剪切带.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虚拟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虚拟剪切带中心的主应变轴偏转角随虚拟剪切带倾角的演变规律和过虚拟剪切带中心且垂直于虚拟剪切带测线上主应变轴偏转角分布,通过与理论解对比,验证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主应变轴偏转角的正确性.
曹思雯王学滨董伟张博闻
关键词:剪切带倾角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梯度塑性理论
开采与均布载荷条件下无粘结双层叠梁变形-开裂-垮落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已开发的拉格朗日元方法、变形体离散元方法及虚拟裂纹模型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开展了开采及均布载荷条件下无粘结双层叠梁变形-开裂-垮落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开采间隔(可比拟开采速度)、均布载荷(可比拟开采深度)及单梁叠放顺序的影响。叠梁由上软下硬或上硬下软两单梁构成。研究发现:随着开采间隔的增加,叠梁的位移值先增加后基本不变,首次开裂对应的开采距离减小,开裂位置增多,但增速变慢;随着均布载荷的增加,在开采过程中,叠梁先后呈现出弹性变形、开裂及垮落,离层变得不明显,叠梁的位移值增大,但不超过采高,首次开裂对应的开采距离减小,开裂位置有增多的趋势。当均布载荷较小时,上硬下软叠梁的开裂位置多于上软下硬叠梁的;但当均布载荷较大时,二者大小不确定,这反映了叠梁开裂后岩块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当均布载荷较大时,单梁叠放顺序的影响变小。
王学滨王学滨侯文腾芦伟男
关键词:无粘结均布载荷采动离层开裂垮落
一种前后表面平行物体内部应变率场的光学测量方法
一种前后表面平行物体内部应变率场的光学测量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受载的前后表面平行物体前后表面测点的速度场;其次将前后表面平行物体剖分成无间隙、无重叠、成行成列的以测点为顶点的体素长方体,将各体素长方体简化为...
王学滨马冰冯威武白雪元齐大雷武其奡李阳
文献传递
考虑抗拉强度及峰值后软化曲线非均质性的混凝土梁三点弯破坏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FLAC模拟了混凝土梁三点弯曲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其中考虑了抗拉强度及峰值后软化曲线非均质性,得到了梁的载荷-CMOD曲线、梁跨中横截面上的水平方向应力及塑性拉伸应变的分布规律、应变软化区域及真实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拉伸破坏单元及真实裂纹的发展规律。结果显示载荷-CMOD曲线的数值结果与C40混凝土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考虑抗拉强度及峰值后软化曲线的非均质性之后,真实裂纹多点启动。一些真实裂纹出现之后,发生聚合,同时,新的真实裂纹启动。在峰值后,随着CMOD的增加,应变软化区域长度的增加速度变缓。当真实裂纹出现之后,应变软化区域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随着CMOD的增加,首先,梁绕跨中横截面没有转动;之后,梁绕跨中横截面的转角基本保持不变;随后,梁绕跨中横截面的转角变得越来越大。拉应变局部化区的厚度大致等于3个―4个单元的长度。
王学滨张君
关键词:混凝土梁抗拉强度非均质性转角
一种应变局部化带剪胀角的光学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变局部化带剪胀角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采集图像并获得图像上各测点的位移和应变;在除第一张图像外的其他各张图像上确定与测量区域有关的包含待测应变局部化带的区域;使待测应变局部化带水平或垂直;布置一条与旋转后...
王学滨侯文腾董伟张博闻
文献传递
拉格朗日元法在金属平面应变镦粗过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快速拉格朗日元法(FLAC)模拟了金属平面应变镦粗问题。锻件的高宽比为1。利用改变锻件两端的边界条件,模拟了锻件受摩擦力和不受摩擦力的两种情形。研究发现,当不存在摩擦力时,锻件的剪切应变分布是非常均匀的,不出现剪切带。当存在摩擦力时,锻件的剪切应变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出现了X型剪切带。在相同的压下量时,存在摩擦力时的最大剪切应变增量是不存在摩擦力时的4倍。
杨梅苏猛王学滨
关键词:镦粗剪切带摩擦力FLAC
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被引量:31
2008年
采用FLAC模拟了初始内聚力及内摩擦角对具有随机材料缺陷单轴平面应变压缩岩样破坏过程及声发射的影响;采用编写的若干FISH函数规定随机缺陷及统计发生破坏的单元数目.密实的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缺陷在破坏之后经历理想塑性行为.随着密实岩石强度参数的提高,从应力峰值到残余应力的应力降、轴向应变增量提高,贯通试样的剪切带出现滞后,试样内部最终发生破坏的单元数降低.对于密实岩石强度参数高的试样,缺陷全部发生破坏之后,密实岩石没有立即发生破坏;应力峰值被达到之后,破坏的单元数增长不大.在加载过程中,声发射数有显著增加的三个区段.区段1、2及区段3的绝大部分位于峰前.在区段3的峰前阶段,声发射数的增加源于缺陷的长大、聚结、传播和竞争.强度参数越高,区段3越长,区段3的峰值越低.这表明当密实岩石的强度参数较高时,密实岩石单元破坏相继发生,破坏过程持续得较长.
王学滨
关键词:岩石破坏过程内聚力内摩擦角剪切带声发射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