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眩晕
  • 7篇位置性
  • 7篇位置性眩晕
  • 7篇急性
  • 7篇发作性
  • 7篇半规管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血管
  • 6篇睡眠
  • 6篇癫痫
  • 6篇良性发作性位...
  • 6篇脑膜
  • 5篇多发性硬化
  • 5篇睡眠剥夺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免疫
  • 5篇脑膜癌

机构

  • 73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巴中市巴州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辽源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107...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3篇黄坚
  • 50篇赵忠新
  • 27篇庄建华
  • 19篇赵瑛
  • 19篇夏斌
  • 18篇邵福源
  • 14篇周晖
  • 13篇王文昭
  • 10篇贺斌
  • 10篇李焰生
  • 9篇黄流清
  • 8篇张玲珍
  • 6篇田国红
  • 5篇宰春和
  • 4篇吴维华
  • 3篇杨萍华
  • 3篇倪麟
  • 3篇吴萍嘉
  • 3篇卢亦成
  • 3篇张琳

传媒

  • 7篇临床神经病学...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10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或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的检测
2003年
目的 :检测有或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的水平 .方法 :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 2例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SCAS)、38例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ASCAS)和 2 1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淋巴和单核细胞CD18,CD5 0 ,CD5 4 ,CD4 9d ,CD2 9,CD6 2L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 1,VCAM 1,P 选择素的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CAS和ASCAS组单核细胞CD5 4阳性百分率及可溶性VCAM 1,P 选择素浓度升高 ;SCAS组单核细胞CD4 9d阳性百分率及可溶性ICAM 1浓度升高 .SCAS和ASCAS组可溶性ICAM 1,VCAM 1浓度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SCAS组可溶性VCAM 1,P 选择素浓度高于ASCAS组 .Lo 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可溶性VCAM 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粘附分子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VCAM
夏斌赵忠新张玲珍方平黄坚王文昭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32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王文昭赵瑛周晖贺斌黄坚庄建华夏斌黄流清赵忠新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
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表现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研究对照组及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血清泌乳素(PRL)含量变化及其与脑电图(EEG)表现的关系。结果显示癫痫组PRL含量(男性30.4±23.9ng/L,女性34.1±21.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10.6±3.4ng/L,女性16.5±4.6ng/L)。EEG显示有痫性放电组患者血清PRL含量(35.2±28.1ng/L)显著高于EEG呈非特异性异常组(24.8±18.3ng/L)和EEG正常组(18.7±14.8ng/L)。结果提示PRL可能参与原发性癫痫发生与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赵忠新吴维华邵福源刘丽董淑桢黄坚贺斌夏斌
关键词:原发性癫痫泌乳素脑电图
成人呼吸事件致脑电觉醒反应与年龄及呼吸紊乱指数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睡眠中呼吸事件导致的脑电觉醒反应与年龄增长、呼吸紊乱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入我院神经科睡眠检查室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成年患者的睡眠情况,共...
张琳庄建华黄坚黄流清赵忠新
关键词:年龄呼吸紊乱指数
文献传递
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附三例报告)被引量:5
2000年
庄建华李焰生黄坚
关键词:脑膜癌病MC
60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0年
梁决寅赵忠新黄坚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附44例报告)被引量:18
1990年
多器官功能褒竭(MOF)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功能衰竭。发病机理有待探讨。我科近4年诊治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MOF致死44例,占ACVD总数的3.6%,现对其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和防治报告如下。
赵忠新宰春和黄坚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衰竭ACVD脑室系统中脑出血
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的17例临床特征和诊断被引量:34
1998年
目的评价亚急性脊髓混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现全部SCD患者发病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胃大部切除术是一个主要病因,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减退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2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5例合并植物神经损害,体感诱发电位有极高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脱髓鞘的部位。
夏斌邵福源赵忠新赵瑛周晖李焰生黄坚贺斌
关键词: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
全文增补中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探讨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Fa)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32例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将急性脑梗死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脑梗死疾病的转归。
杨萍华孙金监朱立菁黄坚赵忠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上皮膜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脑膜癌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脑膜癌病(MC)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脑脊液(CSF)细胞学和EM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查14例确诊为MC患者的CSF标本,共23份。 结果 常规CSF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39.13%(9/23),EMA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的阳性率为 86.96%(20/2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对首次腰穿获得的CSF标本检查,两种方法的阳 性率分别为28.57%(4/14)和78.57%(11/1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EMA免疫细胞 化学检查方法诊断MC的敏感性优于常规CSF细胞学检查。
庄建华李焰生倪麟赵忠新赵瑛黄坚
关键词:免疫细胞化学脑膜癌病脑脊液上皮膜抗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